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观察临床疗效。方法:推拿配合静脉给药治疗37例患,对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常伴有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老年病,37例的总有效率达94.6%。结论:推拿配合静脉给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治疗中应兼顾老年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肩关节腔注射结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肩关节腔注射结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治疗方法,两组均以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估其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观察患者肩部肿胀程度。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患手肿胀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0.05),FMA、MBI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程度和FMA、MBI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肩关节腔注射结合针刺董氏奇穴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患侧肢体疼痛,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轻手的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偏瘫肢体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另加针刺治疗(头针+肢体穴位电针)。每周治疗6 d,休息1 d,每天1次,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Barthel评分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状态,而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在缓解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状态,降低肌张力,改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4.
5.
联合运用多种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洪波  邵俊  潘宾 《安徽医药》2007,11(12):1104-1105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多种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运用针灸、推拿、牵引、中药熏蒸、理疗综合治疗并观察疗效;对照组40例,运用牵引、推拿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率70.83%,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愈显效率37.5%,总有效率87.5%。综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均有P<0.01)。结论联合运用多种疗法比单纯的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具有见效快,疗程短,远近期疗效稳定,有很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横滔  王金叶  肖洪波 《安徽医药》2013,17(7):1171-1173
目的研究整复手法结合抗阻离心收缩对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9例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患者运用整复手法调整脊椎关节的同时进行腰背肌抗阻离心收缩训练,治疗前、治疗4周末以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分别用目测类比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其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程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末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患者功能障碍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整复手法结合腰背肌抗阻离心收缩训练是一种不损害脊神经后支的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的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在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卒中120万~150万人,累积存活者中约75%致残,其中老年患者的残疾率高达80%~90%,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电针联合高压氧对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 共纳入脑损伤后昏迷患者64例,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电针联合高压氧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使用高压氧治疗,分别于纳入时、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对患者进行GCS评分.结果 两组对患者的GCS评分均有改善作用,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8.25±1.96),治疗6个月(8.58±1.45)]相比,观察组[治疗3个月(10.0±2.11),治疗6个月(11.0±1.79)]改善作用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远期疗效更为显著.结论 电针联合高压氧较单纯运用高压氧治疗,对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更为显著,对长期意识障碍的患者,电针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提高患者GCS评分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1]。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表现为眩晕、恶心,体位改变时加重,国外统计约70%的颈椎病患者伴有[2]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误诊及治疗情况。方法:对50例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初次诊断为其他疾病占84%,其中有8例病人住院治疗。结论:良性位置性眩晕在诊治过程中需要引起专科医生的高度关注,详细的病史询问至关重要,特别是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更易导致误诊,给与不必要的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