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颈部动脉(主要指颈动脉和椎动脉)扭曲是指颈部动脉的过度伸长扭曲,经常呈"S"形或"C"形,少数情况下扭曲的动脉可成锐角.颈部动脉扭曲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引起注意[1],当时耳鼻喉科医生做咽喉部手术时误伤了扭曲、凸向内侧的颈动脉引起大出血.  相似文献   

2.
正颈动脉狭窄(carotid stenosis,CS)是指由多种因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自身炎性反应或外伤等原因,导致的颈内、颈外或颈总动脉单个节段或者多部位狭窄甚至闭塞的一类疾病[1]。由于大脑血供主要来自于两侧的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颈动脉狭窄会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众多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与颈动脉狭窄存在直接相关性,由于颈动脉狭窄导致的脑卒中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30%[2],其致死率更是高居国际各类致死性疾病的前  相似文献   

3.
<正>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退行性病变,此类病变主要通过影响人类头向供血,进而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研究提示,缺血性卒中大约有30%是由于颅外段颈动脉、椎动脉病变导致[1]。随着药物的发展、治疗理念变更与手术技术的进步,此类疾病的预后较以往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临床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争议。2022年5月20日,欧洲血管外科学会(ESVS)在European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在线发表了2023年ESVS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2]。  相似文献   

4.
面-椎动脉吻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上常采用椎动脉重建术治疗颅外段椎动脉闭塞或狭窄所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目前报道的术式,除枕-椎动脉吻合术外,有椎动脉移植术和颈动脉-椎动脉间血管搭桥术[3]。枕-椎动脉吻合术较为理想,但在二者间侧支吻合已经开放情况下不能应用;而动脉搭...  相似文献   

5.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椎动脉缺血的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时椎动脉缺血的预防方法。方法:对136例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的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尤其是左锁骨下动脉血流受干扰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6例病人中135例手术成功,66例左锁骨下动状脉开口受到干扰,其中5例因左锁骨下动脉距夹层破口太近,而有意将其封堵。8例有椎动脉缺血症,仅1例为急性脑缺血表现。2例术后被迫行颈动脉鄄椎动脉旁路术以缓解椎动脉缺血情况。而术前接受预防性颈动脉鄄椎动脉旁路术的4例病人,完全遮蔽左锁骨下动脉后无不适症状。结论:完全遮蔽左锁骨下动脉可能会引起左侧椎动脉的急性缺血而致严重并发症。根据夹层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间的距离,术前选择性实施左颈动脉鄄左椎动脉旁路术可预防椎动脉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纤维肌发育异常(FMD),即纤维肌增生,是一种不明原因的非粥样硬化性动脉病变。Leadbetrr 和Burkland(1938)首先报告肾动脉 FMD,Palubins-kas(1964)、Connefe(1965)和 Morris(1968)分别最早报告根据放射学或组织学确诊的颈动脉和椎动脉FMD。此后,尤其近10年来,随着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和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寰椎椎动脉沟环的X线分型,探讨寰椎动脉沟环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有颈性眩晕症状,并同时做经颅多普勒和颈椎X线正侧位检查的患者,纳入64例有椎动脉沟环者作为实验组,42例没有椎动脉沟环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者的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检测结果。将椎动脉沟环分为半环组及全环组,对比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实验组37例(57.8%)基底动脉或椎动脉血流异常;对照组9例(21.4%)基底动脉或椎动脉血流减慢。在平卧中立位,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右椎动脉Vs、Vm,左椎动脉Vs、Vm,基底动脉Vs、V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椎动脉Vd、PI,左椎动脉Vd、PI,基底动脉Vd、PI的两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环组与半环组的右椎动脉Vs、Vd、Vm、PI,左椎动脉Vs、Vd、Vm、PI,基底动脉Vs、Vd、Vm、PI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动脉沟环会使基底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减低,为临床诊断颈性眩晕提供...  相似文献   

