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1篇
  2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气血之关系是互相资生、相互维系的,气能摄血,血能载气。但是二者的关系不是对等的,而是以气为主导,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直指方》说:“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滑则血滑,气寒则血凝”。对于气血在病理上的关系,朱丹溪说:“气热则热,气寒则寒,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凝则凝,气滞则滞,气清则清,气浊则浊。”(《格致余论》)可见先贤对气为血帅多有阐发,这些发挥对于指导临床以及理论研究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的检测方法,估测介导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方法 受试者取卧位,应用CHEP刺激器,于两个强度水平(49.5℃和54.5℃)应用可调节脉冲,刺激部位为鱼际肌、手背、前臂的掌侧面.受试者在每次刺激后,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标准对刺激强度分级.以Keypoint仪器记录,记录点为Cz和Pz.测定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诱发电位的主要成分及外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为:49.5℃和54.5℃刺激鱼际肌皮肤,疼痛分级分别为(3.2±0.3)、(4.4±0.5)级;54.5℃刺激手背和前臂掌侧面皮肤,疼痛分级分别为(6.3±0.8)、(7.2±0.5)级.于记录点记录到3个主要成分:Cz/N550、Cz/P750和Pz/P1000.介导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12.9±7.5)、(1.7±0.4)m/s,分别与Aδ纤维和C纤维的传导速度相对应.结论 CHEP能较为稳定、可靠地引出,介导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为Aδ纤维和C纤维.  相似文献   
3.
例1:患者,女,27岁,妊娠38+2W待产,T8脊髓非完全性损伤。行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入室BP14.5/10kPa,HR78bpm,SP0295%。于L2~3椎体间隙穿刺。成功后置管顺利,留管4.0cm。平卧位后开放静脉通道,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注入1.5%利多卡因5.0ml。5min后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再次注入同浓度利多卡因4.0ml,又5min后注入4.0ml,15min后血压略下降,呼吸平稳,SPO298%。手术开始,患者平静。手术至45min,手中未再注麻醉药,顺利取出一男婴。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七氟醚预处理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血清中MDA和SOD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颅内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40-65岁。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n=20)和对照组组(C组,n=20),其中S组麻醉诱导后给予2%七氟醚预处理,30min后洗出,C组不作处理。采用比色法测定麻醉前(T0)、上临时动脉夹前即刻(T_1)、上临时动脉夹30min(T_2)、动脉瘤夹闭夹闭2h(T_3)、4h(T_4)5个时间点血中MDA、SOD浓度。结果与T_0相比,两组患者在T_2、T_3和T_4时点血清MDA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S组患者血清中MDA水平在T_2、T_3和T_4时间点明显低于C组(P0.05);与C组相比,S组患者血清中SOD水平在T_2、T_3和T_4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可降低MDA含量,增加血清SOD活性,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液压传动课程不仅在工科类专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且还与工程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新疆是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机械专业学生的汉语水平有限、专业基础薄弱,学习这门课有一定困难。文中针对液压传动课程的特点,并根据新疆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适用于少数民族的课程教学方法,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和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吸入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吸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吸入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及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长腹膜透析龄患者首次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2019年期间在吉林省4家三甲医院首次发生PDAP的所有患者资料。根据发生首次PDAP时的透析龄是否大于36个月,将研究对象分为长透析龄组(≥36个月)和短透析龄组(<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首次PDAP的临床资料、治疗结果及转归。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25例PDAP患者,长透析龄组93例,短透析龄组532例。在发生首次PDAP时,长透析龄组患者血红蛋白明显高于短透析龄组,而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短透析龄组(P<0.05);长透析龄组较短透析龄组更易感染革兰阴性菌(P<0.05)。长透析龄组的初始治疗有效率(P=0.009)及完全治愈率(P=0.018)均低于短透析龄组,而拔管率高于短透析龄组(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长透析龄导致首次PDAP拔管及治疗失败的风险分别是短透析龄的3.05倍(95%CI:1.35-6.91,P=0.008)和2.81倍(95%CI:1.45-5.44,P=0.002)。真菌及混合菌感染是长透析龄患者首次PDAP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40,95%CI:1.488-1385.5,P=0.029;OR:16.50,95%CI:1.106-246.123,P=0.042)。而两组患者在维持PD、技术失败和全因死亡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进一步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发现,长透析龄并不是PDAP患者技术失败(OR:1.36,95%CI:0.84-2.19,P=0.206)或全因死亡(OR:1.51,95%CI:0.97-2.35,P=0.068)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长透析龄患者首次发生PDAP时易发生革兰阴性菌感染,并且治疗效果较短透析龄患者差,但对于长期转归方面无明显影响。长透析龄是首次PDAP拔管和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真菌及混合菌感染是长透析龄患者首次PDAP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波生坦联合他达拉非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活动耐力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8年11月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动脉高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B组采用他达拉非联合常规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波生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活动耐力、心功能、肺动脉高压情况和血液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6min步行试验、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均升高(P<0.05),且A组6min步行试验、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指数评分、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平均压、肺动脉收缩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A组低于B组(P<0.05)。结论波生坦联合他达拉非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具有良好疗效,能够改善活动耐力,增强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假单胞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s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至2019年在吉林省4家三甲医院就诊的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按照病原学分为PsP组和非PsP组。计算PsP的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应用Cox回归法分析影响PsP技术失败的危险因素。总结铜绿假单胞菌PDAP的治疗方案和PsP药敏情况。结果 共纳入临床资料完整的腹膜透析患者1530例,其中439例患者发生664次PDAP。PsP发生率为0.007次/人年。与非PsP组相比,PsP组难治性腹膜炎比例高(41.38%比19.69%,P=0.005)、治愈率低(55.17%比80.79%,P=0.001)、拔管率高(24.14%比7.09%,P=0.003)。PsP组的技术生存率低于非PsP组(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是PsP患者技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HR=9.020,95%CI=1.141~71.279,P=0.037)。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结论 PsP较非PsP的治疗效果差,铜绿假单胞菌是影响PsP技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