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药橡胶膏剂基质辅料过敏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药橡胶膏剂基质辅料的潜在致敏情况,为橡胶膏剂基质辅料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小鼠接触性过敏反应模型,检测各辅料对小鼠耳肿胀的影响。同时,采用 ELISA 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通过比较空白组与致敏组、不同辅料组以及由不同辅料按一定配比制成的空白基质组小鼠之间左右耳厚度差、重量差和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橡胶膏剂中各基质辅料的致敏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致敏组、橡胶组和松香组小鼠耳厚度差、重量差以及血清中IL-4、IFN-γ、sIL-2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氧化锌、二氧化钛和羊毛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橡胶组和松香组之间以及由不同橡胶和松香制成的空白基质组之间比较,小鼠耳厚度差、重量差以及血清中IL-4、IFN-γ、sIL-2R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橡胶膏剂主要基质辅料中橡胶和松香有较高的致敏性,氧化锌、二氧化钛和羊毛脂的致敏性相对较低;且 5 号胶的致敏性高于越南胶,普通松香的致敏性高于纯化松香;由 5 号胶、普通松香、氧化锌、羊毛脂按一定的组方配比制成的空白基质的致敏性高于由越南胶、纯化松香、氧化锌、羊毛脂按同样比例制成的空白基质。  相似文献   
2.
在中药橡胶膏剂的处方中,多含有薄荷醇(薄荷脑)、冰片、樟脑、水杨酸甲酯等挥发性成分,文章通过对这类成分的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作用,本身具有的杀菌、消炎、止痛、镇痛的作用,以及在制备橡胶膏剂的过程中,起到了软化橡胶的作用,进行文献总结。针对其含量的多少对中药橡胶膏剂舒适性和成型性的影响,提出采用包合技术、脂质体技术、微囊化技术等控制此类成分的挥发,达到控制其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透骨灵橡胶膏中樟脑、冰片和薄荷脑含量的方法。方法:以萘为内标物,采用内标物预先加入法,使用挥发油测定器制备供试液。以HP-5毛细管色谱柱为固定相,氮气为载气,FID检测器,程序升温法。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樟脑、冰片和薄荷脑及内标物均得到良好的分离效果。樟脑、冰片和薄荷脑的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2%(RSD为0.42%)、102.4%(RSD为1.08%)和101.0%(RSD为2.34%)。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以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两重性:治疗作用和副作用。中药外用制剂的安全性通常较口服和注射剂高,而容易被忽视其副作用,尤其是中药外用制剂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对其致敏性问题,目前研究的较少。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国内常用的豚鼠背部模型和小鼠耳廓模型及评价指标,进行系统总结、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研究者研究用小型猪耳廓模型和猴背部模型,综合其优缺点,探讨适用于提高外用制剂过敏反应评价准确性的动物实验方法。以期为中药外用制剂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为减少中药外用制剂过敏反应的发生提供借鉴。同时,希望引起有关专家和学者对中药外用制剂引发皮肤过敏反应这一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贾晓斌  朱静  黄洋  郑智音 《中成药》2011,33(11):1927-193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透骨灵橡胶膏(透骨草、天南星、鸡血藤等)中槲皮素,原儿茶酸和乌头碱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0 nm,体积流量为1 mL/min。结果槲皮素在0.158 8~2.540 8μg,原儿茶酸在0.177 6~2.841 6μg/mL,乌头碱在0.212 8~3.404 8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100.8%、97.7%,RSD分别为1.66%、2.58%、1.09%。结论能准确分析透骨灵橡胶膏中3种主要成分,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来控制透骨灵橡胶膏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白杨素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放疗增敏、抑制芳香酶活性、抗炎、抗氧化、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作用。然而,白杨素水溶性较差,肠道吸收少,在体内其5、7位羟基易被糖基化代谢,导致活性降低。对白杨素结构进行有效修饰,特别是在抗肿瘤方面,对于获得高效低毒的新型候选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将近年来关于白杨素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和构效关系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KH-550改性后的Fe3O4磁性粒子处理天然橡胶及其衍生物,降低其中水溶性蛋白质的量,降低其过敏性。方法超声处理后用磁场分离含蛋白质吸附的Fe3O4。含KH-550改性后的Fe3O4磁性粒子溶液与天然橡胶及其衍生物进行去蛋白处理,通过考马斯亮蓝法考察去蛋白质效率,去蛋白质橡胶对小鼠进行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酶联免疫法测定。结果去蛋白处理后,天然橡胶及其衍生物中蛋白质明显降低,未测到小鼠过敏性。结论使用KH-550改性后的Fe3O4磁性粒子处理天然橡胶及其衍生物可以用来制备橡胶膏剂低致敏的骨架材料。  相似文献   
8.
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鲜药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中药鲜药的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一种特殊形式,我国有丰富的鲜药资源和长期应用鲜药的临床经验.很多研究表明,传统以鲜品入药的处方表现出特殊的功效,有着干品不可替代的疗效.但是,目前对鲜药物质基础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很多鲜药药效物质基础并不明确,这严重阻碍了鲜药的现代应用和发展.该文结合鲜药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通过比较鲜药与干品在化学成分、有效组分和药理活性等物质基础方面差异,提出了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鲜药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中药鲜药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郑智音  贾晓斌  舒娈  朱静  张振海 《中草药》2014,45(18):2673-2677
目的制备鲜马齿苋多糖、生物碱和多酚类组分,并研究各组分的降血糖活性。方法选择合适的树脂和优化的分离纯化工艺,富集鲜马齿苋中多糖、生物碱、多酚类组分;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组分的量,HPLC法测定生物碱和多酚类组分的量。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分析多糖、生物碱、多酚类组分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鲜马齿苋多糖、生物碱及多酚类组分均能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促进胰岛素分泌,多糖类组分和多酚类组分能明显提高肝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且多糖、生物碱及多酚3类组分整体给药使糖尿病小鼠血糖下降率最显著。结论分离、纯化所得的鲜马齿苋多糖、生物碱和多酚类组分均具有明显降血糖活性,且鲜马齿苋多糖、生物碱和多酚3类组分整体给药降血糖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白杨素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放疗增敏、抑制芳香酶活性、抗炎、抗氧化、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作用。然而,白杨素水溶性较差,肠道吸收少,在体内其5、7位羟基易被糖基化代谢,导致活性降低。对白杨素结构进行有效修饰,特别是在抗肿瘤方面,对于获得高效低毒的新型候选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将近年来关于白杨素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和构效关系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