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在江苏淮阴一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大家系中,寻找线粒体基因组上可能影响1555(A→G)突变表型的其他位点突变。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和测序技术。检测了核心分支家系中27名母系成员的线粒体DNA上1555位点和7445位点的碱基变化,进而对该家系2名母系成员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和其他25名母系成员线粒体12S rRNA基因MTRNR1和tRNA-Ser^(UCN)基因MTTS1进行了全长测序。结果 再次证明了1555(A→G)突变是该家系成员致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并发现该家系27名母系成员的线粒体基因组中除1555(A→G)突变外,还同时存在有955-960(insC)同质型突变,两突变共分离。另外,新发现一个线粒体DNA突变——7449(insG),但该突变仅在2名母系成员中存在。结论 推测955-960(insC)突变可能通过改变12S rRNA基因的高级结构,并与1555(A→G)突变协同作用,提高了突变携带者对氨基糖甙类药物的敏感性;同时该突变可能也会导致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缺陷。从而提高1555(A→G)突变致聋的外显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一个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突变,并探讨缝隙连接蛋白beta2(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 2,GJB2)基因235delC突变是否会加重线粒体A1555G突变导致的非综合征型耳聋症状。方法对一个母系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核心家系72个成员取外周血提取DNA,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利用Alw26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直接测序验证,对其线粒体DNA突变进行研究;利用Apa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直接测序验证,筛查核心家系中GJB2基因235delC突变情况,并对GJB2基因235delC和线粒体A1555G突变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在27名母系成员中均发现具有线粒体A1555G突变,呈母系遗传;具有耳聋表型的为21人(77.8%),家族外显率高;所筛查的包括配偶在内的72名个体中,仅3例具有GJB2基因235delC杂合子突变,且均出现在母系成员中,但3例的耳聋表型却不同。结论线粒体A1555G突变是本家系耳聋遗传易感性的基础,在该家系中GJB2基因的235delC杂合子突变未加重线粒体A1555G突变导致的非综合征型耳聋。  相似文献   
3.
姚哲敏  黄双双  单云峰 《新中医》2023,55(15):105-109
目的:观察复方玄驹胶囊治疗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120 例 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采用 安特尔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安特尔治疗。比较 2 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并比较 2 组治疗前后 性激素水平、老年男性症状问卷评分(AMS)、国际勃起功能障碍问卷简表-5(IIEF-5)评分及谷草转氨酶、 血脂、血糖、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及前列腺体积。结果:治疗前,2 组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 素 (LH)、孕酮 (P)、催乳素 (PRL)、总睾酮 (TT)、雌二醇 (E 2 )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2 组 FSH、LH、P、PRL 水平均降低(P<0.05),TT、E 2 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 FSH、LH、P、PRL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T、E 2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 AMS 各症 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 AMS 各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 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 IIEF-5 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 IIEF-5 各 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空腹血糖、 TPSA 水平及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空腹血 糖、TPSA 水平及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 6 个月,观察组对于治疗后生活质量 改善情况的总满意率为 93.33%,高于对照组 81.67%(P<0.05)。治疗期间,2 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 论:复方玄驹胶囊联合安特尔治疗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较单独采用安特尔治疗更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 高男性激素水平及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50例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表现,为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的肝脏炎性假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组平均年龄44岁,男性多见,占68%。50例患者中25例无明显症状,21例有右上腹疼痛,4例出现发热。病灶位于右叶占80%。其中84%患者B超表现为低回声或略低回声,66%边界清楚,72%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CT检查示均为低密度影,形态不规则,只有19.4%的患者增强扫描后出现不同时期的增强。17例患者行MRI检查T1加权粉氏信号,不均匀,边缘模糊,质子加权为等信号;T2加权4例等低信号,2例等信号,11例为略高信号,病灶内似有分隔,增强后只有2例轻度强化。