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近几年来,全球结核发病率有所回升。据2011年资料,全球每年新增870万结核患者,140万人死于结核病。目前,我国大约有600多万肺结核患者,每年约有25万人因结核病死亡,亦呈增长的趋势[1]。其原因有很多,其中结核病尤其肺外结核和菌阴肺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不理想是其重要原因[2]。  相似文献   
2.
刘津源  邓靖宇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20):1040-1044
淋巴系统转移是影响胃癌预后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临床上如何做到规范化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是准确进行疾病分期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基本前提。目前,国内、外针对如何做到规范化胃癌淋巴结转移评估尚未达成共识。本文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机制、常见的评估方式、分期的演变及淋巴结获取的保障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评价出最为有效的临床规范化胃癌淋巴结转移评估的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丸加味对雌孕激素负荷法建立的子宫肌瘤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及中药预防给药组。采用雌孕激素负荷法建立子宫肌瘤大鼠模型,观察桂枝茯苓丸加味对模型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血清及子宫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结果光镜下模型组大鼠子宫组织呈增生象改变。与模型组相比,中药大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预防给药组、西药组子宫湿重、子宫分角下直径均明显减小(P0.05);中药小剂量组、中药预防给药组分角最大横径也明显减小(P0.05)。中药小剂量组、中药预防给药组血清ER水平明显下降(P0.05);中药大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预防给药组子宫组织ER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中药小剂量组、中药预防给药组子宫组织PR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味通过减少ER、PR的表达,以降低子宫组织对雌孕激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拮抗子宫肌瘤增生,治疗子宫肌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加味桂枝茯苓丸干预子宫肌瘤大鼠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72只无特定病原体(SPF)雌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预防给药组,模型组及预防性给药组采用雌孕激素负荷法建立子宫肌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加味桂枝茯苓丸大、小剂量组。所有大鼠分别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米非司酮组(灌胃米非司酮1.04 mg·kg-1),加味桂枝茯苓丸大、小剂量组(分别灌胃加味桂枝茯苓丸9.18,4.59 g·kg-1)、预防给药组(灌胃加味桂枝茯苓丸4.59 g·kg-1),1次/d,连续28 d。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子宫形态学变化,采用互补干扰RNA(micRNA)基因芯片检测子宫micRNA基因表达谱,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出有差异表达的micRNA,通过基因功能富集预测加味桂枝茯苓丸干预子宫肌瘤模型大鼠可能的信号通路。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icroRNA上调1个,下调9个。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桂枝茯苓丸大剂量组上调2个,下调1个;预防给药组上调9个,下调2个。经过基因功能富集分析,4条信号通路与子宫肌瘤密切相关,分别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结论 加味桂枝茯苓丸影响了雌孕激素诱导子宫肌瘤模型大鼠micRNA的表达谱,提示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可能涉及到多种生物学过程信号传导及基因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仝小林教授在《黄帝内经》痹病的基础上提出了"脏腑风湿病"的概念。笔者据此结合女性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提出"胞宫风湿病"的概念以涵盖一类与子宫、卵巢等女性生殖器官解剖及功能相关的疾病。此类疾病的病因为外感风寒湿邪;发病与女性"多虚""多瘀"的体质特点有关;若邪气伏留、盘踞胞宫,易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治疗上强调散邪、透邪,体现在经期给药时侧重活血,顺势利导,给邪气以出路;非经期则侧重扶正壮阳,散寒、除湿,增强抗邪能力,消邪气于无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造模时长下,来曲唑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大鼠卵巢形态学、生殖激素、糖脂代谢水平及肠道菌群等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21日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造模3周组)、B组(造模5周组)、D组(对照组).A组前3周予来曲唑+C...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