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胶质瘤占脑内肿瘤的40% ~ 45%,具有高侵袭性、高度增殖性,传统手术加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主要针对的是肿瘤细胞,疗效不佳[1-3].根据肿瘤的生长、侵袭有赖于肿瘤血管生成的理论产生了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策略,但目前常规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4 ],说明可能存在其他的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或其他影响肿瘤血管生成的因素.缺氧可上调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EGFR)的表达,而VEGF是刺激肿瘤血管生成最关键的生长因子,本研究在缺氧条件下培养脑胶质瘤干细胞,探讨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为改进抗肿瘤血管生成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反复痫性发作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而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psy,TLE)作为癫痫发作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最容易发展为难治性癫痫。其中海马-脑边缘系统复杂的解剖关系在颞叶癫痫的发病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有关电生理学研究证实,大脑边缘系统内存在边缘系统环路(Papez环路),  相似文献   
4.
癫痫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产生是由于兴奋作用增强,抑制作用减弱或两者兼有之。经典的发病机制是基于海马-边缘系统特殊的解剖关系以及兴奋性或抑制性受体引发的电生理学改变而提出的。目前盛行的学说有再发兴奋学说和返回抑制学说,分别从兴奋、抑制两方面阐述颞叶癫痫的发病机制。此外,近年来研究表明神经肽Y、缝隙连接、基因表达模式及神经胶质增生等都与癫痫发生关系密切,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正>癫痫是人类一种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具有三大病理学特征:神经元凋亡,苔藓纤维出芽和胶质增生。一般认为,癫痫的直接原因是大脑神经元的过度兴奋,进而经过大脑扩散导致癫痫发作。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是各种癫痫综合征最常见的类型,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一大顽症。研究TLE  相似文献   
6.
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成人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安全性。方法对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上清分别进行无菌试验、支原体检测、热原质检测和异常毒性试验。结果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上清经培养无细菌和真菌生长,PCR检测未扩增出支原体的特异性片断,培养上清的热原质含量符合规定的限度,进行异常毒性试验的动物在观察期内未出现局部和全身异常反应,结论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体系中不含有对人体移植具有潜在危害的因素,整个培养流程和培养体系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Rathke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thke囊肿是起源于垂体Rathke囊袋残余组织的良性上皮性囊肿,其发病率占鞍区疾病的7%~8%,临床上容易误诊为垂体腺瘤或者颅咽管瘤。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共收治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患者7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脑胶质瘤中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成伟  庞琦  张珑  金澎  张庆林 《癌症》2001,20(3):326-327
血管生成对肿瘤的生长至关重要,抑制血管生成是不同于常规的新的抗肿瘤策略,在一些肿瘤实验性治疗中已取得理想疗效[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一种强烈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在乳腺癌、胃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等中VEGF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密切相关[4]。为探讨胶质瘤中VEGF表达及血管生成的临床病理意义,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7例人脑胶质瘤标本选自1998年3月~2000年3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其中男37例,女30例,年龄12~69岁,中位年龄38岁。按1993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法[5],本组病人低恶性度(星形细胞瘤Ⅰ~Ⅱ级)23例,中恶性度(间变性胶质瘤)22例,高恶性度(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2例。8例正常脑组织系颅内减压手术中获得。各标本切取后常规石蜡包埋,作5μm连续切片,1张作HE染色用于重新确认病理结果,其余切片作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共存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颅内共存肿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行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脑膜瘤合并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胶质瘤各1例,均与术前影像诊断一致,术后正常生活;1例术前考虑为脑膜瘤合并胶质瘤,未行手术治疗。结论 颅内共存肿瘤需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大多可明确诊断,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预后主要取决于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