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1978~1993年手术治疗颅底凹陷症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男26例,女10例。年龄11~48岁,平均25岁。病程3个月至12年,平均3年8个月。表现为走路不稳32例,肢体麻木、无力30例,颈肩部疼痛4例,饮水呛咳13例,有锥体束征13例,头痛8例,其中4例有眼底水肿。影像学检查:颅颈交界侧位X线片以枢椎齿状突超过腭枕线3mm为异常,本组均异常。X线片同时显示合并环枕融合16例,环枢椎融合3例,颈1,2融合2例,环枕脱位3例,环椎发育不良2例。CT检查12例均示颅底凹陷,其中2例有脑室扩大。MR检查4例,3例有脊髓空洞,1例发现有…  相似文献   
2.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舌咽神经痛 (glossopharyngealneuralgia,GPN)手术治疗的最佳术式 ,评估微血管减压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 ,MVD)的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 ,探讨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2 0 0 0年 12月到2 0 0 3年 10月间 ,16例GPN患者接受了MVD ,无一例行神经根切断术。患者全部进行了电话或信件随访。结果 15例患者术后疼痛消失 ,1例患者为不典型GPN ,术后疼痛减轻。 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 ,1例患者出现偶发干咳。本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 14 .1± 6 .3月 ,随访期间无一例复发。结论 MVD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尤其适用于典型的GPN患者。  相似文献   
3.
替尼泊苷和卡莫司汀对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及耐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替尼泊苷、卡莫司汀对脑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联合用药的耐药机制.方法测定单独或联合应用替尼泊苷、卡莫司汀两种药物对20例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敏感性,检测各标本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情况.结果①替尼泊苷、卡莫司汀的敏感性为20%、15%,联合用药为45%,经统计学分析联合应用明显优于单独用药(P<0.05);②联合用药的耐药情况(8/20)与mdr-1基因表达(7/20)符合良好(P<0.05).结论亚硝脲类和鬼臼毒衍生物联合应用对胶质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联合用药的耐药性与mdr-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脑胶质瘤白细胞介素-6自分泌或旁分泌环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6(IL 6) /IL 6受体 (IL 6R)自分泌或旁分泌环路与脑胶质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IL 6和IL 6R基因在 4株脑胶质瘤细胞株、62例脑胶质瘤组织标本、5例良性脑膜瘤组织和 5例人正常脑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将IL 6单抗 (McAb)或IL 6RMcAb与脑胶质瘤细胞共同孵育 ,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脑胶质瘤细胞株C6、9L、U 2 5 1和SHG44均有IL 6和IL 6R的表达 ,脑胶质瘤组织标本中 47例 (75 .81% )表达IL 6、5 2例 (83 .87% )表达IL 6R、41例 (66.13 % )同时表达IL 6和IL 6R ;良性脑膜瘤组织 4例表达IL 6,人脑正常胶质细胞仅有IL 6弱表达 ,两者均无IL 6R表达。IL 6McAb和IL 6RMcAb能够显著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P <0 .0 1)。结论 脑胶质瘤很可能存在IL 6/IL 6R自分泌或旁分泌环路 ,阻断此环路可以明显抑制胶质瘤细胞的恶性增殖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44例心脏疾病伴精神障碍(恐惧疑病34例、焦虑30例、抑郁6例、失眠32例)患者用小剂量阿普唑仑,短疗程治疗,疗效显著,作者认为该药为治疗心脏疾病时伴精神症状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在L2~S2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SPR)手术时,对肛门括约肌进行肌电图(EMG)监测,并评价其作用。方法在SPR手术监测中,当对S2后根小束进行电刺激时,采用针状电极记录双侧肛门括约肌的反应情况,有明显反应的后根小束予以保留。手术后随访患者踝痉挛改善情况和括约肌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踝痉挛均有明显改善,无大小便功能障碍发生。结论SPR手术包括S2后根时,术中括约肌EMG监测对保证疗效,保护括约肌功能,提高手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非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将16例非痉挛型脑瘫病人分成三组:A组为肌张力障碍型,11例;B组为肌张力障碍合并震颤型,3例;C组为共济失调合并震颤型,2例。采用通用DT评分量表(GPS)评估病肢功能。分别采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评估症状改善情况。结果A组肌张力障碍改善率为0—58.3%,平均17.1%;B组肌张力障碍改善率6.7%~25.0%,震颤改善率66.7%~75.0%;C组共济失调无明显变化,震颤改善率12.5%~25.0%。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肌张力障碍型及震颤型脑瘫的可选择手段。  相似文献   
8.
股骨颈骨析及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外都用三刃钉、多根螺纹钉、空心加压螺纹钉等作内固定,目的是将骨折两端的剪切力转变为压缩力促进骨折愈合.作者综合分析以上各种内固定后.认为以上各种方法解决了由张力所致的两骨端的分离问题,而对在站立位主要负重线上剪切力影响骨折愈合的问题重视不够,作者自1995年10月设计一种新的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科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的156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头部3D-CT薄层连续平扫,并将影像资料导入SteahhStation Tria Plus手术导航系统,图像经三维重建后,确认患侧卵圆孔作为靶点,在导航实时引导下进行卵圆孔穿刺,并行电生理测试,再次确认靶点的位置无误后,进行射频热凝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穿刺成功,射频热凝术后,患者原有的面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前患者VAS评分为9.67±0.47,术后VAS评分为0.22±0.57,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且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和疗效显著的三叉神经痛外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远期疗效,并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73例经MVD治疗的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疗效、复发率及相关并发症:并通过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VD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经MVD治疗后痊愈359例(75.9%),缓解86例(18.2%),无效28例(5.9%),总有效率达94.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面神经受压程度和术中异常肌反应(AMR)检测消失情况对病人的远期疗效有显著影响(P〈0.01)。随访期间复发11例,行再次手术5例。面瘫、耳鸣和脑脊液漏等术后并发症均在随访期间恢复,部分听力下降病人无改善。结论MVD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在明确解除责任血管压迫的前提下,术中面神经可见有压迹和术中AMR消失的病人,MVD的远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