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ofkappaB ,NF κB)是一种多极性核转录因子 ,参与调控多种与免疫反应、凋亡、炎症、肿瘤形成和转移有关的基因表达。近年来 ,NF κB在肿瘤发生、耐药、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NF κB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抗凋亡诱发肿瘤的机制 ,NF κB调控的前列腺癌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NF κB参与前列腺癌浸润与转移的机制及其在前列腺癌基因治疗中的可能策略等。  相似文献   
2.
糖蛋白(MUC1与MUC7)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糖蛋白MUC1与MUC7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及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MUC1与MUC7特异性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分离的4种组织标本及3种细胞株的mRNA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所有4种组织标本及3种膀胱癌细胞株的MUC1基因表达均为阳性。MUC7基因表达仅见于3种膀胱癌细胞株和侵袭性移行细胞癌标本。半定量结果显示MUC1 mRNA基因表达在正常膀胱黏膜同腺性膀胱炎及各期膀胱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膀胱癌与侵袭性膀胱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细胞系BIU-87与T24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细胞株BIU-87/A同敏感细胞株BIU-87与T24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7 mRNA基因表达在3种细胞株及侵袭性膀胱癌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UC1基因的上调表达与MUC7基因的差异性表达可能影响膀胱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导致相应的临床后果-恶性转变、侵袭转移、耐药。MUC7基因表达是尿路上皮恶性侵袭性转化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男性膀胱癌行膀胱全切除术后前列腺标本发现1例前列腺偶发癌,对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年出现肺多发结节,考虑为膀胱癌多发转移病变。结论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后前列腺偶发癌进展缓慢,大部分前列腺肿瘤分化良好,预后取决于膀胱癌恶性程度,需根据个体癌灶生物学特征选择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扶他林乳剂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中镇痛的疗效.方法 患者分为肾结石、上段输尿管结石两大组,各自依随机数字表随机取样分配成为下列六小组:肾结石三组:无镇痛的阴性对照组21例、肌注曲马多镇痛的阳性对照组21例;电针联合外涂扶他林乳剂镇痛的治疗组22例;上段输尿管结石三组:无镇痛的阴性对照组25例、肌注曲马多镇痛的阳性对照组25例;电针联合外涂扶他林乳剂镇痛的治疗组25例;共139例病人.患者在碎石完成后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最痛时的疼痛评分和对镇痛满意度评分.结果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间年龄、差别、身高、体重、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三组间结石面积、冲击波次数、工作电压、碎石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痛时疼痛评分、镇痛后满意度评分在治疗组和阴性对照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疼痛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间止痛满意度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联合扶他林乳剂在ESWL中镇痛疗效肯定,是可选择、理想的镇痛模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低于硬水标准的不同钙、镁比例饮用水对相对高草酸尿症大鼠肾结石形成及代谢的影响。 方法 将42只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7组(n=6):空白组、模型组、高钙低镁组、中钙低镁组、低钙低镁组、低钙中镁组和低钙高镁组,空白组饮用纯净水,模型组饮用0.1%乙二醇(EG)配制水,高钙低镁组、中钙低镁组、低钙低镁组、低钙中镁组、低钙高镁组各干预组在模型组基础上给予不同钙、镁浓度比例的饮用水,浓度比例分别为360/10、120/10、10/10、10/40、10/80(mg/L)。各组大鼠在相同环境下饲养8周后,收尿液、血液及双肾标本,左肾做H&E染色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草酸钙结晶情况;分别测定大鼠24h尿量、尿钙、尿镁、尿草酸、尿枸橼酸排泄量及血钙、血镁、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浓度。 结果 大鼠肾重量低钙低镁组、低钙中镁组均较空白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低钙中镁组血尿素氮浓度较空白组、模型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大鼠体重变化、摄水量、24h尿量、血钙、血镁和血肌酐等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4h尿镁排泄量低钙中镁组较空白组显著增加(P<0.05)。24h尿草酸排泄量模型组、低钙低镁组、低钙中镁组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中钙低镁组也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除低钙低镁组外,其余干预组24h尿草酸排泄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尿钙、24h尿枸橼酸排泄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血钙、血镁、血肌酐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尿结晶均为阴性。各组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各组均未见结晶形成,肾小球、小管细胞大小正常,排列整齐、规则,肾小管管腔无扩张,管腔内无坏死脱落样物质。结论 相对高草酸尿症造模对大鼠体内钙和镁的代谢、尿结晶及成石没有影响;在饮用水硬度低于硬水标准下,随钙镁总量(硬度)升高24h尿草酸排泄量减低;单纯高草酸尿症成石草酸浓度或量需要达到一定水平才能显示成石作用;而尿枸橼酸作为结石的保护性因素,它是相对独立的,不受造模及不同钙、镁比例饮用水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TURP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6月-2005年10月238例TUR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179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对照组59例(纯西医治疗组),比较两组在术前、术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拔尿管时间、住院天数、最大尿流率、术后持续菌尿大于5天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尿初、尿末疼痛持续时间,A组明显低于B组(P〈0.01),尿液转清时间、术后急迫性尿失禁及不稳定膀胱的发生率、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A组均低于B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降低TURP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临床效果。方法44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路径组)与34例非临床路径组管理(非路径组),对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抗生素的使用费用等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路径组与非路径组住院费用分别为(10386.02±1521.98)元和(11356.08±2422.83)元,P=0.046,住院时间分别为(10±1.8)天和(12±2.8)天,P=0.00,抗生素费用分别为(325.68±206.78)元和(412.84±139.95)元,P=0.03,两组在三项评价指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TURP术可以降低住院费用及抗生素使用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国外报道胎儿先天性泌尿系畸形的发生率为 0 5 % ,国内北京报道发生率为 1 9%。因此胎儿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1 胎儿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诊断1.1 临床上正确理解遗传疾病、先天性疾病、出生缺陷及家族性疾病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明确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分类、病因、发病规律 ,了解泌尿系胚胎发育机制是诊断和处理此类疾病的基础。1.2 泌尿系一般疾病的诊断原则及方式亦适用于胎儿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诊断强调重视一般病史中的近亲婚育史、孕期中微生物感染、放射、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这是临床诊断最…  相似文献   
9.
按转录因子κB(muclear facter of kappa B,NF-κB)是一种多极性核转录因子,参与调控多种与免疫反应、凋亡、炎症、肿瘤形成和转移有关的基因表达。近年,NF-κB在肿瘤发生、耐药、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DNA芯片是以基因序列为研究对象的“微矩阵 (microarray)” ,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新生物技术 ,被称为芯片上的实验室。本文综述了其原理、制作方法、在泌尿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