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2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5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从蒟蒻薯(Tacca chantrieri)根茎中分离得到二芳基庚酯、二芳基庚酯糖苷、甾族糖苷等。本次从其根茎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新的C28-甾醇寡糖苷,将其命名为taccasterosides A~C(1~3)。  相似文献   
2.
已从灵芝(Ganoderma lucidum)的子实体、菌丝和孢子中分离得到130多种氧化三萜及相关化合物,其中一些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由于大量成分的结构相似性,难以获得足量的标准化合物,缺乏适当的方法对其多种成分同时分析。曾用HPLC法对几个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卡瓦胡椒的安全性及功效,研究其活性成分的代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次对无根根霉菌代谢双氢醉椒素(1)的代谢物进行分离和结构确认。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杜仲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产地变迁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及考证,以期为含杜仲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经考证可知,历代本草均以杜仲为正名,基原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干燥树皮,古今一致;杜仲最早的产地为河南、山西、陕西、四川一带,自明代以来产地扩展至全国大部分地区,且推崇四川、陕西、重庆、贵州、湖北等地为杜仲的道地产区;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皮厚、块大、粗皮刮净、断面多丝、内表面色暗紫为佳;杜仲的古代炮制加工方法主要有去粗皮切制生用和加酥蜜、姜汁、盐水、酒等辅料炮制,近现代以来炮制方法日趋简化,沿用的炮制方法主要为净制后切制生用、盐炙,建议挖掘不同杜仲炮制品的现代科学内涵,通过标准恢复传统主流炮制方法。基于宋代陈自明的三痹汤中杜仲“去皮,切,姜汁炒”的要求,根据考证结果,建议使用姜杜仲,即参考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炒法,以姜汁为辅料进行炮制后入药。  相似文献   
5.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根据叶片挥发油中主要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樟树通常被分为龙脑型、樟脑型、芳樟醇型、桉叶油型和橙花叔醇型5种化学型,萜类合酶(terpene synthase, TPS)是形成这些化合物的关键酶。虽然多个关键酶基因已得到鉴定,但最具经济价值的(+)-龙脑的生物合成途径未见报道。该研究通过对4种化学型叶片的转录组分析,克隆了9个萜类合酶基因CcTPS1~CcTPS9。经过大肠杆菌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后分别以香叶基焦磷酸(GPP)和法尼基焦磷酸(FPP)为底物进行酶促反应,结果CcTPS1和CcTPS9均可催化GPP生成冰片基焦磷酸,并在磷酸水解酶的作用下得到(+)-龙脑,产物占比分别为0.4%、89.3%。CcTPS3和CcTPS6均可催化GPP生成单一产物芳樟醇,CcTPS6还可与FPP反应生成橙花叔醇。CcTPS8与GPP反应生成1,8-桉叶油(30.71%)。9个萜类合酶共计产生9个单萜和6个倍半萜类化合物。该研究首次确定樟树中负责(+)-龙脑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为进一步阐明化学型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高产龙脑新...  相似文献   
6.
宽叶山蒿为艾的近源种,两者饮片或叶绒混在一起很难鉴别。该研究旨在从分子层面建立一种快速鉴别宽叶山蒿与艾的方法。根据宽叶山蒿与艾的ITS2基因测序结果,使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得到在ITS2基因202位存在C/T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并依据此SNP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并优化特异性PCR方法,以此方法进行混样检测验证可行性与稳定性。在特异性PCR条件下,使用特异性引物JNC-F与通用引物ITS3R,艾可以扩增出1条218 bp的特异条带,而宽叶山蒿不能扩增;使用特异性引物KY-F与通用引物ITS3R,宽叶山蒿可以扩增出218 bp特异条带,而艾不能扩增。建立的方法同时可以用于检测饮片及加工品叶绒,使用JNC-F/ITS3R体系可以检测宽叶山蒿中是否混有艾,艾饮片及叶绒的最低检测限均为3%;使用KY-F/ITS3R体系可以检测艾中是否混有宽叶山蒿,宽叶山蒿饮片及叶绒的最低检测限均为5%。模板检出限考察中2个体系对模板的检出限均为5 ng。构建方法可为两者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准确检测和判定市场上2种药材是否混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苓桂术甘颗粒中肉桂酸、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的薄层鉴别定性方法及绿原酸类成分、肉桂酸、桂皮醛含量同时测定的定量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制剂中的白术和桂枝;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桂皮醛和肉桂酸的含量。结果:目标斑点清晰、无阴性干扰,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桂皮醛和肉桂酸在线性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9.46%、93.46%、97.19%、103.70%、102.41%。结论:该薄层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可以有效控制苓桂术甘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英〕/Kitajima J…∥Chem Pharm Bull.-2003,51(9).-1106~1108 在日本药典中,苍术被分为两类,其中一类的精油中主要含有b-桉醇和茅苍术醇成分,如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和北苍术(A. chinensis),另一类主要成分则为苍术酮,如白术(A. ovata)和关苍术(A. japonica)。RAPD分析表明,白术明显不同于其它苍术属植物,关苍术与茅苍术间比关苍术与白术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更接近。本次从白术的水溶性成分确认三者间的化学分类关系。 取干燥的白术根茎(1.5kg),用70% 甲醇浸提2周,提取物(573.5g)依次用乙醚-水和乙酸乙酯-水萃取,水溶部分(555…  相似文献   
9.
紫花地丁中的黄酮C-糖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Xie C…∥Chem Pharm Bull.-2003,51(10).-1204~1207 从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1)和9个已知黄酮C-糖苷类化合物(2~10)。 取紫花地丁全植物(200g)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50%甲醇室温提取。将甲醇提取部分(49.5g)溶于水中,用乙酸乙酯、正丁醇各分离2次(700 mL,300 mL),水溶性部分挥干后(44.5g),重新溶于水中,上Amberlite XAD-2柱(40 cm×12 cm),用水和10%、30%、50%、70%、90%甲醇洗脱,得到6个部分(A1~6)。将含黄酮C-糖苷的第4、第5部分合并为B部分,上Sephadex LH-20柱(40 cm×2.5 …  相似文献   
10.
“道地药材”的生物学探讨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道地药材”的生物学内涵、形成的生物学原理及研究时具有的生物学问题和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居群遗传学和居群生态学的方法进行阐述。结果:通过对“道地药材”的生物学探讨,指出“道”是生物学上的“居群”,它的形成是由基因型和环境饰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数量、空间、遗传和药效等特征。结论:对目前已在开展的“道地药材”研究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