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综合治疗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总结我科2002年3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 本组下肢DVT患者275例,患肢294条.男134例,女141例,年龄14~92岁,平均(50.76±16.43)岁.单侧下肢DVT 256例(左侧159例,右侧97例),19例为双下肢DVT(其中有8例是仅一侧肢体有临床表现); 属混合型194条,中央型74条,周围型26条.行彩色多普勒或静脉造影检查了解血栓部位及范围; 对怀疑有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者行肺部增强CT扫描.治疗包括抗凝、溶栓、祛聚、梯度压力静脉弹力袜以及对症处理.对反复发生PE、存在抗凝治疗禁忌证、需要手术取栓、下肢静脉存在悬浮游离血栓者安置下腔静脉滤器.对发生股青肿患者行手术取栓.疗效评价 住院期间观察症状变化,监测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 对随访患者行CEAP(clinical-etiology-anatomic-pathophysiologic)临床表现分级、功能障碍评分(venous disability score, VDS).结果 本组DVT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活动受限史、2周以内有手术史、恶性肿瘤及外伤史.本组患肢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肿胀、疼痛、皮温增高、皮肤暗红、浅静脉迂曲等.并发症 PE 9例,股青肿2例,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3例.275例中2例行手术取栓,25例安置下腔静脉滤器.本组患者症状经治疗后1~5 d开始缓解,出院时膝关节上、下周径较入院时明显缩小(P<0.05).随访时间6个月~3年,195例(70.9%)的201条(68.4%)患肢获得随访,患肢CEAP分级 C0级78条,C1级53条,C2级16条,C3级20条,C4级15条,C5级11条,C6级8条; VDS评分 0分77例,1分66例,2分33例,3分19例.结论 下肢DVT的诊断中应注意对危险因素以及无症状的DVT的搜寻; 早期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通过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可以达到满意效果; 在早期如发生股青肿应及时手术治疗; 有选择地安置下腔静脉滤器可防止PE的发生; 后期应根据病情特点确定治疗方案和疗程.  相似文献   
2.
知母皂苷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知母皂苷对D 半乳糖所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和各项衰老指标的对抗作用 ,以期探讨知母皂苷的抗衰老作用机制。方法以D 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为实验对象 ,以其体质量、免疫器官质量、肝脑丙二醛 (MDA)和脂褐素 (LF)的含量、全血谷胱苷肽过氧化氢酶 (GSH PX)、红细胞过氧化氢酶 (CAT)和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力、脑中谷氨酸水平为指标 ,全面考察知母皂苷的抗衰老作用。结果知母皂苷 (10 0、2 0 0、4 0 0mg·kg-1,ip) ,能对抗连续 6周给予 5 0g·L-1D 半乳糖 (0 0 2 5mL·g-1)所致小鼠脑组织中LPO、LF含量的升高 ;提高全血GSH PX、红细胞CAT和脑中SOD的活力 ;对抗小鼠体质量、脾脏及胸腺指数下降。结论知母皂苷能有效地对抗D 半乳糖所致的小鼠多项衰老指标的出现 ,促进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左旋泮托拉唑钠对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模型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模型, 通过检测胃酸分泌量、胃蛋白酶活性、溃疡抑制率、血清胃泌素水平等指标及胃粘膜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 全面评价左旋泮托拉唑钠对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模型的作用。结果 左旋泮托拉唑钠 (0.9、1.8、3.6 mg/kg, i.v.) 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胃酸分泌量和血清胃泌素水平, 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和溃疡程度, 减轻胃粘膜的组织病理学病变。结论 左旋泮托拉唑钠对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模型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SD大鼠连续iv冠心宁注射液13周的毒性反应。方法 12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溶媒对照组和冠心宁注射液高、中、低剂量(3.40、1.70、0.85 g/kg)组,雌雄各半。连续iv给药13周,每周检测1次体质量和摄食量,每天观察动物药后外观体征变化,分别于给药结束和停药4周时进行脏器相对质量(脏脑比)、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冠心宁注射液3.40、1.70 g/kg每次药后即刻出现呼吸急促、步态不稳、俯卧不动、眼球突出等征状,随给药时间的延长,上述症状逐渐减轻,恢复时间逐渐缩短;0.85 g/kg剂量组动物未出现明显的异常反应。冠心宁注射液3.40 g/kg剂量下2只雄性动物给药约4周时死亡,0.85、1.70 g/kg剂量组均未出现动物死亡。与溶媒对照组比较,0.85、1.70 g/kg剂量组动物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相对质量、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冠心宁注射液3.40 g/kg剂量下给药13周后可导致大鼠血液中尿素氮(BUN)水平明显升高、肾脏相对质量明显增加;停药4周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其余检测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重复大剂量iv冠心宁注射液对大鼠有肾脏毒性,重复iv给予0.85 g/kg无毒性反应,是临床等效剂量的12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的供体在切肝术后的安全性问题.