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14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 dependent kinases 5,CDK5)在耐药性癫(癎)患者颞叶中的表达,探索其在耐药性癫(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耐药性癫(癎)患者术后脑组织,用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 3种检测方法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分别测定CDK5在耐药性癫(癎)患者颞叶中的表达,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荧光定量PCR发现CDK5 mRAN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这种基因的蛋白表达产物主要分布在神经元轴突和胶质细胞中,Western blot检测在相对分子质量35 000处有一蛋白条带,并且可见实验组(颞叶和海马中分别为1.4293±0.1839和2.0733±0.4738)高于对照组(颞叶和海马中分别为0.9680±0.4147和1.403±0.6163,P<0.05).结论 CDK5在耐药性癫(癎)患者颞叶中表达增强,提示他们可能参与了耐药性癫(癎)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小脑变性相关蛋白2(CDR2)mRNA在癫痫(EP)患者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8例EP患者分成耐药(40例)和非耐药(8例)两组,用基因芯片扫描和FQ-PCR分别检测脑组织中CDR2基因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基因芯片扫描提示CDR2 mRNA在EP患者与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PCR结果与基因芯片扫描一致。结论EP患者脑组织中有CDR2 mRNA表达,由于其表达产物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CSF)和血液中,因而检测CDR2 mRNA在血或CSF中的表达产物有可能成为诊断EP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耐药性癫癎颞叶和海马脑组织中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hosphorylation of myosin light chain,P-MLC)及其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的表达在癫癎芽生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检测32例耐药性颞叶癫癎中P-MLC及其激酶MLCK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P-MLC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耐药性颞叶癫癎组颞叶光密度值(0.35±0.13)高于对照组(0.19±0.027,P<0.05);耐药组海马光密度值(0.41±0.02)高于对照组(0.10±0.06,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耐药组的MLCK表达水平在颞叶组织和海马组织中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MLC及其激酶MLCK的功能与苔藓纤维芽生关系密切,P-MLC蛋白质产物在耐药性癫中明显升高,但其磷酸化激酶MLCK的表达并不升高,提示MLCK和去磷酸化酶间动态平衡被打破是P-MLC升高的原因,而P-MLC的升高可能在苔藓纤维芽生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线θ节律(MTR)多是清醒时在中央顶部的一种少见θ节律,自1961年Ciganek报道以来,很少有关这种脑电图现象的报道,一般认为这种MTR是没有特异性的。本文对这种出现在清醒到轻度瞌睡期,频率为4~7Hz,电压大于50微伏,持续3秒以上,在Cz及(或)Pz区电压最高的MTR,通过研究其EEG特征,年龄分布,临床诊断,对其临床重要性进行了重新评价,并研究了这种MTR与额MTR、连续慢活动,成人亚临床节律性EEG放电(SREDA)和其它型θ节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CPB)管理的经验及教训,为更安全的CPB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64年2月~2004年12月施行的CPB心内直视手术7 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硬件设备、转流技术、灌注师经验、术中监测及心肌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中3 748例患者采用心脏不停跳CPB。结果全组死亡248例,总死亡率3.4%(248/7 262)。1964年2月~1983年12月施行CPB手术464例,死亡52例,死亡率11.2%;1984年1月~1996年12月施行CPB手术1 709例,死亡78例,死亡率4.6%;1997年1月~2004年12月施行CPB手术5 089例,死亡118例,死亡率2.3%;1997年3月~2004年12月,对3 748例患者采用心脏不停跳CPB,手术顺利,未发生与CPB相关的并发症及死亡。结论灌注师的经验和硬件设备的完善、使用高质量的人工心肺机和氧合器、多种转流技术的应用、完善的监测系统等可明显提高CPB的安全性。心脏不停跳下CPB是安全且易于管理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耐药性癫患者脑细胞线粒体mMDH、NDUFC2表达,探讨其在耐药性癫癎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提取48例耐药性癫癎患者、8例非耐药性癫患者及8例对照组脑组织标本的总RNA后,用基因芯片对其进行扫描,随后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发现与线粒体功能有关的基因mMDH、NDUFC2在耐药性癫癎中显著下调,荧光定量RT—PCR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一致。结论脑细胞线粒体基因mMDH、NDUFC2表达异常可能通过能量代谢及神经元坏死参与了耐药性癫癎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癫痫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大多数癫痫病人找不到病因 ,即使找到病因 ,也有相当多的患者不能对因处理 ,因而癫痫的药物治疗在发作的控制中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 ,随着对癫痫发病机制的了解 ,癫痫的药物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1 新抗癫痫药理想的抗癫痫药应该服用方便、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广谱长效 ,与其它药物间无明显相互作用 ,长期应用无急慢性不良反应 ,更为重要的是无畸变作用。目前开发较为理想的新抗癫痫药主要有以下几种。1 1 拉莫三嗪 (Lamotrigine) :拉莫三嗪是目前已在我国上市的新抗癫痫药 ,它通过抑制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通道 …  相似文献   
8.
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和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外科手术式选择,并就其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408例患者,分别采用后外侧切口双重结扎,全身浅低温双重结扎,以及正中劈胸骨体外循环辅助下经心包内分离双重结扎PDA,或切开肺动脉直视下缝闭PDA。结果:早期死亡4例(0.98%),再通5例,发生乳糜胸2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不同类型动脉导管未闭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12例毒鼠强中毒致癫痫发作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晏勇  王学峰  吕洋 《重庆医学》2001,30(5):431-432
近年来,灭鼠药毒鼠强中毒逐渐增多,以癫痫为首发或主要表现者较为常见,在临床中由于病史不清常被误诊为原发性癫痫.近期笔者在临床中发现3个家庭先后出现12例不明原因的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者,其中第一个家系经防疫站检验证实其家中食盐、鼠咬面条上发现微量毒鼠强,第二、三家庭均与分装出售毒鼠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