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43篇
中国医学   18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慢性拘束应激诱导的H1N1流感病毒易感的小鼠模型,模拟临床上情志郁结、肝火犯肺,研究清肝泻肺方(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后观察21天内的生存和发病情况,并于感染后的第6天取部分小鼠肺脏检测病毒性肺炎和磷脂过氧化等指标。实验结果显示,清肝泻肺方能够缓解慢性拘束应激负荷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生存率和健康率下降,抑制小鼠肺部流感病毒的复制、炎症因子的产生,降低磷脂过氧化水平,改善小鼠肺炎症状。利用中药网络药理学技术构建的清肝泻肺方活性化合物-作用靶点网络,结果显示,该网络包含171个单体化合物和260个靶点,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和免疫等相关信号通路。以上结果表明,清肝泻肺方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氧化应激有关。实验方案经暨南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程序均严格按照动物使用和护理的伦理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2.
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的常见病理特征。虽然增加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摄入一直以来被认为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但是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却否定了该观点。PUFA在冠心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通过建立omega-6型PUFA负荷急性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来探讨PUFA对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实验方案及程序均符合动物使用和护理的伦理原则,并已获暨南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采用亚油酸(LA)连续灌胃14天后,大剂量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急性心肌缺血以建立动物模型。24 h后,采用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检测心脏功能。随后,采集血清及心肌组织样本进行心肌酶、磷脂组学分析、试剂盒含量测定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脏功能结果表明,与单纯LA组比较, LA负荷ISO小鼠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左心室缩短分数(FS%)显著降低,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增加。磷脂组学分析表明,与ISO组比较, LA负荷ISO小鼠心肌组织中的PUFA显著增加,且氧化型磷脂酰乙醇胺(ox-PE)的含量变化最为显著。还原型辅酶Ⅱ(...  相似文献   
3.
靳三林  王乃利  张雪  戴毅  姚新生 《中草药》2009,40(3):341-344
目的 研究黄牛木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学方法对黄牛木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5个(口山)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2-(3-甲基丁-2-烯基)-5"-羟基-6"-甲基-6"-(4-甲基戊-3-烯基)-4",5"-二氢吡喃(2",3":3,4)双苯吡酮(Ⅰ)、5,9-二羟基-8-甲氧基-2,2-二甲基-7-(3-甲基丁-2-烯基)-2H,6H-吡喃一[3,2.b]一双苯吡-6-酮(Ⅱ)、黄牛木(口山)酮A(Ⅲ)、4-(3',7'-二甲基辛-2',6'-二烯基)-1,3,5-三羟基-9H-双苯吡-9-酮(Ⅳ)和黄牛木酮A(Ⅴ).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越南黄牛木(口山)酮E(cracochinchinone E).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黄牛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中黄酮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前文综述了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进展,其中黄酮甙类物质是银杏叶制剂一片剂Tebonin、酊剂Tanakan—主要活性成分,约占制剂中银杏叶提取物的百分之二十五。由于这类化合物极性较大,结构相似,常量分离有一定困难,目前尚未见到较为完整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山豆根碱与山豆根苏林碱对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山豆根碱(Dau)及山豆根苏林碱(Das)对人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两者可抑制由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和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药物浓度与聚集抑制率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Dau处理的血小板其对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和胶原诱导聚集抑制的IC50(mmol/L)分别为0.042(n=5),0.028(n=9)及0.046(n=10);Das则分别为0.042(n=5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PCR—ELISA法检测附受体RNA。方法:提取20例银屑病病人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液单个核细胞标本中的总RNA,用双标记的PAF—R(Biotion与Digoxin标记)及β-actin(Biotin或Fluorescein标记)引物进行RT-PCR,用ELISA检测PCR产物,用传统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照。结果;ELISA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β-actin检测结果均为阳性;ELISA法检测PAF-R,20例病人标本均为阳性,20例对照组16例阳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PAF—R,20例病人标本18例阳性,20例对照组16例阳性。结论:PCR-ELISA引物双标记法检测PAF—R操作简单,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IA-DR、DQ基因多态性与遵义地区汉族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群体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10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患者组)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HIA-DR、DQ基因分型,比较其等位基因频率(GF),并计算其相对危险度(RR)。结果:EHF患者组HLA-DRB1*16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at=3.58,χ^2=4.916,P=0.0266〈0.05);患者组HIA-DQ各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研究提示在遵义地区汉族人群中,HLA-DRB1*16基因与EHF呈正相关,HLA-DRB1*16基因可能是EHF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4种不同配比组方瓜蒌薤白白酒汤提取物抗心肌缺氧缺血及最佳处方的筛选。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致小鼠常压缺氧模型、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结果:4种不同配比组方瓜蒌薤白白酒汤提取物均能延长异丙肾上腺素作用的小鼠常压缺氧存活时间,并能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作用。应用正规机率单位法计算4种组方的半数有效量(ED50)。处方1两个实验ED50都最小,处方1效果最佳。结论:4种不同配比组方瓜蒌薤白白酒汤提取物均能抗心肌缺氧缺血,且处方1为最佳处方。  相似文献   
9.
山药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结构测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提取分离并测定山药多糖的结构。方法:依次用水提取,乙醇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胺盐沉淀法得到粗多糖;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纯化多糖并测定分子量;甲基化分析和薄层层析分析多糖酸水解产物,结合IR和^13CNMR确定单糖组成、连接方式和端基碳构型。结果:从山药中得到两个均-多糖S1和S2。结论:S1和S2的分子量分别为63000和7400Dal,它们均为[α-D—Glc(1→4)-]n型萄聚糖。  相似文献   
10.
大豆苷元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目的 :研究大豆苷元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 :常规抗心律失常方法。结果 :大豆苷元 (3.0,5.0mg·kg-1)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大豆苷元 (0.8,1.0mg·kg-1)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大豆苷元 (0.2,0.3mg·kg-1)还能对抗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 ,大豆苷元 (0.03% ,0.05%)能明显降低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振幅。大豆苷元 (0.8,1.0mg·kg-1)对氯化钙诱发的大鼠室颤具有预防作用 ,且能明显的降低大鼠的死亡率。以上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大豆苷元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a+内流或Ca2+ 内流及与阻断-β 肾上腺素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