方法 2002年3月至2006年7月我院共施行50例成人活体肝移植中,52例供体有4例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其余供体乙肝标志物全为阴性.有2例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供体接受左半肝切除,其余50例供体均接受不包括肝中静脉的右半肝切除.比较术前HBcAb阳性和阴性两组供体肝功能指标,动态观察术后肝功能及乙肝标志物情况、残肝再生情况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供体术前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残肝再生速度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肝病毒标志物与术前比较两组均无变化.结论 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供体的健康成人作为活体肝移植供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X)是目前解决供肝短缺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LDLTX术中为保证移植肝有良好的静脉流出道,许多情况下需用血管移植物重建移植肝的部分肝段静脉;20世纪70至80年代就有同种异体动脉移植物在肝移植中使用的报道,主要用于尸体供肝的动脉重建,随后血管移植物越来越多地用于肝移植的血管重建,同时也有相应的研究报道[1-4].我中心在一部分活体肝移植的肝静脉重建中采用了冷藏保存的同种异体动脉移植物,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s,PADs)是指除去冠状动脉和主动脉以外的所有动脉疾病,主要包括下肢动脉、颈动脉、椎动脉、上肢动脉、肾动脉及肠系膜动脉病变,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症为主要因素,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强调颅外段动脉。2017年8月26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年会在西班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连续口服给予叶下珠提取物对SD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 叶下珠提取物4.0、1.3、0.4 g·kg-1(高、中、低剂量)连续灌胃给药26wk,分别于给药13wk、给药26wk及停药后6wk时取部分大鼠进行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高剂量组大鼠皮毛无光泽,精神萎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剂量在给药26wk时导致大鼠血液WBC、NE%、ALT、AST、CR明显升高,LY%、PLT、ALB明显降低(P<0.05或P<0.01),停药后6wk时,除NE%、LY%之外,其他指标均恢复正常.高剂量组的大鼠肝脏、肾脏组织出现可逆性病变,中剂量组的大鼠肾脏组织出现可逆性病变.结论 长期大剂量给予叶下珠提取物,可导致SD大鼠出现肝脏和肾脏功能以及病理组织学可逆性改变.  相似文献   
9.
活体右半肝移植静脉流出道重建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不包含肝中静脉(middle hepatic vein,MHV)的成人间活体右半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流出道的重建模式.方法 对我院肝移植中心47例不含MHV成人间活体右半肝移植,其受体流出道重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移植肝右肝静脉(RHV)与受体下腔静脉的吻合口成形为"三角形";右肝下静脉(IRHV)与下腔静脉直接吻合,MHV粗大属支即肝Ⅴ段(V5)、Ⅷ段(V8)静脉用大隐静脉搭桥后,分别开口与下腔静脉垂直式吻合.结果 本组供体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受体47例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肝静脉狭窄1例,小肝综合征1例,肝动脉栓塞1例,肠肠吻合口出血1例,胆漏2例,隔下脓肿1例,肺部感染2例.死亡3例,死因为小肝综合征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 2例.47有31例重建V5、V8和(或)右肝下静脉,其流出道重建率65.96%(31/47),其中重建1支静脉为36.17%(17/47),重建2只静脉为21.28%(10/47),重建3只静脉为8.51%(4/47).所有病例术后随访2~48月,CT和超声检查1例肝静脉狭窄,4例在7~25d发现血栓,但侧枝循环已建立.结论 采用"多口垂直式吻合" 的方式重建流出道,可保证移植肝的有效静脉回流,预防小肝综合征,减少供体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封闭髂内动脉后臀肌和下肢缺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EVAR术的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主动脉瘤最大直径[(55.2±12.9)mm],累及髂总动脉52例(29.9%)。EVAR治疗方法包括置入分叉型覆膜支架169例(97.1%),单臂型5例(2.9%)。术中封闭单侧髂内动脉29例,封闭双侧髂内动脉10例。观察围手术期和随访期患者臀肌和下肢发生缺血情况。结果行EVAR术的174例患者中,173例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1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亡。术中封闭单侧髂内动脉29例中有2例出现同侧臀肌轻度疼痛,行走疼痛加重,跛行距离100m,5例出现同侧下肢乏力,间歇性跛行100~200m;封闭双侧髂内动脉10例中有4例术后出现臀肌轻度疼痛,跛行距离200m,均采用扩血管、祛聚保守治疗后2~4周疼痛症状好转,间歇性跛行距离均大于500m,无臀肌坏死发生,无再行介入或外科干预治疗,随访期间跛行距离逐渐增加500~1000m,余未诉特殊不适。结论 EVAR术封闭髂内动脉后臀肌和下肢不同程度缺血,经保守扩血管和祛聚治疗可以缓解,但一定程度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封闭双侧髂内动脉或一侧均应宜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