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7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特点及相关的易感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在2005年1—12月于本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感染部位以肺部、腹腔及肠道为主;检出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多见;年龄越大发生院内感染率越高;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多者或住院时间长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全身情况差及有腹水、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院内感染率高;侵入性操作机会多者院内感染率高。结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应完善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控制度,遵循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切断交叉感染的途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对肝硬化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2.
乙肝散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 ,系苗族药改进而成 ,主要含天王叶、地人参、猕猴桃、柴胡、田基黄等成分 ,主要功能为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健脾化湿、活血化瘀、调节免疫功能 ,近年来发现它还具有抗乙肝病毒作用。现将 1999— 2 0 0 1年我院肝炎科门诊用乙肝散治疗慢性乙肝资料较完整的 12 8例进行总结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 8例均系我院肝炎科门诊患者 ,其中男83例 ,女 4 5例 ;年龄 (34.9± 7.8)岁 ,最大 5 8岁 ,最小 10岁。全部患者均符合 1990年 5月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订的诊断与分型标准。1 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h17和Treg细胞在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肠道病毒71型感染HFMD患儿80例,其中轻症组42例,重症组38例。30例同期体检健康患儿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几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根据随访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n=76)和预后不良组(n=4),分析两组间Th17和Treg细胞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症组和重症组患儿血清Th17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重症组高于轻症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轻症组和重症组患儿血清Treg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重症组低于轻症组(P<0.05)。Th17细胞百分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489,P=0.009),Treg细胞百分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s=-0.307,P=0.031)。预后良好组患儿血清Th17细胞百分比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而Treg细胞百分比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HFMD患儿血清Th17细胞表达增加,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与预后良好负相关。而Treg细胞在HFMD患儿血清中低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负相关,与预后良好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淤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治疗组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照组给予苦黄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4周.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肝功能各项指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TBIL、DBIL、TBA、ALT、AST、ALP、GGT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ALB、GLB、A/G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比较,治疗组TBIL、DBIL、TBA、ALT、AST、ALP、GGT降低较对照明显,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槐杞黄颗粒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MMPs/TIMPs的影响.方法 选取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肝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肝癌组、槐杞黄低剂量组、槐杞黄高剂量组,每组各30例,另选取15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研究对象ALT、AST、AFP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MMP...  相似文献   
6.
血清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PHC)最常用的指标之一,临床作为诊断及预后观察重要指标。但研究表明PHC患者AFP的阳性率为24.7%-76%,差异大,是否与不同原因所致肿瘤比例有关,甲胎蛋白(AFP)在诊断非乙型肝炎病毒所致原发性肝癌意义如何,国内报道较少,本研究就我院173例肝癌住院患者进行检测AFP,对肝癌所致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尿葡萄糖二酸测定对药物性肝炎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检测尿葡萄糖二酸 (UGA)对药物性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竞争抑制法测定UGA值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结果 药物性肝炎组与病毒性肝炎组及健康组UGA值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病毒性肝炎组与健康组UGA值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测定UGA值对药物性肝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探讨炎症及免疫学机制在手足口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65例EV71感染HFMD患儿为观察组,6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IL-8、TNF-α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A、IgG、IgM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IL-6、1L-8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7.94、6.87、9.56,P<0.01),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水平也有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1、7.96、8.39,P<0.01)。结论 炎性细胞因子和免疫失衡在手足口病中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观察IL-6、IL-8、TNF-α、IgA、IgG及IgM水平的动态变化对判定HFMD病情和疾病防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感染性发热是临床常见疾病,但有时与非感染性发热很难鉴别,由此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以抗生素滥用或误用为主的不当治疗,不但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痛苦,而且延误疾病的治疗时机~([1])。因此,感染性发热的入院早期鉴别及疗效监测十分重要。感染性发热在本质上是一种强烈的炎症反应,同时也导致了机体免疫力的下降,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eutrophil to  相似文献   
10.
吴文仙  陆许贞 《中草药》1996,27(2):127-127
自1993-05起,我院采用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肝炎56例,并设对照组门冬氨酸钾镁针治疗50例,探索其对黄疸消退和肝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特别对郁胆型肝炎的疗效观察。1临床资料两组肝炎均符合1990-05上海肝炎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与分型标准,分组情况见表1。2治疗方法与疗程治疗组用苦黄注射液第1天10ml,第2天20ml,第3天30ml加入10%葡萄糖水(GS)500ml静脉缓滴注(3~4h),疗程20~3Od,根据病情决定,其中6例郁胆型苦黄注射液加大到50ml/d静滴。对照组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加入如上GS液静滴,1次周,疗程20~30d。两组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