8.
Wang D  Sheng A  Gong T  Yang C  Zhai L  Wang Z  Liu Y  Liu F  Han J  Wang Y  Sun J  Li J  Liu S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2):893-895,I002
目的:报告脑保护装置在颈动脉和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初步应用结果。方法:应用脑保护装置filterwire(滤网导丝),或angioguard(血管保护伞),对18例21处颈动脉和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行血管内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术,并总结其临床使用结果。结果:应用脑保护装置成功施行21例次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血管内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术,介入操作方便易行,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脑保护装置有助于降低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血管内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动脉粥样斑块或附壁血栓脱落性脑梗死的发生,提高其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是当今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我院血管外科于2007年2月治疗1例一侧颈内动脉高度狭窄,对侧颈内动脉闭塞的高危病人过程中,遇到脑保护伞释放鞘部分断裂的少见情况。本文就其处理技巧及经验总结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男,73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肢无力”入院,术前诊断为颈动脉狭窄、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及高血压病。术前头颅CT提示双侧基底节区腔梗死灶。颈动脉血管造影显示右颈内动脉起始段85%狭窄,斑块内未见明显龛影;左颈内动脉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显影良好,部分代偿左侧大脑血供;左椎动脉代偿…  相似文献   

10.
欧洲血管外科学会(ESVS)发布了2023版《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对颈动脉和椎动脉病变的诊疗策略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该指南一共包含了133条推荐,其中11条推荐更新了证据等级或推荐强度,38条为新发布的推荐。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合理的管理治疗策略能够降低卒中风险。因此,笔者根据指南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我国临床实际,对指南内容进行解读,以期帮助临床医务人员更好地管理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和椎动脉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中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2005年10月-2012年3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胸外科对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需要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患者在术前进行脑循环、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及Willis环检查,如右侧椎动脉血供良好,颈动脉、Willis环无狭窄则选择在腔内修复术中直接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术后观察颅脑及上肢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封闭了左锁骨下动脉,手术均获成功,28例术后未出现左上肢窃血症状和神经系统并发症,12例出现了轻微的左上肢窃血症状及神经系统并发症,但无需手术干预.结论 在有意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前,必须注意潜在性主动脉弓上各分支动脉的病变和变异,这样才可能保证胸主动脉疾病患者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医学工程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周围血管的无损伤性检查技术(Non-invasive vascular technique)已日趋成熟,在诊断血管疾病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此项技术是指使用特殊仪器在体表进行周围循环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检测的方法,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周围动脉的无损伤性检查主要有以下几种: 超声波利用超声成象及多普勒效应检测血管疾病在临床已得到较广泛应用。诊断下列各种疾病的超声方法有: [颅外颈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有间接法(眼周眶上动脉多普勒血流测定)和直接法,即颈动脉显象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保护装置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价值。方法自2000年10月至2006年8月对6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共植入支架75个,其中颈内动脉支架68个,颈总动脉支架2个,同时植入锁骨下动脉支架2个,椎动脉支架3个,4例术前安装了临时起搏器。结果65例中2例脑保护装置置放失败,63例成功。63例脑保护装置中26例可见斑块碎片,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脑缺血,1例同时置入椎动脉支架后发生椎动脉血栓形成;9例术中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心动过缓,4例术前安装临时起搏器者未发生术中低血压。5例出现术后低血压,1例术后原有神经系统症状加重。1例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出现高血压。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在有脑保护装置的条件下,正规熟练的操作和严格的预防措施能有效提高安全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廖信祥 《颈腰痛杂志》2006,27(2):151-152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对CSA基础研究的进展,学者们已从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角度对本病的发病机理有了深一步的认识。