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SLE)患者中西医临床特征,并对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2011年1月—2017年12月间SSLE住院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纳入的SSLE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脏器受累情况、中医证候、舌象、脉象及死亡率、死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49例SSLE患者,男女比例为1:5.35,15~35岁为高发年龄,性别与不同年龄段(14岁、15~35岁、36~60岁及61岁)的发病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0,P=0.021);肾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肺脏受累的人群多见于15~35岁患者,心脏、消化系统受累的人群多见于36~60岁患者;排名前5位的中医证候分别为脾肾亏虚、湿瘀内结、湿热内结、气阴两虚、脾虚夹湿,实证分别为:瘀、湿、热、痰、浊,虚证分别为:脾虚、肾虚、气虚、阴虚、阳虚;排名前5位的舌质为淡暗、红、暗红、淡红、淡白,舌苔为白腻、薄白、黄腻、薄黄、少苔,脉象为细、数、沉、滑、弦。患者死亡率为6.02%(21/349),男:女为1:4.25,男女患者死亡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05);50岁以上患者死亡率较高,感染、恶性肿瘤是其主要死因,其次为狼疮性脑病、急性心肌梗死;50岁以下患者主要死因亦为感染,其次是狼疮性肾炎。结论?SSLE高发于中青年人群,死亡率较高,患者常伴有多个重要脏器/系统受累,中医证候以脾肾两虚、瘀湿内结等虚实夹杂证为主要表现,感染、恶性肿瘤及狼疮活动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物芯片技术研究SLE中医证候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 ,积淀丰厚 ,内涵深邃。人类基因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方法学内容与中医药学的整体观、辨证观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应该基于对现代生命科学基本原理与最新进展的准确理解与全面分析。藉此 ,笔者将开展的利用芯片技术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证候的思路分析如下 ,以与同道共鉴。1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候研究现状SLE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身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临床表现错综复杂 ,治疗至今仍是世界难题。近年来 ,虽然一些干扰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的“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及病势等所做的病理概括 ,是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性两方情况的综合 ,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做的结论。辨证论治在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和医疗实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证候研究是中医学术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中医学向客观化和科学化迈进的重要基础。简单回顾了证候研究的成果 ,分析了目前证候研究面临的一些问题 ,提出证候研究有重要意义 ,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药狼疮Ⅱ号胶囊(由山茱萸、生地、丹皮、青蒿等组成)辅助激素治疗中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2例活动性SL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狼疮Ⅱ号胶囊治疗,疗程12周,观察比较两组的活动指标(SLEDAI)、中医临床疗效、糖皮质激素用量计分。结果 ①SLE活动性指标:治疗组临床痊愈率、好转率分别为24.24%、63.64%;对照组分别为13.34%、60.00%,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中医临床证候疗效评价:治疗组临床痊愈率、显效率分别为27.78%、38.89%;对照组分别为13.89%、22.22%;两组总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ITT意图治疗分析(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SLE活动性指标的组间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临床证候总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治疗组治疗后激素用量计分逐渐减少,对照组治疗第8周激素用量计分出现反弹,12周后两组激素用量计分减少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⑤两组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狼疮Ⅱ号胶囊治疗活动型SLE安全有效,且可减少激素用量。  相似文献   
5.
消痤饮维胺酯胶囊联合治疗寻常痤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消痤饮与维胺酯胶囊联合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寻常痤疮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三组:中药组内服消痤饮加减方,西药组内服维胺酯胶囊,联合治疗组内服消痤饮与维胺酯胶囊,疗程6周.结果:三组的痊愈率分别为32.5%、30.0%和50.0%;三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0.0%、65.0%、92.5%;联合治疗组与中、西药组比较痊愈率及有效率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组分别为0、17.5%和7.5%;中药内服安全,联合治疗可降低维胺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治疗寻常痤疮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基因工程方法表达嵌合的梅毒螺旋体优势表位抗原,建立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方法(double antigen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DAS-EIA)。方法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选择梅毒螺旋体优势抗原表位,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优势表位基因,构建了梅毒螺旋体多优势表位嵌合抗原(rTpN15-TpN17-TpN47)表达载体,转化宿主菌BL21(DE3)进行表达,亲和层析柱法纯化获得高纯度融合抗原,并用其建立检测梅毒抗体的DAS-EIA。结果表达的优势表位嵌合抗原具有很好的抗原性。用其建立的嵌合抗原DAS-EIA检测确诊的50份阳性和30份阴性血,阳性检出率和阴性检出率都是100%。结论嵌合抗原DAS-EIA法具有比间接EIA和重组单抗原DAS-EIA更高的灵敏度和检出正确率,其检测水平已经达到国外TPHA的水平。该方法的建立为临床检测梅毒开辟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狼疮Ⅱ号结合激素治疗对中度活动期阴虚内热证SLE患者SLEDAI积分的影响,并进行血液学指标与SLEDAI积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狼疮Ⅱ号对活动期SLE患者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两组均予以激素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中药制剂狼疮Ⅱ号,对照组予以安慰剂治疗。结果:1两组治疗后SLEDAI积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SLEDAI积分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SLEDAI积分差值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LEDAI积分与血液中相关指标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均未发现与两种治疗方法分别对应的相关敏感性指标。结论:分别进行两种治疗方法与血液中相关指标相关及回归分析,未发现与两种治疗方法对应的敏感指标,这可能和血液相关指标在SLEDAI评分体系中所占权重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抗病毒胶囊配合黄芪颗粒预防生殖器疱疹复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病毒胶囊配合黄芪颗粒预防生殖器疱疹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抗病毒胶囊配合黄芪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丽珠威治疗.结果:在复发频率方面,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皮损平均愈合时间方面,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胶囊配合黄芪颗粒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皮损愈合快,并可以预防生殖器疱疹复发.  相似文献   
9.
朱培成  禤国维  陈达灿  范瑞强 《广东医学》2007,28(10):1685-1687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SP)对斑秃患者PBMC中Th1/Th2型细胞因子、转录因子T-bet 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8例轻型斑秃、12例重型斑秃患者及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经APS刺激后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Th2型细胞因子IL-10及转录因子T-bet mRNA的表达状况.结果 与健康对照及自身对照组比较,APS与PHA共同刺激斑秃患者PB-MC后可显著下调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及转录因子T-bet基因表达(P<0.05),逆转斑秃患者Th1型反应.结论 APS可抑制斑秃患者转录因子T-bet及Th1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逆转Th1型反应,中药黄芪治疗斑秃有效的机制可能部分与此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鲍温样丘疹病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鲍温样丘疹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情况。结果 42例患者具有以下特点:青、中年;损害主要发生于外阴皮肤,表现为色素沉着的扁平丘疹或斑片,表面光滑,边界清晰,无尖锐湿疣乳头状外观,也无鲍温病样鳞屑、结痂、糜烂或溃疡等病变,单发或多发,很少累及黏膜;在组织学上,其鳞状上皮的异型变化程度比鲍温病轻,异常细胞侵犯上皮不多且范围局限,HPV检测对其有一定诊断价值,醋酸自试验可阳性;发展缓慢,多无自愈倾向,少数可恶变。结论 鲍温样丘疹病临床上相对少见,但其发病率逐渐增高,鉴别诊断对临床诊治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