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脐下透刺法配合回旋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脐下透刺法配合回旋灸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回旋灸(操作同治疗组)治疗.两组均治疗6天为1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脐下透刺法配合回旋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采用“安神醒脑”头皮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进行临床研究,为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及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64例康复科中风后抑郁的住院患者通过随机分配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实验组采用“安神醒脑”头皮针,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前、治疗后7d、治疗后14d、28d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记录各临床评定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明显的疗效,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1),而2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安神醒脑”头皮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确切,且随着针刺治疗的时间越长其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使用改良水-脂分离技术定量评估腰椎旁肌的脂肪含量,探讨太极拳训练对中老年人腰椎旁肌脂肪分数的作用。方法:86例中老年人(太极拳组42例,对照组44例)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及改良水-脂分离技术(m-DIXON Quant)序列扫描,测量L2/L3、L3/L4、L4/L5、L5/S1水平双侧竖脊肌、多裂肌脂肪含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同一层面腰椎旁肌脂肪含量的区别。结果:太极拳组腰椎旁竖脊肌、多裂肌脂肪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经独立样本t检验,竖脊肌L3/L4(t=3.20,P<0.01)、L4/L5(t=2.32,P<0.05)、L5/S1(t=2.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裂肌L3/L4(t=2.21,P<0.05)、L4/L5(t=2.42,P<0.05)、L5/S1(t=2.8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太极拳训练可延缓中老年人腰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以下腰段改善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营卫生理功能正常发挥是机体作息正常的基础。不寐即是生物周期节律紊乱的结果,患者普遍存在"昼不精—夜不瞑"的紊乱状态。不寐的病理机制在于卫气不得入于阴和营卫之气衰少,造成营卫失和,循行失度。历代医家抓住营卫与不寐的实质联系,在治疗上主张调和营卫,并创立了诸如半夏秫米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颇有疗效的方药。  相似文献   
6.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味对喘息性支气管炎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将32只小鼠分成中药治疗组,正常对照组,西药治疗组,模型对照组,用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联合免疫的方法复制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以麻杏石甘汤加味进行治疗,并检测小鼠用药前后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及小鼠对致敏因子的耐受时间.结果:哮喘小鼠的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而治疗组小鼠的嗜酸性粒细胞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小鼠治疗后对致敏因子卵清蛋白的耐受时间也显著的延长.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味能通过降低喘息性支气管炎小鼠的嗜酸性粒细胞从而缓解小鼠哮喘的发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致孔风池穴透药配合针刺改善脑梗死患者椎动脉血流、肢体功能及生活活动情况。方法:选择缺血性脑梗死2周以后,3个月以内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选取肩髃、曲池、合谷等常规穴位,普通针刺留针30 min后,使用电致孔透皮风池穴给正清风痛宁针治疗30 min;对照组同样选取常规穴位,普通针刺留针30 min后,使用中频透皮风池穴给正清风痛宁针治疗30 min。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患者椎动脉血流及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椎动脉血流、肢体功能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电致孔风池穴透药配合针灸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椎动脉血流,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活动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内经》是中医较早对不寐的病因病机和治则做出论述的医籍,且提出了治疗的方剂以及针灸等方法,尤其通过脏腑辨证,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不寐的病因病机,是现代医家研究不寐的治疗方法不可或缺的瑰宝。文章通过对《内经》中关于不寐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通过脏腑辨证来浅谈不寐的病因病机,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理论的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