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湖北省内相关的中医医院进行走访,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初步探讨医院如何规范化开展中药临方炮制工作。开展中药临方炮制是中医院个性化给药的充分发挥,也是保障中医临床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促进中医药文化、技术全面传承的重要体现。医院开展中药临方炮制工作需从人员、设备、技术等多方面努力,以促进中药临方炮制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温经止痛巴布剂的止痛效果。方法建立小鼠痛经模型,考察温经止痛巴布剂对小鼠扭体次数和扭体潜伏期的影响,从而评价其疗效。结果温经止痛巴布剂可显著地减少痛经小鼠的扭体次数,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凝胶膏剂中的挥发油经β-环糊精包合与未包合组的疗效无明显区别。结论温经止痛巴布剂具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可用于痛经的治疗,处方中挥发油可采用β-环糊精包合,以增强稳定性和改善气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不同基质和促渗剂对川芎嗪凝胶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裸鼠皮肤为屏障,用HPLC法测定不同基质(1 %卡波姆、5 %CMC-Na、5 %HPMC)和不同促渗剂(氮酮、油酸、冰片和冰片-薄荷脑低共融物)对川芎嗪凝胶的累积渗透量、渗透吸收速率、增渗倍数等参数的影响。结果 以1 %卡波姆为基质时透皮吸收效果最好,几种促渗剂均可较好的促进川芎嗪凝胶的经皮吸收,尤以5 %氮酮以及冰片-薄荷脑(3 % ∶ 3 %)低共融物的促渗效果最佳。结论 1 %卡波姆为最佳的凝胶基质,5 %氮酮或者冰片-薄荷脑(3 % ∶ 3 %)低共融物为川芎嗪凝胶最佳的促渗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丹参酮ⅡA纳米囊,并评价其性能。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丹参酮ⅡA纳米囊,以包封率为指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与处方,并评价纳米囊的粒径形态。结果以乙酸乙酯-水(1∶2)、0.5 mL司盘-80、丹参酮ⅡA-壳聚糖(1∶5)、乙醇0.4 mL为最佳处方,在温度为50℃,搅拌速度为300 r/min条件下乳化,然后超声30 s,即得纳米囊。所得纳米囊外观圆整,平均粒径(172±10)nm,包封率高达73.2%。结论乳化-溶剂挥发法适用于制备丹参酮ⅡA纳米囊,且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延胡索乙素经皮给药微透析采样的体外回收率测定方法 。方法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透析体外透析液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分别计算探针的回收率,利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考察流速、浓度、温度对探针体外回收率的影响。结果 增量法和减量法所测得的探针体外回收率在相同的条件下近似相等;相同的条件下,探针体外回收率在流速为1~3μL/min范围内随着流速增加而降低,在温度为25~47℃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而明显增加;同一流速下,探针体外回收率与延胡索乙素浓度无关。结论 建立了延胡索乙素经皮给药的微透析采样方法 ,最终选择了流速为1.5μL/min,取样时间间隔为20min,温度为37℃,可用于延胡索乙素穴位及非穴位皮肤给药后皮肤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方药配伍对延胡索乙素经皮吸收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和离体大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试验,利用HPLC测定体外透皮接收液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流动相甲醇-0.1%甲酸,检测波长280 nm,流速0.8 m L·min-1。计算不同方药配伍的"冬病夏治"贴膏中延胡索乙素的累积渗透量和渗透速率。结果:不同方药配伍的"冬病夏治"贴膏中延胡索乙素体外透皮行为均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全方组的透皮速率(1.04μg·cm-2·h-1)和24 h累积渗透量(29.54μg·cm-2)均大于单味药,差异具有极显著性。全方组与缺甘遂和缺细辛组相比,延胡索乙素的体外渗透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与缺白芥子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冬病夏治"方药配伍对延胡索乙素的经皮渗透特性有一定影响,方中白芥子能促进延胡索乙素的经皮吸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补阳还五汤提取液中苦杏仁苷、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阿魏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依利特Hyperil ODS2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分别为210(苦杏仁苷),230(芍药苷),250(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315 nm(阿魏酸)。结果:苦杏仁苷、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阿魏酸线性范围分别为1.080~10.80,1.735~17.35,0.242~2.42,0.106~1.06μg,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0.999 8,0.999 5,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9%,98.89%,97.25%,95.39%,RSD分别为1.9%,2.0%,3.3%,2.6%。结论:该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便、简便、准确,适用于同时对补阳还五汤提取液中苦杏仁苷、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及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炙甘草汤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三种人参皂苷Rg_1、Re、Rb_1的总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炙甘草汤的最佳水提工艺为:加水量10倍,提取3次,每次1h。结论优选的炙甘草汤提取工艺科学合理,人参皂苷成分提取量高,适合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9.
正交试验优选雷公藤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优选雷公藤的提取工艺。 方法: 以雷公藤甲素和总二萜内酯提取量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时间、乙醇用量及体积分数对雷公藤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雷公藤甲素含量,流动相甲醇-水(45:55),检测波长218 nm;利用UV测定总二萜内酯含量,检测波长550 nm。 结果: 乙醇体积分数对雷公藤甲素提取量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他2个因素则无显著性差异;各因素对总二萜内酯提取量均无显著性影响。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2,1,1 h;雷公藤甲素、总二萜内酯提取量分别为4.20,86.64 μg·g-1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指标成分提取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选平喘巴布剂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药材乙醇提取时间、乙醇用量、乙醇浓度和提取次数等影响因素,以芥子碱硫氰酸盐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平喘巴布剂药材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用6倍量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h.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为该复方的透皮吸收特性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