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VrE)在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筛选86例有外科手术适应证的继发孔ASD患者,TTE测量各切面ASD大小及残边情况,指导选择封堵器(ASO)型号,术中监测ASO置放及释放过程,术后随访观察。结果86例患者术前TTE测得ASD最大直径5~34(24.4±5.63)mm,所用ASO直径为8—40(27.5±7.12)mm。TTE成功引导81例ASO置人,总成功率为94.2%,其中双孔ASD2例,均置入单个ASO成功。5例术后即刻有微量或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TTE分流完全消失。结论经导管ASD封堵术是安全可行的方法,T珏对ASD封堵术前病例选择、残边评估、ASO型号选择、术中监测ASO的置放全过程和术后疗效评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房间隔缺损大小在术中监测与指导房间隔缺损封堵的作用。方法15例房间隔缺损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多个切面综合判断房间隔缺损大小、周缘情况及房间隔伸展径。比较经胸超声心动图测房间隔缺损值与封堵成功所选用的封堵器大小之间的关系。在封堵术中用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封堵过程,检测伞释出后牢固程度及彩色多普勒有无分流。结果房间隔缺损的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值为15-34(25±8)mm,封堵器型号为15-38(29±6)mm,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的房间隔缺损大小与封堵器大小相关(y=4.355+0.915x,r=0.905,P<0.01)。封堵硬缘房间隔缺损要比经胸超声心动图所测房间隔缺损大1-5mm;封堵器型号的选择多在球囊测值的基础上加0-2mm。所有封堵器牢固,无脱落。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封堵术前检查和术中指导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放置是一种可行、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o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微创外科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粗筛27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拟行微创外科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治疗.术前行TEE,根据VSD位置、类型、大小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TEE引导封堵器放置,评价即刻封堵效果;术后1周内复查.结果 3例患者术前TEE剔除,20例患者封堵成功,TEE显示19例无残余分流,1例微量残余分流;4例患者转体外循环进行VSD修补,其中2例有残余分流,2例出现主动脉瓣反流;20例微创封堵成功患者术后1周内超声随访,均见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左心室重构改善,三尖瓣反流程度减轻,肺动脉压力下降.结论 TEE对选择适合行微创封堵的VSD患者、选择封堵器大小、协助封堵器的释放、评价疗效均有重要作用.微创VSD封堵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房缺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在经导管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7例连续先心病ASD行介入封堵治疗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及RT3DE,测定ASD部位、大小、形态、以及与二尖瓣、三尖瓣的关系,术后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和残余漏。结果RT3DE显示ASD大多为不规则椭圆状。与TTE比较,RT3DE测得ASD最大径(P<0.05),ASD边缘与二尖瓣距离(P<0.01)及三尖瓣距离(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3DE在检测封堵后残余分流、封堵器对瓣膜活动影响及封堵器微脱位都优于TTE。结论RT3DE可准确测定ASD部位、大小、形态、以及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对封堵器选择、手术过程指导及术后疗效评价都非常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方法 入选2013年2至8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封堵术的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引导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TTE组(30例)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组(35例).TTE组患者在局部麻醉或基础麻醉下,仅在TTE引导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TEE组患者在全身麻醉和气管插管下,仅在TEE引导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1个月在门诊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 TTE组的28例患者成功置入封堵器;其余2例患者因TTE图像显示不清,改为在TEE引导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房间隔缺损直径、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TEE组比较,TTE组的手术时间较短[(52.77±9.00) min比(60.11±9.15)min,P<0.05],呼吸机通气时间较短[(0.25 ±0.95)h比(3.17±0.69)h,P<0.05],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较短[(1.50±1.96)h比(16.43±6.99)h,P<0.05],丙泊酚使用量较少[(2.41±2.97) mg/kg比(9.43±3.70)mg/kg,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残余分流、外周血管损伤和心脏穿孔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均无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和心包积液等并发症.