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老年肾脏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56例老年肾脏病患者(年龄≥60岁,老年组)的临床和肾脏病理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280例中青年肾脏病患者(年龄18~59岁,中青年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①老年组起病首发症状依次分别为肾病综合征、高血压、急性肾损害、慢性肾功能不全(32.1%、28.6H、14.3%、14.3%);②老年组贫血发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发病率(32.1%18.2%,P〈0.05),低白蛋白血症、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并发症更为常见(P〈0.05)。③老年组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占71.4%,病理以膜性肾病(占19.6%)和IgA肾病(占17.9%)最常见。继发性肾脏疾病以高血压肾病(占41.7%)最常见。以急性肾损害为临床表现的老年患者,病理以急性。肾小管坏死(占37.5%)和新月体性肾炎(占37.50%)为多见。结论老年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与中青年不同,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药的寒热温凉属性,主要是从药物作用于正常机体所直接产生的不同证候反应或对疾病证候的改变中总结出来的。由此可见,药物寒热温凉属性的研究,常常离不开对机体证候的观察。文章研究认为,由于在以往的药性评价过程中,未充分认识到证候客观化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药性客观性评价的困难。因此,加强动物证候模型四诊信息客观化与中药药性评价的相关性研究,对于推动中药药性的客观化研究,以及拓展和丰富以辨证论治为特色的中医药基础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和建立中药药性实验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正常小鼠、酵母发热造模大鼠、优甲乐内热造模小鼠、环磷酰胺虚寒造模小鼠等,以及大鼠和小鼠标准化诊法和辨证方法,分别检测了黄柏、生晒参、淫羊藿等10味中药饮片对被试动物证候的影响,探索和建立中药药性实验检测方法.结果 所选用寒热不同药性中药饮片确能不同程度地影响被试动物的寒热证候表现;同一药性药物对于不同模型动物的证候影响或存在差异,提示其作用途径和机制可能不同;一些热性中药如吴茱萸,未见促进体温升高的作用,提示其热性评价可能来自口感和消化道温热的感觉.通过综合研究初步建立起中药药性实验检测方法.结论 中药的药性是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检测和准确描述的;所建立中药药性实验检测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中药的寒热温凉属性,主要是从药物作用于正常机体所直接产生的不同证候反应或对疾病证候的改变中总结出来的。由此可见,药物寒热温凉属性的研究,常常离不开对机体证候的观察。文章研究认为,由于在以往的药性评价过程中,未充分认识到证候客观化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药性客观性评价的困难。因此,加强动物证候模型四诊信息客观化与中药药性评价的相关性研究,对于推动中药药性的客观化研究,以及拓展和丰富以辨证论治为特色的中医药基础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比较常用不同品系H22肝癌小鼠中医证候的特征与差异。方法:将KM、BALB/c、ICR、C57共4种品系小鼠各30只,分别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0只,肝癌组20只。肝癌组小鼠右腋下接种H22细胞造成荷瘤小鼠模型,观察出瘤后各品系肝癌小鼠生存率差异,采用小鼠四诊工作站及其方法,检测小鼠证候的发生与演变。结果:4种品系小鼠腋下接种后均形成实体瘤。在生存率方面,早期各品系肝癌小鼠无明显差异;中晚期差异大,BALB/c肝癌小鼠最低,ICR与KM肝癌小鼠其次,C57肝癌小鼠最高。瘤体积比较,KM肝癌小鼠增长最快,ICR肝癌小鼠增长最慢。去瘤体质量方面,中晚期各荷瘤小鼠呈现下降趋势,ICR小鼠下降最明显,其次是BALB/c与KM小鼠,C57小鼠去瘤体质量变化小。另外,不同品系肝癌小鼠邪毒证与气虚证贯穿疾病始终,且程度逐渐加重,阴虚证与阳虚证在中晚期发生且逐渐加重,其中BALB/c与ICR肝癌小鼠气虚、阴虚、阳虚最严重。结论:KM、BALB/c、ICR、C57等不同品系H22肝癌小鼠均会自发形成证候,KM小鼠最适合于肝癌证候与辨证论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和建立中药有效成分药性的实验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优甲乐热证造模小鼠,饲以小檗碱等7味中药有效成分和对应的黄柏等6味中药饮片,检测和观察给药后动物腋温的改变、体表红外热像中最大眼温和尾根部温度改变以及综合温度的改变.结果 大多被测的中药饮片其药性检测结果与中药文献描述一致;小檗碱与黄柏、大黄素和大黄酚与大黄、栀子苷与栀子、知母皂苷与知母、淫羊藿苷与淫羊藿等中药有效成分与其中药饮片的药性一致,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些中药饮片的药性;在同一饮片的不同有效成分中,大黄素更接近大黄的药性,而大黄酚差距较大;附子未见热性表现,提示其热性可能与刺激消化道黏膜等作用有关;而乌头碱出现寒象,推测与其剂量偏大所造成的毒性有关.结论 所建立的中药药性实验检测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客观地检测中药有效成分的药性,对于鉴别和描述中药有效成分的药性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