50例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B超发现肝脏炎性假瘤的重要手段,动态CT扫描及MRI对于鉴别其他肝脏占位有较大帮助。手术切除仍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建立裸鼠胰腺癌肿瘤模型,在体内实验中进一步证实携带人内皮抑素基因的增殖型腺病毒AdTPHre-hE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建立AsPC-1胰腺癌细胞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在瘤体内注射AdTPHre-hE治疗,观察肿瘤生长.ELISA法检测裸鼠血清中人内皮抑素浓度,肿瘤组织行Hexon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及微血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dTPHre-hE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显著强于Ad-hE(P<0.01)和对照组(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裸鼠血清中内皮抑素表达量不断增加,明显高于Ad-hE组(P<0.01)和对照组(P<0.01).病毒Hexon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dTPHre-hE治疗组移植瘤内可见片状或弥漫性分布的阳性染色,AdTPHre-hE治疗组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为16.3±4.3明显少于Ad-hE组的33.8±6.2(P<0.01)和对照组的36.8±4.6(P<0.01).结论增殖型腺病毒AdTPHre-hE介导人内皮抑素的表达,具有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1例初诊原发性肝癌和卵巢癌双原发癌患者的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过程。该患者肝脏和盆腔占位性质难以确定。第1次MDT讨论考虑盆腔占位为卵巢癌伴盆腔局部转移,但肝脏病灶性质未定,双原发肿瘤还是转移性癌?患者行肝脏病灶穿刺活检提示肝细胞癌。第2次MDT讨论认为肝脏肿瘤容易破裂出血,2个部位病灶可同时手术切除。患者同时接受肝脏肿瘤、卵巢、子宫及系膜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肝细胞癌和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术后患者采用紫杉醇+卡铂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随访至今未见复发,患者生存已38个月。MDT诊疗模式有利于这种较为罕见的肝和卵巢双原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患者也因此获得较好生存。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耐RNase酶的内含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的病毒样颗粒。[方法]构建中间载体pET32a-MS2,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片段连接中间载体上,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MS2-HA,转化宿主菌,诱导表达制备病毒样颗粒,对病毒样颗粒进行荧光定量RT-PCR检测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达载体经PCR、酶切鉴定分析后证实构建成功,荧光定量RT-PCR实验表明该病毒颗粒含有HA基因片段并且颗粒稳定性良好。[结论]成功构建了含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的病毒样颗粒且稳定性良好,有望作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检测的标准品和质控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梗阻性重型胆石性胰腺炎的病变特点及处理原则.方法 分析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7年1月~200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例梗阻性重型胆石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存在胆总管结石,4例胆总管内未见结石;(2)4例出现Charcot三联征,1例出现Renyolds五联征;8例以右上腹痛为主,仅1例出现左上腹痛;6例呈胰头部局灶性坏死;2例见散在斑点状坏死;2例见弥漫性坏死灶.(3)外科收治的8例患者,全部采取早期手术治疗而获得治愈;内科收治的2例患者采取早期传统保守治疗,1例病情恶化第8天自动出院,1例病情好转遗留胆石病变出院.结论 (1)胆管梗阻可导致胆石性胰腺炎,梗阻是原因,病因不除,疾病难以控制;(2)胆总管内未见结石的胆石性胰腺炎也可出现胆道梗阻,应引起临床重视;(3)梗阻性重型胆石性胰腺炎的病变特点:胆道症状突出,胰腺病变以局灶性胰头部坏死为主;⑷梗阻性重型胆石性胰腺炎应采取早期手术治疗,由外科收治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层粘连蛋白3(laminin 3,LAMA3)在胰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定理临床学院2011年5月至2018年12月胰腺癌病例40例,利用免疫组化、qRT-PCR、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胰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LAMA3表达情况,分析LAMA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预后的相关性。利用GEO及Oncomine生物信息数据库验证LAMA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胰腺癌组织中的LAMA3蛋白高表达率比癌旁组织中显著升高(60.0% vs 25.0%,χ2 =10.026,P<0.05)。LAMA3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显著相关(χ2 =9.184,7.111,P<0.05),与性别、年龄、CA199、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生存分析表明LAMA3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P<0.05)。对GEO及Oncomine数据库分析显示,与正常癌旁组织相比LAMA3在胰腺癌组织中呈明显高表达(GSE16515,P<0.0001;GSE15471,P<0.0001;GSE3654,P<0.0001)。结论 本研究表明LAMA3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表达情况与患者的肿瘤大小、TNM分期显著相关,LAMA3可能是胰腺癌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