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魏玮教授临证近三十载,在治疗脾胃病的用药上学验俱丰,治疗用药注重调理肝气,调肝擅用花类药;讲究有是证用是药,随证用药轻灵灵活又不拘泥于常量;重视"能量、动态、平衡"的中医生命观;重视运用多维度心身诊疗模式治疗脾胃病。用药、诊治看似平淡,其中却别有深意。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和病机尚不十分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治疗缺乏特异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UC被看作是一种多病因、多变化、多层次的复杂疾病。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多维度的辨析思想体现在UC诊治和预后的各个方面。文章尝试从包括病因、病机、病性、病位、分期、证候、体质等在内的8个方面阐述UC中医辨治思路,并初步探讨动态化、综合化及个体化的辨治策略,以期发挥中医多维度诊疗思维的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3.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黄帝内经》以来不断丰富发展。结合当代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特点,根据脾胃学说及现代医学理论,提出"调枢通胃"理论。阐释"调枢""通胃"的内涵与外延,认为"调枢"即调控疾病及其病理变化过程的关键环节,可包括调节脏腑脾胃、神明之枢心脑、开合之枢少阳;"通胃"既是治疗目的也是治疗手段,即通过调节脏腑之枢脾胃,治疗脾胃功能失调引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其他脏腑失调引发的疾病。探讨"调枢通胃"理论的构建与意义,为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探索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并比较三种脾肾阳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模型的优劣。方法?7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9组:母子分离3组(予番泻叶灌胃2、4、6周)、直肠扩张3组(予番泻叶灌胃2、4、6周)、避水应激3组(予番泻叶灌胃2、4、6周);正常组3组(予蒸馏水灌胃2、4、6周)。共12组,每组6只。分别在灌胃第2、4、6周评价大鼠的日进食量、日饮水量、粪便粒数、粪便Bristol评分、内脏敏感性、肛温、握力、负重游泳时间、血清D-木糖、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肾上腺皮质酮(CORT)以及病理改变。结果?番泻叶灌胃2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9组大鼠日饮水量增加、粪便粒数增加、Bristol评分增高、血清D-木糖降低(P<0.05),避水应激组大鼠握力降低(P<0.05),直肠扩张组大鼠AWR评分增高(P<0.05);番泻叶灌胃4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9组大鼠日饮水量增加、粪便粒数增加、Bristol评分增高、握力降低、血清D-木糖降低(P<0.05),母子分离组及直肠扩张组大鼠负重游泳时间减少、AWR评分升高、血清CORT降低(P<0.05);番泻叶灌胃6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9组大鼠进食减少、饮水量增加、肛温降低、握力降低、负重游泳时间减少、粪便粒数增加、Bristol评分升高、血清D-木糖、ACTH降低(P<0.05);母子分离组与直肠扩张组大鼠内脏敏感性增加、血清CORT降低(P<0.05)。各组大鼠肠道黏膜病理组织学表现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番泻叶灌胃分别联合母子分离、避水应激、直肠扩张造模6周均可较好的建立脾肾阳虚证IBS-D大鼠模型,直肠扩张合番泻叶灌及母子分离合番泻叶灌胃相对较好,避水应激合番泻叶灌胃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气机是气的运动形式,气的正常流通是机体抗邪的基础,有助于药物作用的发挥,有助于疾病的治疗。风药的运用有助于气的流通,且气的正常流通需消除障碍物。人体之气贵气化,津液气化有赖于肺、脾、肾三脏调节,从而合成身体的精微物质,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防御外邪、祛除内邪。流通气化作为气的基本运动形式,气聚则生,气壮则长,气衰则老,气散则死。  相似文献   
6.
心肾相交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文章从人体水火阴阳盛衰、气机升降角度探讨引起心肾不交的原因,从火立论,分为实火、虚火、衰微之火;气机升降失常多从上下失交,上者不下行,下者不上走及上下的通路受阻。归纳古方的制方思路,从恢复人体心肾相交的机能入手,寻求心肾不交的主要病机,以期对临床遣方用药有所稗益。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认为,“神”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根据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理论,我们提出“神—脑—肠同调”理论,阐释“神—脑—肠同调”理论的内涵与临床应用,重点阐释“神”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通过“神—脑—肠同调”治疗脾胃系统疾病尤其功能性胃肠病(FGIDs),将现代医学与中医理论有机结合,突出中医治疗疾病的理论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并评价病证结合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大鼠模型.方法 72只雄性SD乳鼠随机选取18只作为正常组,余乳鼠进行母子分离21 d构建IBS-D疾病模型;母子分离结束后适应性喂养1周,54只大鼠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并分设番泻叶灌胃2、4、6周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叠加高、中、低不同剂量番泻叶灌胃构建脾肾阳虚IBS-D大鼠中医证候模型.在番泻叶灌胃第2、4、6周,分别观察各组大鼠宏观体征、内脏高敏感性、生物学指标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脾肾阳虚病证结合的模型评价.结果 番泻叶灌胃6周后,高剂量组与正常组比,大鼠进食减少、饮水量增加、肛温降低、握力降低、负重游泳时间降低、粪便粒数增加,大鼠内脏敏感性增加,血清D-木糖、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肾上腺皮质酮(CORT)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肠道黏膜病理组织学表现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母子分离叠加番泻叶灌胃可构建病证结合脾肾阳虚型IBS-D大鼠模型,母子分离叠加高剂量番泻叶灌胃6周是构建该病证结合模型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腹泻是由于多种原因所引起的一种肠道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超过平日习惯的频次(每天超过3次),粪质稀薄(含水量大于85%),排粪量大于每天200克。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每年5月至8月是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高峰期。1病从口入的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是指由于进食含有病原菌或霉菌的食物,或饮食不节、食用过量有刺激性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肠道黏膜急性炎症性改变。主要临床表现是呕吐和腹泻,同时可以出现发热、腹痛、胃痛等。急性胃肠炎发作的时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水、补液、补充电解质,另外再采取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