结论 在TTE引导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可行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在术前测量房间隔缺损 (ASD)大小、术中监测与指导儿童ASD封堵的作用。方法 :10例ASD儿童采用TTE多个切面综合判断ASD大小、周缘情况及房间隔伸展径。比较ASD之TTE测值与封堵成功所选用的封堵器大小之间的关系。在封堵术中TTE监测封堵过程、伞释出后牢固程度及彩色多普勒有无分流。结果 :ASD的TTE测值为 8~ 2 4 (15 .8± 5 .9)mm ,封堵器型号为 8~ 2 8(18.8±6 .0 )mm ,TTE测量的ASD大小与封堵器大小相关良好 ,直线方程Y =4 .36 0 +0 .914X ,相关系数r =0 .90 5(P <0 .0 1)。硬缘ASD的封堵器选择比TTE所测ASD大 1~ 5mm ;封堵器型号的选择多在球囊测值的基础上加 0~ 2mm。所有封堵器牢固 ,无脱落。结论 :TTE封堵术前检查和术中指导ASD封堵器的放置是一种可行、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成人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s,ASD)介入封堵术后心脏形态和功能变化。方法经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确诊为ASD并成功施行ASD封堵术的患者74例,年龄(35.63±12.74)岁,ASD直径为(16.29±5.11)mm。于封堵器堵闭术后24h、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追踪测量主动脉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和右心室前后径,肺动脉内径和肺动脉瓣血流速度,右心房和右心室的上下径、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二尖瓣口血流速度、三尖瓣口血流速度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同时测量封堵器的直径和长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24h与术前相比,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肺动脉内径、三尖瓣口血流速度和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均显著减少(P0.01);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主动脉内径、二尖瓣口血流速度和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均显著增加(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房室大小和血流速度在术后24h内变化明显,在术后1个月后的随访中逐渐趋于稳定。结论封堵器介入封堵ASD,既纠正了解剖畸形,又改善了左心和右心系统的几何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在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指导下置入 Am 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全组 5 0例 ,年龄 1~ 5 1(18.8土 14.6 )岁 ,术前经 TTE检查示 ASD直径平均为 4~ 33(18.3土 6 .0 ) mm。所有病例均在透视及 TT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 Amplatzer封堵器封堵 ASD。术后 3d,1~ 3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 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5 0例 ASD直径的球囊测量值为 5~ 35 (19.1土 6 .9)mm,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 5~ 36 (2 0 .9土 7.0 ) m m。 5 0例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 ,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 ,无急诊手术病例。术后即刻 TTE显示 4例 (8.0 % )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术后 3天 TTE显示 2例 (4.0 % )存在微量残余分流。术后 1~ 3月 TTE显示 5 0例 ASD完全闭合。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右心房、室缩小。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下经导管置入 Am platzer封堵器治疗 ASD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非外科手术方法。我们建议 30 m m以上的 ASD应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下监视封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DE封堵术前选择适应证,术中监视封堵器释放过程,术后判断封堵术疗效,远期随访。结果:应用CDE选择187例VSD,186例封堵成功,1例封堵器术中脱落,成功率99.5%。术后CDE复查发现2例过室间隔少量残余左向右分流。CDE随访3个月发现1例封堵器移位。CDE选择适应证是:①右室面VSD直径≥2mm,<10mm。②VSD边缘距主动脉瓣≥1mm,轻度以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无主动脉瓣脱垂。③VSD边缘距三尖瓣隔叶≥2mm,中度以下三尖瓣关闭不全。④并发能介入治疗的畸形,如动脉导管未闭、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和肺动脉瓣狭窄。手术中CDE监测封堵器释放过程是:①心尖四腔心切面确定封堵器导管在左心室内。②胸骨旁五腔心切面确定封堵器位于室间隔的左右心室侧的位置,封堵器中间有室间隔回声。③确定封堵器不影响主动脉瓣和三尖瓣功能。④封堵器到位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没有显示或显示微量过室间隔分流束血流信号。封堵术后判断疗效:①封堵器不移位。②CDFI没有显示过室间隔分流束血流信号。③主动脉瓣和三尖瓣功能正常。