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0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212篇
妇产科学   89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217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132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7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46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66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囊切除术是公认的胆囊良性疾病的治愈手段,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已有明确共识。近年来,“保胆手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颇受热议,一些医生将“保护胆囊”的学术观点等同于“保留胆囊”的手术技术,这种误解可能导致病人出现差异性的预后。因此,临床医师应明晰“保护胆囊”理念与“保胆手术”的差别,对胆囊良性疾病的诊疗原则有正确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病人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TO)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O评分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八一医院收治的261例行肝切除术的ICC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TO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权重构建预测TO的评分模型。结果 261例ICC病人中,67例(25.7%)术后发生TO。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和T分期[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为术后TO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4项因素构建的评分模型显示了较好的预测准确性,最佳截断值为-1.9分,其敏感度为67.2%,特异度为62.9%。一致性检验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χ2=1.350,P=0.853)。结论 基于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T分期4个因素建立的评分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ICC病人术后TO的可能性,即手术时间短、无肝硬化、肿瘤直径<5 cm的年轻ICC病人肝切除后获得TO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3.
日间手术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现已成为欧美国家重要手术模式。我国于20世纪初开始开展日间手术,但目前尚未普及,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存在认识不清、开展不规范、与医保支付对接不畅等问题。日间手术是一种使国家、医院和病人三方均受益的新型手术模式。近年来,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积极引导,开展日间手术的医院明显增多,可以预见,我国日间手术即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因此,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从简单、易操作的病种开始,落实临床路径,积累经验,再逐步稳妥展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拓展日间手术范围,提高三、四级手术比例。同时,积极与医保支付政策对接,采取灵活的方式,获得医保的支持,更好地促进我国日间手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迟缓(FGR)与新生儿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的关系。 方法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04年4~12月,对72例小于胎龄儿(SGA)和48例适于胎龄儿(AG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C 肽、HDL C、LDL C、TG、非酯化脂肪酸(NEFA)等指标,计算葡萄糖/胰岛素比值(G/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胰岛β细胞功能(HBCI)等,探讨FGR与新生儿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的关系。 结果(1)SGA组FPG、HDL C低于AGA组,而FINS、LDL C、TG、NEFA高于AGA组(P<001);(2)SGA组G/I比值、ISI低于AGA组,HOMA IR高于AGA组(P<001),而HBCI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FGR儿在生命早期存在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IR),而胰岛β细胞功能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性腺功能低减的青少年男性,短期雄激素替代治疗对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共纳入33例性腺功能减退青少年男性。行短期(9个月)雄激素替代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睾酮水平、第二性征发育程度、身高、握力、血红蛋白、血脂和hsCRP的差异。结果 (1)替代治疗后,睾酮水平明显升高,第二性征明显发育,身高、握力、血红蛋白显著增加(P值均〈0.05);(2)短期雄激素替代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甘油三酯(TG)部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5)。超敏CRP显著下降(P=0.025)。结论 (1)性腺功能低减的青少年男性,短期雄激素替代治疗,可以促进第二性征发育,增加身高、握力和血红蛋白;(2)短期雄激素替代治疗,对血脂无显著性影响。但是,可以使hsCRP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CA)与多巴胺转运体(DAT1)440bp等位基因的关系。 方法陕西省纺织医院等于2004年3~8月,采用PCR技术对来自西安市两所康复中心的汉族CA儿童与DAT1基因多态性进行遗传关联分析。 结果(1)DAT1基因多态性中共观察到5种等位基因(320bp,360bp,440bp,480bp,520bp),6种基因型(480/480,480/320,520/480,480/360,480/440,440/440)。(2)使用相对危险度RR对CA与DAT1基因多态性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进行关联分析,显示480/440基因型和等位基因440与CA呈正关联,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65和230,480/480基因型和等位基因480与CA呈负关联,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64和077。但统计结果没有发现具有统计意义的差异。 结论中国汉族CA儿童与DAT1440bp等位基因无遗传关联。也许等位基因440bp与基因型480bp/440bp这两个因素是发病的风险因素,还有待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南阳地区≤5岁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的检测,探讨近年儿童CAP病原菌构成和耐药谱的新特点。 方法选择2003 11—2005 12来自南阳地区各不同社区于南阳医专附院儿科就诊,符合肺炎诊断标准的儿童CAP住院患者1276例,用多平板不同条件对未抗菌治疗采得的标本进行接种培养,分离菌株采用Bio Merieux VITEK 2型全自动微生物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采用WHONET5软件分析处理,得出儿童CAP病原菌种分布构成比及主要致病菌种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结果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8.6%(297/433),其中前3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6种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头孢唑啉显示高抗药性,而对美洛培南、亚安培南高度敏感,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较敏感。4种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利福平、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左氧氟沙星较敏感。 结论儿童CAP病原菌构成在发生变迁,细菌的耐药性也在发生改变,且各地及不同时期存在差异,故应作好病原及药敏监测并改进检测方法,掌握本地区一定时期内儿童CAP的病原学情况。  相似文献   
10.
Age-related progression of tau pathology in brains of baboon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ecently, cytoskelet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ly phosphorylated tau protein were demonstrated in neurons and glial cells of two aged baboons (Papio).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ag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au pathology in baboons. Brains of 50 baboons ranging in age from 1 to 30 years were categorized into four age groups: Group I: 1–10 years [n = 9], group II: 11–20 years [n = 13], group III: 21–25 years [n = 17], group IV: 26–30 years [n = 11]). Whole hemisphere sections (100 μm) were examined using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anti-tau antibodies. Cytoskeletal changes were completely absent in animals of group I. In group II four animals (31%) exhibited cytoskeletal changes which were rated as mild or moderate. In group III abnormal tau was found in 12 brains (71%) ranging in severity from mild to severe. Finally, in group IV 10 out of 11 animals (91%) exhibited some degree of tau pathology which was rated as severe in 4 animals (36%).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advancing age and progression of tau pathology in baboons. In conclusion, the present findings underline the value of the baboon as a potential nonhuman primate model for age-related tau pathology afflicting the human br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