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健脾活骨方(JPHGP)对酒精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基于蛋白激酶B/c-Jun氨基末端激酶/p38 MAPK(Akt/JNK/p38 MAPK)信号通路探索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鸡胚尿囊膜实验、胸主动脉环实验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迁移、侵袭、黏附和管腔形成实验,在有或无酒精诱导条件下,观察JPHGP不同质量浓度8、16、32 μg·L-1对血管新生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UVEC中Akt、JNK、p38 MAPK等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动脉环周围微血管数目及长度均减少,HUVEC的迁移、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降低(P<0.05,P<0.01);JPHGP 16、32 μg·L-1组作用后能明显升高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长度(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JPHGP 8、16、32 μg·L-1组能浓度依赖地增加胸主动脉环周围微血管数量(P<0.05,P<0.01),JPHGP 32 μg·L-1组能升高胸主动脉环周围微血管长度(P<0.05);JPHGP 16、32 μg·L-1组均能增强HUVEC的迁移、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的p-JNK/JNK、p-p38 MAPK/p38 MAP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JPHGP 8、16、32 μg·L-1组的p-p38 MAPK/p38 MAP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JPHGP 16、32 μg·L-1组的p-JNK/JNK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JPHGP对酒精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kt/JNK/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相关研究结果将为JPHGP“健脾活血”功效阐明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扩张性心肌病(DCM)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倍他乐克6.25mg/d,逐步增加到治疗剂量25~50mg/d,随访观察6个月,治疗前后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左室舒张末及收缩末内径、左室收缩功能,同时测量血压、心率、心胸比率.结果小剂量倍他乐克使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率由治疗前92.5±8.1次/分降至71.2±7.2次/分(P<0.01);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由治疗前33.7±11.2%提高至41.9±9.8%(P<0.01);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由治疗前67.5±5.8mm缩小至58.3±4.9mm(P<0.01),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s)由49.3±5.2降至40.2±5.4(P<0.01).结论长期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可改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且付作用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5年3~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受检者210例,均进行人体指标测量、生化检查和经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评价胰岛素抵抗情况.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和腰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男女分别为0.380、0.530,P均<0.01.简单相关分析显示,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和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I及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胰岛素敏感指数(Si)呈负相关.经年龄、性别、腰围和体重指数(BMI)调整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和HOMA-IRI、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和Si及HDL-C呈负相关.逐步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BMI、颈动脉IMT、HOMA-IRI呈正相关.结论 由超声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是评价内脏型肥胖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与胰岛素抵抗和颈动脉IMT相关,可能是一个新的心血管疾病危险标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房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心脏重症监护室(CCU)的ACS患者23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非他汀类组和他汀类组。CCU期间全程心电监护,比较两组房颤的发生率,并探讨房颤的预测因子。结果非他汀类组房颤发生率为17.13%,他汀类组为5.66%,房颤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P<0.05)。左房直径、他汀类药物用药史、年龄、高血压、既往房颤史、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用药史可作为房颤独立的预测因子。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ACS患者能降低其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踝臂指数(ABI)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3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采用日本Colin公司生产的VP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ABI,分析ABI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A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I值无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单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又高于3支病变组.用stepwise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入选患者的ABI是影响 Gensini评分独立因素,表明ABI是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结论 踝臂指数与冠心病关系密切,有助于评价、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临床研究与流行病学调查的大量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1]。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作为冠心病的又一个危险因素已受到医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检测了132例患者的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经超声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AT)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147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1例,非冠心病组46例;超声测量EAT,对各组之间的EAT值进行比较,观察EAT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EAT值分别为(7.41±1.63)mm和(4.41±1.60)mm,冠心病组的EAT值显著升高(P<0.01).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EAT较轻度冠状动脉病变组EAT明显升高[(8.53±1.00)mm对(6.36±1.73)mm,P<0.01].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与EAT呈正相关(r=0.71,P<0.001).以EAT值≥5.35 mm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7.13%,特异件为80.43%,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5%可信区间0.84-0.95,P=0.01).结论 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简易无创,可能是一个评价冠心病风险的辅助指标,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及卡维地洛的疗效.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卡维地洛组各50例,常规组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利尿药和地高辛;卡维地洛组在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正常对照组为30名健康体检者.随访12周,血浆BNP和CRP水平分别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比浊法测定.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F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CRP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且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增高(P<0.05),12周后,卡维地洛组与常规组BNP、CRP浓度均下降,但卡维地洛组血浆BNP、CRP浓度下降更明显(P<0.05);而且卡维地洛组LVFF、LVEDd均比常规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BNP和CRP水平能较好的反映细胞因子的激活程度及左心室功能状态,卡维地洛可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BNP和CRP水平,改善心脏重构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 ,血尿酸盐浓度和嘌呤代谢密切相关 ,近年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是心血管疾病及其死亡率增加的一个因素[1] ,本文通过观察 14 2例慢性心衰住院病人血尿酸水平的动态变化 ,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尿酸浓度变化的意义 ,并观察尿酸升高是否和心衰患者使用利尿剂或伴有的肾功能损害有关。1 资料和方法1 1 对象 :14 2例心衰患者均为 2 0 0 0年 2月~ 2 0 0 3年 2月住院患者 ,男 86例 ,女 5 6例 ,年龄 2 8~ 76岁 ,平均 5 8±16岁。心功能按NYHA分级标准 ,心功能Ⅰ~Ⅱ级 31例 ,心功能Ⅲ级 4 2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