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560例LC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560例中发生并发症5例,占0.89%,其中胆管损伤1例,胆漏1例,胆囊动脉出血3例。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术后密切的病情观察及健康教育对手术的成功及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肾阴虚及肝胆湿热两种典型证候(同病异证)的血清差异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通路,探寻虚、实两种典型证候的内在物质基础,以期从代谢水平上为中医证候分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1例不同证候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胆湿热证40例,肝肾阴虚证41例,隐证(无证可辨)者30例)中医症状及体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两种不同证型的临床信息分布规律及证候特征;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技术对乙肝肝硬化患者,以及与之相匹配的60例健康人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经非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有监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及监督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找出与乙肝肝硬化疾病本身及其两种典型证候相关的差异性物质;运用MetaboAnalyst 3.0数据库,寻找并解析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虚实两种证候间差异性物质的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1)肝胆湿热证中出现频率较高(50%以上)的症状为小便色黄,口干,口苦,口臭或有异味等。肝肾阴虚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为口干、腰酸、乏力、腿软等。两证共见症/征为口干、尿黄、易怒、舌红。(2)各组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健康组比较,隐证组中白蛋白(Albumin,ALB),肝胆湿热证中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总胆汁酸(Total Biliary Acid,TBA)及ALB,肝肾阴虚证TBil、ALP、GGT、TBA、ALB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隐证比较,肝胆湿热证TBil、DBil、AST、ALP、TBA、ALB,肝肾阴虚证TBA、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肝胆湿热证与肝肾阴虚证相比,TBil、D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代谢组学检测及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各组之间代谢谱均有良好的区分,并获得各组间的差异性物质。发现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两典型证的共同物质10个,去除疾病(隐证)的信息,则得到两证共同物质6个,涉及的代谢通路为甘氨酸、丝氨酸及苏氨酸代谢和苯丙氨酸代谢;同时,分别获得两证各自特异性的代谢物质各8个,分别涉及亚油酸代谢和甘氨酸、苏氨酸及丝氨酸代谢。结论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发现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不同证之间既存在病的共同物质(同病),也存在证的差异物质(异证),从而在代谢层面上为中医证候分类的科学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四逆散被认为疏肝行气之祖方,始见于《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原文用治少阴病传经热邪,阳郁不伸的四逆证。而今临证运用四逆散已不仅仅以六经辨证为主,大多时候以病机为本,结合临床症候,凡有郁滞之象,皆能用四逆散加味运用,其效突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析肝硬化患者肝肾阴虚证与湿热蕴结证“病证相关”的血清胆汁酸代谢变化的特征,为中医药治疗肝硬化改善胆汁淤积、胆汁酸代谢障碍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临床招募315例肝硬化患者,包括肝肾阴虚证组195例和湿热蕴结证组120例,以1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对所有血清样本进行血清胆汁酸代谢谱的检测,比较3种病因肝硬化肝肾阴虚证与湿热蕴结证之间“病证相关”的血清胆汁酸代谢谱的差异。结果 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组(195例)的初级胆汁酸β-MCA显著高于湿热蕴结证(120例) (P < 0.05),以PBC肝肾阴虚证(55例)尤为显著,其初级胆汁酸GCA、β-MCA以及次级胆汁酸GUDCA、TUDCA、6-ketoLCA、β-UDCA、UDCA水平均显著高于HBC肝肾阴虚证组(134例)(P < 0.05),CTP-C级时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组(44例)初级胆汁酸CDCA、GCA、CA水平显著高于湿热蕴结证组(35例)(P < 0.05);肝硬化湿热蕴结证组的次级胆汁酸NorDCA水平显著高于肝肾阴虚证组(P < 0.05),ALC湿热蕴结证组(31例)的次级胆汁酸NorCA、LCA显著高于HBC湿热蕴结证组(86例)(P < 0.05),而HBC湿热蕴结证组(86例)的次级胆汁酸NorDCA显著高于肝肾阴虚证组(134例)(P < 0.05)。结论 肝硬化肝肾阴虚证患者的胆汁淤积及肝细胞胆汁酸代谢障碍为重,PBC患者尤为显著;而肠道菌群紊乱所致次级胆汁酸水平升高可能是肝硬化湿热蕴结证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治疗自发性气胸中的护理内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胸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手术均成功,无护理并发症。结论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细致肺部护理及健康宣教是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护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何赛萍临证运用四逆散的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逆散被认为疏肝之祖方,始见于《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该方由甘草、枳实、柴胡、芍药组成,原文用治少阴病传经热邪,阳郁不伸的四逆证。何老师宗仲景本旨,并在后世医家运用四逆散的不断完善中寻求发展,现已成熟运用四逆散加减于临床各科疾病,临床效果显著,并创立了三花四逆散、枣仁四逆散等诸多良方。我有幸待诊于侧,受益颇多,现将其学术思想及临床运用四逆散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颈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1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早期的治疗与护理。结果除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外,其余29例患者均能控制病情、治愈后出院。结论有预见性、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颅脑损伤后住院治疗的96例高血糖患者采用GCS分级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患者均进行了动态血糖监测,并协助医生调控血糖,加强患者的护理。结果颅脑外伤后血糖浓度过高者预后明显差于血糖浓度正常略高者。入院GCS评分与测定血糖含量相结合,必然能够更为准确客观地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动态血糖监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下肢髋膝踝关节肌力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术侧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练习和负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术侧下肢髋膝踝关节肌力训练.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训练前后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