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29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例:患者男性,32岁,发现心脏杂音17年,间断胸痛气短1年。患者于17年前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未重视;1年前患者劳累后出现胸痛气短不适,伴恶心,胸痛呈绞痛样,持续约15分钟,休息后好转,后频繁发作晕厥不适,1年内发作3次,近来患者频发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6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67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部可闻及 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32岁,心脏杂音17年。现间断胸痛气短1年,胸痛呈绞痛样,持续约15 min,休息后可好转,后频繁发作晕厥不适,每年发作3次,近来频发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6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67 mm Hg(1 mm Hg=0.133 k Pa)。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部可闻及Ⅲ/6级  相似文献   
3.
右室双出口超声和右心室造影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例经手术证实的右室双出口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和右心室造影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超声诊断准确率86.7%(13/15),右心室造影诊断准确率91.7%(11/12)。经统计学分析,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右心定造影结合可在术前诊断右室双出口及合并畸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定量评估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左心功能异常。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4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确诊DCM的患者29例为DCM组,同期匹配健康志愿者32例为对照组。VFM模式下获取两组心尖四腔心、三腔心切面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动态图,脱机分析对比不同切面等容收缩期(P0)、快速射血期(P1)、等容舒张期(P2)、快速充盈期(P3)、心房收缩期(P4)能量损耗(EL)及各节段室壁剪应力(WSS)平均值的差异,评估DCM患者左心室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组在P0、P1及P3期EL均减低[分别为(2.24±1.33)J/(s·m3)vs(1.39±0.49)J/(s·m3)、(6.14±3.58)J/(s·m3)vs(4.17±2.12)J/(s·m3)、(10.38±6.67)J/(s·m3)vs(4.92±2.73)J/(s·m3),均P<0.05]。DCM组左心室壁在P0期基底段[(0.45±0.30)N/m2 vs(0.23±0.13)N/m2],P1、P2期基底段和中间段[分别为(1.24±0.39)N/m2 vs(0.93±0.40)N/m2、(0.55±0.30)N/m2 vs(0.36±0.23)N/m2,(0.29±0.08)N/m2 vs(0.12±0.05)N/m2、(0.14±0.08)N/m2 vs(0.10±0.06)N/m2],P3期各节段[分别为(0.60±0.24)N/m2 vs(0.26±0.08)N/m2、(0.47±0.29)N/m2 vs(0.14±0.04)N/m2、(0.13±0.06)N/m2 vs(0.06±0.02)N/m2]以及P4期基底段[(0.40±0.15)N/m2 vs(0.25±0.12)N/m2]的WSS较对照组均减低(均P<0.05)。对照组WSS同一时相呈现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而DCM组P0、P2和P4期基底段与中间段W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WSS同一节段P0→P1→P2→P3→P4期表现为升高-减低-升高-减低改变(均P<0.05),而DCM组WSS仅基底段P0→P1→P2→P3期表现为升高-减低-升高趋势(均P<0.05),余节段WSS在各时相间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VFM技术中的EL及WSS作为新的血流动力学量化参数,可评估DCM患者左心室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三维重组和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法洛氏四联症患者的心脏外形及室间隔缺损的实体模型,探讨其在复杂性心脏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35例法洛氏四联症患者的CTA断层扫描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组、快速成型制备l∶l三维实体模型,并与术中结果对照。结果35例患者外科手术均在三维实体模型指导下完成,手术过程顺利。35例患者术中所见与三维实体模型的室间隔缺损的形态及大小一致,实体模型获得的室间隔缺损补片最大径平均值为(14.98±0.32)mm,术中室间隔缺损最大径实际测量值平均值为(15.11±0.35)mm,两者无显著性差异(t=0.83,P=0.412)。35例患者辐射剂量CTDI、DLP、ED数据平均值分别为:(2.55±0.72)m Gy、(26.79±9.95)m Gy/cm、(0.59±0.16)m Sv。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三维重组与快速成型技术能够准确和直观地反映法洛氏四联症的室间隔缺损病变情况,为制作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的实体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及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1月至12月间通过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及 TEE 筛选的行介入封堵(91例)及外科微创封堵(43例)治疗的134例成人(>15岁)单纯继发孔 ASD 患者为研究对象,介入组患者术中行 TTE 监护,外科微创组患者术中行 TEE 监护。对术前 TTE 和 TEE 相关参数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ASD 缺损径的 TEE 测值均显著大于 TTE 测值(P 均<0.01),最大缺损径的 TEE 测值均显著大于 TTE 测值[(19.8±5.2)mm 比(18.7±4.9)mm],P <0.01;最大缺损径的 TTE 测值与封堵器大小间相关性(介入组 r=0.926,外科微创组 r=0.215)均低于 TEE (介入组 r=0.965,外科微创组 r=0.627),P 均<0.01。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的大小评估优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应作为成人房间隔缺损封堵患者术前筛查的常规检查,在外科微创封堵房间隔缺损中作为实时监测引导、即刻评价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评价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重度狭窄CT血管成像(CTA)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期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43例,LAD管腔狭窄>70%,运用图像后处理软件在心脏短轴乳头肌层面,测量前壁、侧壁心肌CT值,结合收缩期及舒张期,测量心腔内径及节段心肌厚度,计算节段心肌收缩幅度及心肌增厚率,评价节段心肌早期灌注及心肌功能.以侧壁心肌作为对照,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病变位于LAD开口或近段17例(39.5%),位于近中段26例(60.5%),其中钙化斑块11例(25.6%),纤维斑块8例(18.6%),软斑块24例(55.8%).43例中,前壁心肌平均CT值(57.9±7.05) HU,41例心肌早期灌注减低(95.3%).侧壁心肌平均CT值(86.8±2.57)HU.心脏短轴乳头肌层面前壁心肌平均收缩幅度(32.2±7.75)%,侧壁心肌平均收缩幅度(46.3±4.02)%,前壁平均心肌增厚率(17.3±23.67)%,侧壁平均心肌增厚率(52.0±17.43)%.前壁心肌密度减低且伴有心肌功能减退33例.前壁与侧壁节段心肌CT值、心肌收缩幅度及节段心肌增厚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CTA能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可提供管壁斑块性质信息,冠状动脉管腔重度狭窄导致心肌早期灌注减低,且伴随相应节段心肌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0.
正患儿男,8个月,入院前2个月感冒。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扩大,左右径4.0 cm,上下径3.2 cm;于心脏左侧(肺动脉左前)见一大小为4.7 cm×3.7 cm囊性结构(图1),该囊腔与左房血流相通,交通口径约0.8 cm,可见双向血流进出该囊腔及左房之间(图);收缩期左房侧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