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2篇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肠、胆肠及肠肠吻合,采用粘膜外翻缝合外加浆肌层缝合256例,与同期采用Albert-Lambert缝合318例对比。结果:外翻缝合育操作简单、顺手、省时、线头残留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下腔静脉滤器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例DVT患,使用进口铁质滤器,经股静脉或颈静脉途径置人下腔静脉,随访8—20个月。结果:10例患中无一例发生肺动脉栓塞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方法简单,安全;可有效防止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非肝动脉栓塞性胆道缺血性损伤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60例同种原位背驮式肝移植病人术中、术后采用改善供肝血液循环的策略。结果:术后6个月内出现胆道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5%(5/60),1例因拔T管时发生胆漏;1例经T管胆道造影导致胆道感染,胆泥形成;1例胆道吻合口渗漏。结论:肝移植术中、术后扩张血管、改善胆管微循环是预防术后早期非肝动脉栓塞性胆道缺血性损伤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肝静脉裂隙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静脉裂隙在肝脏外科的应用。方法30例背驮式肝移植,10例选择性肝静脉阻断切肝术,3例通过肝后隧道建立绕肝阻断带,行右肝叶切除术。结果三种术式都能通过肝静脉裂隙解剖出肝右静脉根部和左、中肝静脉共干,切断肝静脉或阻断肝静脉根部或建立肝后隧道,完成手术。结论肝静脉裂隙是肝静脉根部的重要解剖部位,要解剖出肝静脉根部、解剖肝静脉裂隙是必须的,也是可行、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手术打击对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后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科手术切除是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文献报道手术打击可导致肿瘤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抑制而促进复发和转移。为了明确手术打击对HCC切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我们对HCC病人肝癌切除术前、后外周血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白介素6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复发性肝癌的根治性治疗包括再次肝部分切除术及肝移植.有关肝移植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国内报道尚少.我院于2004年8月至2005年10月对7例复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肝移植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1986年6月至1996年6月176例胃癌手术治疗后获随访的164例(93.1%)进行回 顾性分析,着重讨论不同年龄、部位、病理类型、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及分期、术后化疗情况等影响生存率的因素,以进一步提高胃癌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64例中,男性124例,女性40例,年龄22~78岁,40岁以下39例,41~60岁 66例,60岁以上59例.①发病部位及病情:位于胃窦部89例,胃体部38例,胃底贲门部34例 ,皮革样癌3例.本组患者在就诊及确诊时大多数已属晚期,Ⅲ、Ⅳ期病例占79.3%(130/ 164),早期仅占1.2%(2/164);②组织学类型:术前活检及术后再次病理检查证实为乳头 状或管状腺癌18例(10.9%),低分化腺癌72例(43.9%),粘液腺癌36例(21.9%),印戒 细胞癌22例(13.4%),未分化癌7例(4.3%),溃疡恶变9例(5.5%);③治疗情况:根治性 切除84例(51.2%),姑息性切除52例(31.7%),胃空肠吻合术20例(12.2%),剖腹探查术 8例(4.9%),总切除率82.9%(136/164);④1990年以前,手术以D1为主,甚至部分病例 是大网膜切除加胃大部分切除.术后不规范化疗.1990年后以D2式为标准术式,甚至部分 病例达到D3,术后约60%~70%患者规范化疗,尤其是近5年来还进行术前及术后的动脉插 管灌注区域化疗.药物为阿霉素(或比柔比辛、MMC、5-Fu);⑤随防结果:176例中随访至 1997年6月,满1年以上者164例,3年以上128例,5年以上96例.手术后1,3,5年生存 率分别为79.3%(130/164),53.9%(69/128),26%(25/96).根治组与姑息组及未切除组 生存率见表1.老、中、青年组切除率及生存率见表2. 对随访满5年的96例,根据随防结果分为生存≥5年组和生存<5年组,对所及8个临床病 理因素进行卡方检验,显示5年生存率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术后化疗有关.见表3.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与术后早期预后的关系,为肝移植围手术期合理的液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7月至2005年12月的62例肝移植受者资料,根据术后早期是否有肺部并发症(包括肺水肿、急性肺损伤、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将受者分为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应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受者围手术期中的23项参数,然后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早期肺部并发症的一些变量;并比较这些变量对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 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受者的23项参数比较发现:术前肺功能、术中入量、术中出血量、术中出入量差、术后第1天入量、术后第1天的液体平衡≤-14 ml/kg和术后第1天及术后3 d内的另1 d液体平衡均≤-14 ml/k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作为自变量、术后并发症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术前肺功能、术中出入量差>62 ml/kg、术后第1天入量≤44ml/kg和术后第1天及术后3 d内的另1 d液体平衡均≤-14ml/kg为影响术后早期肺部并发症的因素.结论 肝移植围手术期液体治疗中,术中和术后维持液体平衡是减少肝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尤其是术后前3 d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前提下,适当的液体负平衡有利于受者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术后的糖尿病受到广泛重视 ,发病率约为 4 %~ 2 0 %。其发病机理与多种因素有关 ,如移植肝功能、胰岛素抵抗、免疫抑制剂、病毒感染等。糖尿病对肝移植术后 1a、5a的生存率无影响 ,宜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并建议肝移植术后使用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弹簧称标示重量作“阑尾压痛带征”研究。方法用此“压痛器”对腹部作定位定量施压,每距1cm左右作压痛测试压痛点,将各点连成一线提示阑尾的位置,称为“阑尾压痛带征”。共进行150例临床前瞻性研究。结果150例均能引出“阑尾压痛带征”,其中手术结果与压痛带征全部符合者136例(90.7%),基本符合者9例(6.0%),不符合者5例(3.3%)。经压痛带征检查145例,行阑尾切除手术时间平均43min33S,未进行阑尾压痛带检查的100例,行阑尾切除手术时间平均77min6So结论压痛带征是存在的,其可提高对阑尾炎的确诊率,缩短阑尾切除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便于寻找阑尾,减少对腹腔脏器的扰乱,节省住院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昂贵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