结论:CDE在VSD封堵术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术前选择适应证,术中监视封堵器释放过程,术后判断封堵术疗效,远期随访,其它检查方法不可能与CDE媲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小婴儿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SD)患儿79例,拟行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治疗。术前行TEE检查,明确室间隔缺损的位置、类型、大小及边缘情况。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TEE引导封堵器释放,评价即刻效果。术后1周内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6例患者术前TEE剔除,69例患者封堵成功,4例封堵失败,转体外循环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TEE显示,64例无残余分流,5例有微量残余分流。术后1周内超声随访,均见封堵器位置良好,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结论TEE对选择适合行封堵的VSD患者、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引导封堵器的释放及疗效评价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外科微创封堵术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特征,为房间隔缺损患者选择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房间隔缺损病例321例,其中行外科微创封堵154例(组A),行导管介入封堵治疗167例(组B)。结果组A手术成功率98.7%,手术时间(61.45±23.57)min,术后住院时间(5.06±2.01)d,并发症发生率20.1%,住院费用(2.94±0.42)万元。组B手术成功率98.8%,手术时间(25.28±10.56)min,术后住院时间(3.41±0.70)d,并发症发生率3.0%,住院费用(2.11±0.32)万元。随访3~12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地治疗单纯房间隔缺损,均有较高的成功率,外科微创封堵适应证广泛,无X线辐射,操作简单,易于推广;介入治疗住院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有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外科手术与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外科手术修补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特征,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选择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0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例220例,其中行外科手术修补98例(外科组),行介入封堵治疗122例(介入组)。结果:外科组98例(100%)手术全部成功,成功率显著高于介入组116例(95.1%),P〈0.05;介入组手术时间(30.28±8.56)min、术后住院时间(3.41±0.7)d,较外科组[(156.45±16.57)min,(7.06±1.01)d]明显缩短(P〈0.001);介入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外科组(4%:20.4%,P〈0.05);外科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2.04±0.12)万元:(2.2±0.2)万元,P〈0.001]。随访8~12个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地治疗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外科手术成功率高,适应症广,费用低。介入治疗则住院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我院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1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进行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全麻下右侧胸骨旁第4肋间4-6cm切口,食管超声(TEE)测量房间隔缺损最长径,选择适当封堵伞,TEE监测下释放封堵伞,了解有无残余分流等异常。结果1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复查心彩超未见残余分流。2例出现术后高血压,给与降压对症治疗,1例中度肺动脉高压复查心彩超肺动脉压明显下降,术后右心大小较术前有减小。结论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5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66例,其中介入治疗组30例,外科手术组36例。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年龄分别为60.8±7.1岁和57.5±6.3岁(P=0.04),ASD最大直径分别为24.9±7.2mm和30.4±11.0mm(P=0.02),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及近期预后。结果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3.3%和100%(P=0.85),介入治疗组操作失败2例。手术组住院期间死亡1例(2.6%)。手术组中9例(25.0%)同期行DeVage三尖瓣成形术。术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分别为3.3%和22.2%(P=0.03)。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术后随访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分别由术前38.0±9.0mm、44.2±8.6mm和44.1±8.2mm、49.0±10.2mm缩小至35.2±10.1mm、36.2±9.0mm和38.2±9.5mm、37.1±11.0mm,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47.1±17.1mmHg(1mmHg=0.133kPa)和55.3±14.6mmHg下降至39.2±14.1mmHg和46.3±12.9mmHg,两组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降幅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0.49,0.22)。