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河南省某医院于2017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时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质量;比较2组患者干预6个月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时,2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时,2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中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时,2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中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提高健康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选乌药总生物碱(TALR)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镇痛作用。方法 采取乙醇回流法提取,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影响,进行L9(34) 正交试验设计,以乌药总生物碱的紫外吸收峰最大吸光度A值为指标进行优选。镇痛实验取最佳提取方法所得TALR的不同浓度水溶液ig给予小鼠后,采用醋酸小鼠扭体法研究TALR的镇痛作用。结果 优选工艺为:加入14倍量95%乙醇提取1 h,酸溶碱沉得TALR,因其A值远高于其他工艺,故判断此法所得TALR质量分数相对最高。药理实验表明TALR可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结论 优选工艺简单可行,质量分数较高;TALR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无精子症患者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与遗传重组的情况.方法 对7名汉族正常人(对照组)和7例汉族无精子症患者,包括2例梗阻性无精子症(obstructive azoospermia,OA)和5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进行睾丸组织精母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联会复合体蛋白3(synaptonemal complex protein 3,SCP3)抗体标记联会复合体,DNA修复蛋白(human mutL homologl,MLHl)抗体定位遗传重组位点.结果 OA组和NOA组偶线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分析粗线期精母细胞MLH1位点数目及分布情况,发现NOA组患者中每个细胞MLH1位点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常染色体上无MLH1位点的染色体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含有至少1条染色体臂上无MLH1位点的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增高.分析粗线期精母细胞中SCP3形态时发现,NOA患者中SCP3不完全联会的粗线期精母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无精子症患者减数分裂过程有延迟现象;NOA患者精母细胞遗传重组MLH1位点的数目和分布出现异常,染色体联会不完全现象增加,这些异常事件可能与NOA患者精子发生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附子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MH7A增殖的影响,研究附子汤对miR-155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MH7A细胞,设空白组、附子汤高剂量组(25 g·L-1)、低剂量组(12.5 g·L-1)和硫酸羟氯喹阳性药组(0.006 25 g·L-1),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MH7A细胞周期的改变;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药物处理后miR-155及其下游基因含SH2结构域的肌醇5-磷酸酶-1(SHIP-1)、蛋白激酶B3(Akt3)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3和mTOR的蛋白表达。结果 附子汤体外在质量浓度6.25 g·L-1以上时,能明显抑制MH7A增殖,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与空白组比较,附子汤高、低剂量组G2/M期细胞比例均明显增加(P<0.05),高剂量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其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与空白组比较,附子汤高、低剂量组miR-155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附子汤高剂量组SHIP1 mRNA表达明显上调、Akt3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附子汤高、低剂量组mTOR 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附子汤高、低剂量组的PI3K、Akt3和mTOR的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 附子汤对MH7A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作用机制与下调miR-155的表达,从而促进SHIP-1的表达,抑制其下游PI3K/Akt3/mTOR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熟悉、掌握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某定点医院收治的220例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相关资料。结果:输入性病例74例,其中境外输入57例;周边地区转诊病例15例,本土病例131例;男109例,女111例;平均年龄19.4&#177;9.3岁;学生183例,占83.2%,以在校集中居住的初高中学生及大学生为多的聚集性群体发病为主,84.1%的患者与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人接触及感冒病人有明确接触史,潜伏期2.22&#177;0.92d。结论:甲型H1N1流感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个环节控制难度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传染病医院工作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选择救治甲型H1N1流感期间传染病医院不同岗位工作人员进行无记名自填式调查问卷。结果:全院对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认知总体情况良好,认知的薄弱环节是对防护措施,尤其是一级防护和三级防护的认知;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认知程度不同,与甲型H1N1流感有接触的工作人员认知度高于其他工作人员,中高级职称、高年龄段(35岁以上)的医务人员认知度高于初级职称及低年龄段(35岁以下)的医务人员。结论: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全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技能的培训考核。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乌药总生物碱(TALR)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镇痛作用。方法采取乙醇回流法提取,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影响,进行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乌药总生物碱的紫外吸收峰最大吸光度A值为指标进行优选。镇痛实验取最佳提取方法所得TALR的不同浓度水溶液ig给予小鼠后,采用醋酸小鼠扭体法研究TALR的镇痛作用。结果优选工艺为:加入14倍量95%乙醇提取1h,酸溶碱沉得TALR,因其A值远高于其他工艺,故判断此法所得TALR质量分数相对最高。药理实验表明TALR可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结论优选工艺简单可行,质量分数较高;TALR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成都市甲型H1N1流感(简称H1N1)的时空传播机制。方法 利用2009年成都市H1N1数据,采用时空扫描统计量和小世界网络分析探讨疫情流行强度的演化机制。结果 热点时间多分布在9月中上旬。热点区数量由市中心向外呈现递减趋势,其中主城6区占据多数热点区。热点区单位大多数是学校,占单位总数的51.85%。成都市H1N1传播的小世界网络呈现以下特点:H1N1病例大致是从较偏远的外圈层流向一圈层(主城区);主城六区以入度(输入型病例)为主;三圈层、较远的二圈层均为出度(输出型病例);主城六区间的传播网络就是强连通网络,并且主城区之间输入输出病例数值均较大;主城六区和双流、温江是H1N1传播网络的核心,在H1N1的传播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结论 不同圈层的区县在H1N1传播风险程度上差异较大;主城区的传播风险程度最高;学校是聚集性疫情的高危险区;在传染病疫情到来时加强这些区域及高风险单位防控措施的强度;对控制整个成都传染病疫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野菊花配方颗粒中绿原酸、咖啡酸和蒙花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色谱柱为Intertsil ODS3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34 nm,柱温为25℃。结果 :咖啡酸、绿原酸和蒙花苷的浓度分别在0.0624~0.998、0.01268~0.2029、0.1472~1.47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8、0.99985和0.9998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100.8%、100.9%,相对标准偏差值(RSD)分别为1.5%、2.0%、1.8%。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野菊花配方颗粒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枳实总黄酮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治疗作用。方法 取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得舒特组(1.5 mg·kg-1)和枳实总黄酮组(3 g·kg-1),每组8只,采用乙酸灌肠刺激加慢性束缚夹尾的方法,建立肝郁脾虚型IBS大鼠模型,观察第0,7,14,21,28天不同阶段大鼠的体质量、排便数、敞箱运动、内脏敏感性、糖水消耗量水平变化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和结、盲肠组织中肥大细胞(MC)数目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行为学及内脏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表现为应激21 d,体质量增长缓慢,排便数逐渐增加,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于第7,14,21,28 d排便数均高于相应阶段的正常对照组;糖水吸收量在不同阶段有波动,但模型复制21 d后,模型组、得舒特组、枳实总黄酮组大鼠蔗糖偏嗜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内脏敏感性显著增加。给药治疗1周后,枳实总黄酮组和得舒特组大鼠排便数减少、糖水消耗量增加、活动增加、内脏敏感性降低;枳实总黄酮能提高模型大鼠血清NO的含量,并且减少模型大鼠结盲肠组织MC的数目。结论 枳实总黄酮对肝郁脾虚型IBS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