多数学者认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是引起颈性眩晕症状的重要原因,而其病因可能是椎动脉的直接受压和梗阻或是椎动脉丛受刺激引起动脉管壁的痉挛,后者越来越受到强调而围绕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理,有多种学说,现就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对CSA发病机理方面作一点总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神经介入治疗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3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患者围手术期发生死亡,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对照组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改善率在40%~50%;观察组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改善率在80.00%以上,观察组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68%,复发率为10.53%,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53%,无一例复发,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可有效降低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状况,且安全性高,同时患者出现并发症及复发的风险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一站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椎动脉转位术在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至闭塞合并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至闭塞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9月阜外医院采用一站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椎动脉转位术治疗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至闭塞合并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至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而分析一站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椎动脉转位术在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至闭塞合并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至闭塞治疗中的意义。结果 纳入患者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67.8±6.0)岁。全部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时间为1~3年,术后患侧椎动脉V1段的狭窄程度由83.5%±11.8%下降至24.9%±14.3%(P<0.001),术后患侧颈动脉狭窄程度由85.6%±11.0%下降至0%(P<0.001)。术后随访显示术前有症状的患者症状较术前均有改善,1年和3年通畅率均为100.0%,未出现周围神经损伤、围手术期死亡、卒中等。结论 一站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椎动脉转位术能同期处理同侧颈动脉狭窄和椎动脉狭窄病变,改善脑部血供,改善患者症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椎动脉损伤(vertebral artery injury,VAI)是一种少见但足以致命的疾病,随着汽车的普及和颈椎内固定的应用,外伤性与医源性椎动脉损伤的发生率均有增加。关于椎动脉损伤的检查、治疗手段较多,争议较大,很难说哪种策略预后最佳,处理十分棘手。笔者着重对椎动脉损伤的机制、诊断、处理、预防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1椎动脉损伤的简介椎动脉发自锁骨下动脉,依次经第六至第二颈椎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椎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参照标准,椎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动脉造影(MRA)、计算机体层动脉造影(CTA)对脑动脉硬化患者合并椎动脉异常的临床筛查、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186例脑动脉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3例,女53例;年龄30~84岁,平均63.8岁。186例全部行DSA椎动脉造影,172例行椎动脉超声和TCD,53例行MRA,25例行CTA,以DSA椎动脉造影阳性为病例组,阴性为对照组,分别计算4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一致率。结果:DSA、椎动脉超声、TCD、MRA、CTA检查发现椎动脉异常率分别为50.00%(93/186)、30.81%(53/172)、49.42%(85/172)、15.10%(8/53)、40.00%(10/25)。以DSA椎动脉造影为参照标准,超声检查的灵敏度50.57%,特异度89.41%,一致率69.77%;TCD的灵敏度68.48%,特异度72.50%,一致率70.35%;MRA的灵敏度21.43%,特异度92.00%,一致率54.72%;CTA的灵敏度63.64%,特异度78.57%,一致率72.00%。结论:椎动脉超声、TCD、MRA、CTA4种方法根据患者综合情况,合理、联合应用,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诊断伴有动脉硬化患者的椎动脉异常。对明确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潜在的颈椎手法推拿,需引起高度警惕,可能会出现椎动脉损伤而造成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颈性眩晕 (CSA)系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 ,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提高其确诊率 ,现就其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1 发病机理1 1 椎动脉的解剖结构 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 ,分为四段 ,第 1段为自锁骨下动脉发出进入颈椎横突孔的部分 ,其后方为C7横突、C7、8脊神经的前支、交感神经干和颈下交感神经节 ;第 2段为C6横突孔上升至C2 横突孔下口 ,此段动脉的内侧紧邻钩椎关节 ,后外侧为关节突关节 ,动脉周围有交感神经伴行 ;第 3段为C2 横…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诸多危险因素作用所致的慢性疾病。损害分布是非随机的 ,主要多在动脉分叉部位。De Bckey等描述了五种主要类型 :( 1)冠状动脉 (因其复杂的几何结构、弯曲度及心跳收缩等影响易于受损 ,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回旋支为甚 ) ;( 2 )主动脉弓的主要分支 :以颈动脉为主 ;( 3)腹主动脉分支 (腹腔动脉 ,肠系膜上、下动脉 ,肾动脉 ) ;( 4 )腹主动脉远端及髂内动脉分支 ;( 5)腹主动脉终末分支。作者报道了一项关于年轻人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的确定 ( PADY)性研究 ,取自美国 1534例 15~ 34岁的随机人群尸检结果 :发现在 15~ 19岁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