结论介入与手术治疗50岁以上ASD均有较高安全性并能改善右心功能,外科手术因不依赖ASD解剖部位而适应证更广,但术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介入治疗组高。对于部分选择性病例介入治疗有望取代手术成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小儿房间隔缺损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Amplatzer封堵器 (ASO)封堵小儿房间隔缺损 (ASD)后出现并发症的种类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的 2 11例ASD患儿中 ,9例在术中或术后随访中出现并发症。其中体循环系统空气栓塞 2例、肺空气栓塞 1例、心包填塞 1例、封堵器脱落 1例、房性早搏1例、测量球囊碎片残留体内 1例、封堵器部分移位 1例、二尖瓣穿孔并返流 1例。分别给予内科、外科积极治疗及随诊观察等处理。结果 冠状动脉气栓及早搏病例自行缓解。封堵器部分移位及二尖瓣穿孔病例仍在随访观察中 ,其余病例均经治疗痊愈。结论 空气栓塞是应用ASO治疗时较易发生的并发症 ,且其发生多数与手术操作有关。并发症一旦发生大多需采取包括外科手术在内的积极处理。加强对ASO治疗病例的随访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双动脉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术后主动脉瓣脱垂(AVP)和主动脉瓣反流(AR)的发生率。方法根据年龄将35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2岁前手术病例13例,B组为5岁后手术22例。参照超声心动图结果及手术所见,探讨疾病发展过程及手术结果。结果35例患者中,AVP发生率为65.7%。其中A组AVP的发生率为30.8%,AR的发生率为15.5%;B组AVP发生率为86.4%,AR的发生率为54.5%。8岁以上发生AVP14例(14/14,100%),AR11例(11/14,78.6%);13岁以上发生AVP+AR6例(6/6,100%)。B组术前及术后A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AVP及AR的发生率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7.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4  
目的 评价左、右室功能及左房收缩功能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术后及随访中的变化。方法 对成功施行经皮穿刺ASD封堵术的20例患进行研究。所有患于封堵治疗术前、术后及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右室容积采用单平面面积-长度法计算,以左室晚期充盈数作为反映左房收缩功能的指标。结果 ASD填充堵治疗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及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则未见明显改变,左室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增大。左客观存在偏心率及长径/短径比值均较术前缩小,左室前负荷、收缩功能及几何构型在随访中持续改善。ASD封 堵治疗术后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室每搏量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均减小;随访中上述指标除RVEF外均进一步减小,而RVEF未见显改变,置入封堵器后及随访左室晚期充盈分数,差异无显性。结论 ASD封堵治疗既减轻了右室的容量铅荷,也改善了左室的收缩功能及几何构型,在短期随访中,左室功能及几何构型持续改善,右室功能维持于正常水平,置入封堵器对左房收缩功能未产生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初步经验。方法全组11例,手术前均确诊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缺损长径14.6~32.5mm。取右前胸2~3cm长的微创切口,在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伞,以闭合房间隔缺损。结果11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3~10个月,封堵伞无移位、无残余漏。结论微创封堵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后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全组60例,年龄5~35(16.10±10.71)岁,体重17~7(243.91±13.21)kg,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示ASD最大径7~3(618.3±7.2)mm,选用封堵器型号为10~4(026±3)mm。术后3d、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行TTE追踪测量。采用心尖四腔切面面积-长度法计算左右心室容积及射血分数。结果术后3d,右心房上下径、左右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右径均逐渐减小(与术前比较,P<0.05);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均逐渐减小(与术前比较,P<0.05)。3~6个月随访,右心功能进一步改善。至12个月随访时,右心房、右心室大小及右心功能恢复正常(与术前比较,P<0.01)。术后3d,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均逐渐增大(与术前比较,P<0.05);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每搏量(LV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逐渐增大(与术前比较,P<0.05)。3~6个月随访,左心功能进一步改善。至12个月随访时,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及左心室功能恢复正常(与术前比较,P<0.01)。结论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ASD,既阻断了异常分流,又改善了左心室及右心系统功能及其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