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龙三虫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坤  李延 《中医药信息》2006,23(5):46-47
目的:观察三龙三虫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将60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症状及类风湿因子(RF)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服药后60例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及类风湿因子(RF)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三龙三虫汤具有良好的消肿、止痛作用,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CM)的增生与降解失去平衡,进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病理过程,轻者称为肝纤维化,重者进而使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及结节形成,称为肝硬化.肝纤维化是一种主动进展的、可逆的基质代谢失衡和肝脏结缔组织重构的过程,由肝炎病毒、酒精、药物与毒物、血吸虫、代谢和遗传、胆汁淤积、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各种损伤因素长期慢性刺激肝脏引起炎症而形成的.为大多数慢性肝病所共有的病理特征,也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进一步发展、恶化的重要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3.
以往文献报道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造模周期长、动物死亡率高、造模成功率低,在参考以往造模方法的基础上,对原有造模方法加以改进并得到很好的造模效果,希望能为以后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制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105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大黄?虫丸组,软肝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四氯化碳复合法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后8周,软肝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软肝颗粒混悬液3.6、7.2、14.4 g/(kg?d);大黄?虫丸组灌胃大黄?虫丸混悬液0.18 g/(kg?d);秋水仙碱组灌胃秋水仙碱混悬液0.108 mg/(kg?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8周后取材,采用HE染色和Masson三色胶原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脯氨酰羟化酶(PH)、血清总蛋白(TP)、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前胶原(PCⅢ)变化。结果 Masson三色胶原染色显示,软肝颗粒高剂量组大鼠肝脏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7.06±1.18)%]较模型组[(23.49±1.34)%],秋水仙碱组[(11.35±1.83)%],大黄?虫丸组[(15.27±1.22)%],软肝颗粒中剂量组[(14.52±1.75)%],软肝颗粒低剂量组[(16.08±1.56)%]减少(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软肝颗粒高剂量组大鼠血清 AST[(75.86±5.23)U/L 比(157.62±24.04)U/L]、ALT[(80.15±5.94)U/L比(160.58±26.47) U/L]、PH[(52.58±4.98)μg/L比(98.66±6.75)μg/L]降低,TP[(74.19±3.56)g/L比(51.73±5.92)g/L]升高(P<0.01)。软肝颗粒高剂量组大鼠血清HA[(277.22±106.34)ng/ml比(553.19±172.38)ng/ml]、LN[(89.82±5.68)ng/ml 比(134.25±10.64)ng/ml]、C-Ⅳ[(47.94±8.65)ng/ml 比(84.18±13.83)ng/ml]、PCⅢ[(16.53±4.88)ng/ml比(31.57±5.35)ng/ml]较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软肝颗粒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 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105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大黄?虫丸组,软肝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5只。采用四氯化碳和高胆固醇饮食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制作后,软肝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软肝颗粒混悬液3.600、7.200、14.400 g/(kg?d);大黄?虫丸组灌胃大黄?虫丸混悬液0.180 g/(kg?d);秋水仙碱组灌胃秋水仙碱混悬液0.108 mg/(kg?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均连续灌胃8周。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肝组织TGF-β1、Smad3、Smad7表达,运用 RT-PCR 技术检测肝组织 TGF-β1、Smad3、Smad7 mRNA 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GF-β1[(2.59±0.99)比(0.43±0.21)]、Smad3[(2.56±0.67)比(0.41±0.18)]蛋白及 TGF-β1 mRNA[(2.25±0.21)比(0.71±0.09)]、Smad3 mRNA[(2.34±0.03)比(0.78±0.12)]表达显著升高(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软肝颗粒高剂量组TGF-β1[(1.12±0.27)比(2.59±0.99)]、Smad3蛋白[(1.05±0.34)比(2.56±0.67)]表达下降,Smad7蛋白表达[(2.33±0.62)比(0.36±0.18)]升高(P<0.01),TGF-β1 mRNA[(1.09±0.11)比(2.25±0.21)]、Smad3 mRNA[(1.10±0.02)比(2.34±0.03)]表达下降,Smad7 mRNA[(1.18±0.13)比(0.38±0.11)]表达升高(P<0.05)。结论软肝颗粒可通过下调TGF-β1、Smad3,上调Smad7调节肝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s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蒜油-大蒜皂苷-大蒜多糖组合物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疗效,阐明该组合物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4)和造模组(n=144)。于造模22周时,将造模组大鼠再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n=24)、大蒜油对照组(n=24)、胃复春对照组(n=24)、组合物高、中、低剂量组(3×24)。连续给药13周后处死。取材后,在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的病理学变化。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大鼠离心血浆中的3种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的水平。运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胃癌前病变大鼠胃组织中TGF-β1和Smad4的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1)组合物高剂量(2.38 g/kg)组能够显著地改善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的病理变化。2)组合物高剂量(2.38 g/kg)组能够明显降低胃癌前病变大鼠血清中的CEA、CA199、CA724 3种肿瘤标志物的水平。3)组合物高剂量(2.38 g/kg)组能够下调TGF-β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而能够上调Smad4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组合物高剂量(2.38 g/kg)组能够显著改善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的病理变化,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调节TGF-β1和Smad4的蛋白表达,从而纠正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变化,有效地治疗胃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7.
于萍  那坤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3):466-467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口服曲美他嗪;治疗组加服稳心颗粒。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结果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结果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CHD)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CRP对CHD的发病及病情预测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冠心病(CHD)患者按国际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2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入院或体检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CRP含量,观察其CRP的变化。结果SA组患者血清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UA组与对照组血清CRP含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而AMI组与UA组的CRP含量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RP水平与CHD的病变程度有相关性,检测CHD患者CRP水平,对于疾病的早期评估和控制有重要作用,并可减少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蒙药森登-4味汤对膝骨性关节炎家兔膝关节关节面变化及软骨组织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蒙药森登-4味汤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森登-4味汤高、中、低剂量5组,每组16只.改良Hulth法进行动物造模,森...  相似文献   
10.
那坤 《抗癌之窗》2014,(8):22-23
胃息肉癌变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少人做胃镜检查发现长有息肉,他们常产生这样的疑惑:胃息肉这种病危害大不大?会不会发生癌变?医学上把突出于胃肠腔内的肿物,均称为息肉,约有85%胃息肉病例伴有低胃酸症,而在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甚或胃癌病例中,胃息肉的发病率相当高。由此可见,胃息肉和胃癌有相似的发病环境,即低酸或无酸。胃息肉分两种,一种叫腺瘤性息肉,是由密集的排列拥挤的增生旺盛的腺体组成的,因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可达1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