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卉  肖锦仁  邹龙 《中成药》2003,25(4):279-280
目的:考察川芎嗪在川芎茶调颗粒剂制备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用HPLC法考察不同的提取、浓缩及干燥方法对川芎嗪的提取率及转移率的影响。结果:用乙醇回流提取比用水煎煮提取川芎嗪的提取率高,用旋转薄膜蒸发仪浓缩比直火浓缩,成压浓缩川芎嗪的损失小,真空干燥比常压干燥川芎嗪的转移率高。结论:川芎茶调颗粒剂制备时川芎宜用乙醇提取,浓缩及干燥宜采用低温快速法。  相似文献   
2.
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我们应用胸骨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3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易发非治愈性切除的内镜下特征,并尝试以此构建一项非治愈性切除危险度的评估工具以量化非治愈性切除风险。方法2006年8月—2019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接受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病理为早期胃癌的378处病变纳入病例对照研究。其中78处(20.6%)为非治愈性切除纳入观察组,剩余300处治愈性切除病变中按操作年份相差±1年以1∶3的比例匹配纳入对照组(共234处)。采用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非治愈性切除易发因素,将最小β系数对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赋1分,其余因素按其β系数与该最小β系数的比值进行赋分,以此建立非治愈性切除预测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完整的378处病变进行分析,观察各评分段的非治愈性切除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直径、位置、发红、溃疡或溃疡瘢痕、皱襞中断、皱襞纠集和超声内镜提示浸润深度与早期胃癌病变非治愈性切除相关(P<0.05),而接触或自发出血可能与非治愈性切除相关(P=0.068)。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US提示累及黏膜下层(VS 局限于黏膜内:β=0.901,P=0.011,OR=2.46,95%CI:1.23~4.92)、病变直径3~<5 cm(VS <3 cm:β=0.723,P=0.038,OR=2.06,95%CI:1.04~4.09)、病变直径≥5 cm(VS <3 cm:β=2.078,P=0.003,OR=7.99,95%CI:2.02~31.66)、病变位于胃上1/3(VS 胃下1/3:β=1.540,P<0.001,OR=4.66,95%CI:2.30~9.45)、有皱襞中断(β=2.287,P=0.008,OR=1.93,95%CI:0.95~3.93)均是早期胃癌病变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因素直径3~<5 cm赋1分,超声内镜提示累及SM层赋1分,病变位于胃上1/3赋2分,直径≥5 cm和有皱襞中断各赋3分,其他因素均赋0分,再对完整的378处病变进行分析后发现,评分≥2分时病变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概率达41.9%(37/93),约是评分0分时[11.5%(25/217)]的4倍。结论直径≥3 cm、位于胃上1/3、有皱襞中断和超声内镜提示累及黏膜下层是早期胃癌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易发生非治愈性切除,以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还需积累病例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邓倩曦  邹龙 《安徽医药》2020,24(3):576-579
目的探讨在治疗以腹胀为主要症状的躯体化障碍中应用莫沙必利、舒必利及坦度螺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年7—12月期间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接诊的 83例以腹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躯体化障碍病人,将入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3例)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10 mg每天 3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舒必利(0.1 g每天两次)和坦度螺酮(10 mg每天 3次)。服药时,间 3个月,随访时间 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病人各系统症状总积分、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有效率)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各系统症状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7,P=0.586)治疗后对照组各系统症状总积分由治疗前的(9.97±1.47)分降低为(6.13±0.61)分,研究组各系统症状总积分由治疗前的(9.80±1.36),分降低为(3.40±0.58)分,治疗后对照组及研究组的各系统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 77.50%(P<0.05);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5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莫沙必利、舒必利及坦度螺酮联合治疗以腹胀为主要表现的躯体化障碍可显著改善病人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且不会导致不良反应作用的明显增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心脏泵衰竭应用的临床经验,探讨此类手术应用IABP的时机选择和适应证。方法总结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5例因冠心病行CABG后患者出现心脏泵衰竭,在IABP支持下,术后心功能及血液动力学恢复稳定的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在术后3-7d撤除IABP,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冠脉病变严重(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风险较大,特别是术后出现严重的低心排使手术效果更加不确定。术后应用IABP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肠息肉电凝切除术后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对18例肠息肉电凝切除术后出现出血的患者应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并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 18例患者中2例出现肠胀气,予以肠镜下抽吸后症状缓解,无一例出现腹痛或再出血及穿孔等。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肠息肉电凝切除术后出血是一种有效、安全、易操作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使缓冲盐这类常用试剂的配制过程简便.方法:制成缓冲盐片剂,分析比较片剂配制成的缓冲液与散剂配制的缓冲液的特性和作用.结果:两者具有同样的特性和作用.结论:此项研究为把PBS这类试剂制成片剂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马钱子超微粉体和常规粉体士的宁的溶出度进行比较,考察超微粉碎对士的宁溶出量和溶出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马钱子常规粉体,超微粉体中士的宁体外溶出量和溶出速度。结果马钱子超微粉体中士的宁溶出速度高于其常规粉体,但溶出4 h后溶出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马钱子超微粉碎并不会造成士的宁的损失,且可明显提高其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上常可遇到肝昏迷狂燥患者,因意识不清而发生撞伤、抓伤身体或拔除身体上的导管,以致发生安全事故,影响诊疗工作。鉴此,常采用约束带及床单约束患者,效果不佳,且易影响患者肢体血液循环。鉴此,我院护理部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对传统的约束带进行改进,并经临床护理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志琪  邹龙 《中南药学》2011,9(11):857-860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属(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 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1],其药用历史悠久[2],是最常用的中草药品种。古人认为甘草善调诸药,可解百毒,有"国老"之称[3]。正如《本经疏证》所云:"《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凡为方二百五十,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