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纯前臂浅肌群外伤性挛缩临床罕见,我院自1997年8月以来共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吻合邻指指背皮瓣静脉治疗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用吻合邻指指背皮瓣静脉治疗断指再植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的方法。方法对8例再植指术后3~48h出现静脉危象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取邻指背侧带蒂皮瓣转位至再植指指背区,切除再植指指背栓塞静脉段及炎性水肿皮缘后,将皮瓣静脉与指背静脉吻合。术后4周断蒂。结果8例再植指全部存活。术后随访3~12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良率为87.5%。供指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利用邻指带蒂背侧皮瓣移位可修复再植指的静脉回流,又可用健康皮肤覆盖创面,手术简便,效果好,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3.
1 资料与方法本组共 45例 ,男 2 6例 ,女 19例 ,年龄 7~ 5 4岁。采用方法如下 :邻指随意皮瓣 10例 ,邻指筋膜瓣 6例 ;吻合指背神经的侧方逆行固有动脉指背神经蒂皮瓣 7例 ;吻合浅静脉的掌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 4例 ;吻合血管神经的第 1、2趾蹼间皮瓣 3例 ;带蒂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 9例 ;腹部S型超薄皮瓣 6例。结果 :1例吻合浅静脉的掌背动脉背侧支皮瓣及 1例食指背侧顺行岛皮瓣出现水泡 ,Ⅱ期愈合 ,其余皮瓣全部成活。随访 6个月~ 3年 ,皮瓣外观良好 ,感觉功能达S3级。2 讨 论手指部软组织缺损 ,如不涉及指腹 ,或者指神经未完全损伤 ,…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一种新型皮瓣——预制神经营养皮瓣,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使用40只体重在1.5kg左右的新西兰大白兔,首先制作预制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模型,在大白兔股部外侧游离出一段3~4cm长的股外侧皮神经,把神经远端切断,将神经近端旋转160°转位种植到骨盆部,用8-0尼龙线将皮神经与皮瓣筋膜层缝合固定。模型建立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实验组在模型建立3周后将皮瓣游离掀起,皮瓣蒂部保留转位的皮神经,皮瓣切取后再原位缝合。对照组在模型建立3周后游离皮瓣时,蒂部切断皮神经,游离皮瓣原位植皮。手术后观察两组皮肤的红白反应、温度、颜色、有无水泡和坏死面积。对皮肤成活面积和组织学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成活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皮瓣内血管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实验兔中应用预制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可行的;在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成活中神经营养血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皮瓣可在神经营养血管独自营养下成活。将皮神经转位种植后,经过3周延迟,皮神经营养血管可营养周围皮肤。临床可根据此...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报道应用改形的第二足趾部分节段桥接近节段部分毁损离断手指再造全长手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手指近指间关节节段毁损伤的断指,应用(足母)趾腓侧皮瓣和第二趾趾动脉皮瓣改形第二趾,切除末节趾骨和甲组织形成节段趾,并移植桥接于离断指间,再造全长手指6例8指.结果 再造全长手指6例8指,手指及用于改形的皮瓣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关于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5指,良3指.结论 应用(足母)趾腓侧皮瓣和趾动脉皮瓣改形后形成的第二趾节段趾,移植桥接再造全长手指,外形近于正常手指,方法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3年9月-1999年9月手术治疗小儿屈指肌腱损伤28例,术后应用5号注射针头经皮横贯固定屈指肌腱近端,经6个月-3年随访,患指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肌腱断裂、粘连发生。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39指,年龄最大8岁,最小1.5岁,平均4.8岁。I区损伤 8例 10指,Ⅱ区损伤 20例 29指。单纯深屈指肌腱断裂12例,深、浅屈指肌腱均断裂16例,其中伴有血管、神经损伤2例。全部病例均为锐器切割伤。受伤至手术时间为0.5小时-5小时。1.2 治疗方法 手术采用氯胺酮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腹部随意单蒂三叶皮瓣修复多指末端皮肤缺损的修复疗效。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30例90指,男20例60指,女10例30指;年龄15~56岁,平均36岁。同手中节指骨远端以远指体的皮肤脱套伤或横行缺损患者,选用腹部随意单蒂三叶皮瓣进行修复。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皮瓣外形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测定皮瓣两点辨别觉恢复情况。结果:30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平均12.6个月,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两点辨别觉5~10mm,手功能恢复优良。结论:腹部随意单蒂三叶皮瓣手术方法简单、安全,供区损伤小,修复多指末端皮肤缺损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有限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部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部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5月-2005年2月,对15例手部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Orthofix微型外固定装置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按TAM标准评定手指活动度其优良率达93.3%。术后无钢针断裂、松动及针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有限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部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具有微创、固定可靠、疗效肯定等优点,为手部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失败原因分析及技术改进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目的分析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方法1994年7月至2003年5月,临床应用逆行岛状皮瓣160例对其中15例于术失败者进行了分析。结果静脉回流障碍是引起逆行岛状皮瓣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9例),其中,发瓣完全坏死5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4例;皮瓣的蒂部扭转或受压是术后皮瓣坏死的另一重要原因(3例)。结论吻合皮瓣远端浅静脉可改善逆行皮瓣的静脉同流,切断并结扎皮瓣蒂部浅静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仅依靠逆行岛状皮瓣蒂部的两条伴行静脉能够保证皮瓣的静脉回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