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者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到4个具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活性的二萜类化合物,并以改良的Ellman方法为导向,研究了它们对AChE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
白背叶化学成分和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白背叶的化学成分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高效液相色谱条件,Inertsil ODS-3 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24∶76),检测波长335 nm。结果:从白背叶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一化合物,鉴定为葫芦巴苷Ⅱ;葫芦巴苷Ⅱ的线性范围为0.053~10.60 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32%,RSD 1.82%(n=6)。结论:该化合物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测定白背叶中葫芦巴苷Ⅱ含量的方法,方法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到4个具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活性的二萜类化合物,并以改良的Ellman方法为导向,研究了它们对AChE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4.
黄嘌呤氧化酶(XO)是将黄嘌呤和次黄嘌呤氧化催化为尿酸引起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的关键酶。为寻找新的植物来源的XO抑制剂,作者在筛选288种植物提取物中,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建立眼科经方石斛夜光丸中麦冬的混淆品山麦冬(湖北麦冬、短葶山麦冬)的检查方法,考察样品中麦冬的投料状况。方法:应用超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三重四级杆质谱(HPLC-MS-MS)技术,采用Waters CORTECS??C18色谱柱(2.1 mm×100 mm, 2.7μm),以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1,柱温:35℃,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正、负离子分别扫描。结果:山麦冬的特征成分山麦冬皂苷B与短亭山麦冬皂苷在相应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3%、97.96%,RSD均小于3.9%(n=9),91批石斛夜光丸样品检出山麦冬22批。结论:石斛夜光丸中存在麦冬和山麦冬的混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HPLC法测定消石片中常春藤皂苷元及齐墩果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消石片中常春藤皂苷元及齐墩果酸的含量。方法:采用C18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柱温3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6 nm。结果:常春藤皂苷元在0.349~3.48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2.51%,RSD为1.82%(n=9);齐墩果酸在0.427~8.53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2.14%,RSD为2.28%(n=9)。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准确性良好,可用于消石片中常春藤皂苷元及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作者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到4个具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活性的二萜类化合物,并以改良的Ellman方法为导向,研究了它们对AChE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8.
黄嘌呤氧化酶(XO)是将黄嘌呤和次黄嘌呤氧化催化为尿酸引起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的关键酶。为寻找新的植物来源的XO抑制剂,作者在筛选288种植物提取物中,  相似文献   
9.
黄嘌呤氧化酶(XO)是将黄嘌呤和次黄嘌呤氧化催化为尿酸引起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的关键酶。为寻找新的植物来源的XO抑制剂,作者在筛选288种植物提取物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山楂叶中多元酚类成分对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能力,探讨其抗氧化活性与结构的关系。方法分别对德国单子山楂(Crataegus monogyna Jaeq.)叶和中国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or N.E.Br.)叶中多元酚类成分进行分离;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这些成分对邻苯三酚-鲁米诺-碳酸缓冲液(pH 10.2)体系产生的O2-的清除能力。结果从2种山楂叶中共分离得到12个多元酚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牡荆素(vitexin,Ⅰ)、2″-O-鼠李糖牡荆素(2″-O-rhamnosylvitexin,Ⅱ)、芦丁(rutin,Ⅲ)、金丝桃苷(hyperoside,Ⅳ)、3-O-β-D-葡萄糖槲皮素(3-O-β-D-glucosylquercetin,Ⅴ)、4″-O-乙酰基-鼠李糖牡荆素(4(?)- O-acetyl-2″-O-rhamnosylvitexin,Ⅵ)、槲皮素(quercetin,Ⅶ)、4″-O-葡萄糖牡荆素(4″-O-glucosylvitexin,Ⅷ)、4(?)-O-鼠李糖芦丁(4(?)-O-rhamnosylrutin,Ⅸ)、6″-乙酰牡荆素(6″-O-acetyl-vitexin,Ⅹ)、绿原酸(chlomgenic acid,Ⅺ)和咖啡酸(caffeic acid,Ⅻ)。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12种多元酚类成分中Ⅰ,Ⅱ,Ⅵ,Ⅷ,Ⅹ清除超氧阴离子(O2-)活性与维生素C相当,其他成分均比维生素C强。所有成分在一定范围内(清除率在10%~90%之间),量效呈对数关系(y=alogx+b)。构效关系分析显示,其清除超氧阴离子(O2-)的活性取决于分子结构,具有明显的结构依赖性。结论山楂叶中多元酚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清除超氧阴离子活性,是山楂叶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