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掌握成都市手足口病流行规律,有针对性提出防治措施建议.方法 通过国家疫情网收集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信息,通过qRT - PCR方法实施病原体检测.结果 成都市2011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18284例,其中重症283例,死亡3例,年报告发病率125.22/10万,病死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无暴发疫情发生.四季均发病,呈双峰流行,5岁以下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病原体优势毒株由EV71向CoxA16转变的趋势.结论 2011年成都市手足口病总体发病水平较高,但病死率低,无暴发疫情,早期预警和治疗可有效预防暴发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成都市2010-2013年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变异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3年(上)荧光PCR检测为EV71阳性标本,扩增测序其VP1全长,构建进化树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25份标本基因亚型均为C4亚型,与阜阳株差异不大,核苷酸同源性82.72%~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6.29%~100%,氨基酸变异位点11个。结论成都市2010-2013年(上)肠道病毒71型变异不明显,但需关注关键氨基酸突变位点及其可能带来的防控挑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1起中学诺如病毒聚集性胃肠炎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探讨病例定义方法,查找病原和传播因素,有效控制疫情蔓延。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并开展病例对照调查了解发病状况和可疑的传播途径,采取病例肛拭子、饮水等进行PCR检测和常规致病菌检测。结果 2014-10-21/23该校出现急性胃肠炎学生病例42例,罹患率为2.1%,疫情历时3 d,分布在7个班级,男女比例1∶1.1,3例病例诺如病毒核酸检测GⅡ型阳性,20日晚餐为危险因素。结论该学校疫情为诺如病毒GⅡ型感染的暴发疫情,20日晚餐为可疑暴发因素;诺如病毒感染疫情不适用感染性腹泻进行定义;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易暴发诺如病毒胃肠炎,采取病人隔离、规范饮食饮水、消毒等措施能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4.
2009年5月10日,1例从美国乘飞机经东京、北京抵达成都的中国留学生包某某被诊断为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疑似患者.5月11日,经卫生部专家判定为确诊患者,这是中国内陆首例被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该患者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工作,从5月10日追踪开始,到5月17日全市统一解除隔离为止.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例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病例及其密接者病原标本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对死亡病例及密接者咽拭子标本进行手足口病毒核酸检测和VP1基因分析。结果该死亡病例和密接者之一咽拭子标本检出EV71核酸阳性,VP1基因仅存在一个碱基差异,蛋白质相差一个氨基酸,同源性较高。结论该死亡病例与密接者病毒来源相近,同属C4亚型,后者携带病毒但不发病,在疾病防控中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6.
2009年成都市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掌握成都市手足口病流行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建议。方法通过国家疫情监测网收集疫情信息,通过qRT-PCR方法对患者咽拭子、疱疹液等实施病原体室检测。结果成都市2009年报告发病8803例,其中本地重症病例9例,死亡1例,年报告发病率79.05/10万,报告发病率居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第1位,报告发病数占全省的39.5%。4季均发病,呈双峰流行,病原体优势毒株有由EV71向CoxA16转变的趋势。重症病例比和病死率均低于全国水平,无暴发疫情发生。结论成都市2009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较高,但重症病例和病死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1起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的学校聚集性疫情,了解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查找传染源和传播方式,评估调查处置过程,为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并积累疫情处置经验.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对住校生与通读生,就餐者与非就餐者进行对照分析,采取患者肛拭子进行PCR和细菌学实验室检验.结果 共发病39名,学生罹患率14.4%,12月7日至12日发病,发病者均为学校食堂就餐者,住校生罹患率高于通读生,未就餐者未发病,8名患者肛拭子PCR和细菌学检测均为宋内志贺菌阳性,一过性发生无二代病例.结论 该校为食堂食品或餐具污染所致的宋内志贺菌暴发疫情;疫情控制措施及时有力;冬季仍需警惕菌痢疫情.  相似文献   
8.
组建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并对区(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垂直管理是有效解决困扰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的可靠手段,是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重症手足口病在成都市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区手足口病的重点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4年成都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成都市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和个案调查最终确定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为1 189例(61.56%为实验室确诊病例,0.67%为死亡病例)。其中,5岁以下重症病例占总发病数的97.31%,男女性发病比为1.541,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为主,发病高峰集中在4-7月。重症病例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龙泉驿区、武侯区、金牛区、成华区、双流县和锦江区。在实验室确诊的重症病例中,主要病原体为EV71(40.03%)、CoxA16(4.92%),其他肠道病毒(55.05%)。 结论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主要发病季节为春夏季。2011-2014年成都市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2013年的发病率最高,发病强度在不同地区水平不同,考虑人口密度、人口流动性等因素可能为疫情高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析成都市甲型H1N1流感(简称H1N1)的时空传播机制。方法 利用2009年成都市H1N1数据,采用时空扫描统计量和小世界网络分析探讨疫情流行强度的演化机制。结果 热点时间多分布在9月中上旬。热点区数量由市中心向外呈现递减趋势,其中主城6区占据多数热点区。热点区单位大多数是学校,占单位总数的51.85%。成都市H1N1传播的小世界网络呈现以下特点:H1N1病例大致是从较偏远的外圈层流向一圈层(主城区);主城六区以入度(输入型病例)为主;三圈层、较远的二圈层均为出度(输出型病例);主城六区间的传播网络就是强连通网络,并且主城区之间输入输出病例数值均较大;主城六区和双流、温江是H1N1传播网络的核心,在H1N1的传播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结论 不同圈层的区县在H1N1传播风险程度上差异较大;主城区的传播风险程度最高;学校是聚集性疫情的高危险区;在传染病疫情到来时加强这些区域及高风险单位防控措施的强度;对控制整个成都传染病疫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