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源性褪黑素(M LT)对在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3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及缺血再灌注 褪黑素(I/R M LT)组,I/R组及I/R M LT组在体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完全阻断10 m in,再灌15 m in,监测记录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的发生情况,并测定局部再灌注心肌中M DA(丙二醛)的含量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果: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的发生率I/R M LT组明显低于I/R组(P<0.05);I/R组M D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I/R M LT组(P<0.01),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及I/R M LT组(P<0.01),I/R M LT组M DA含量及SOD活性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褪黑素可抑制在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作为自由基清除剂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褪黑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源性褪黑素(MLT)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后在体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及机理。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及缺血再灌注+褪黑素(I/R+MLT)组,I/R组及I/R+MLT组在体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完全阻断10min,再灌15min,术中监测记录心电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随后测定局部受损心肌中MDA(丙二醛)的含量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果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I/R+MLT组好于I/R组(P<0.01);I/R组MD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I/R+MLT组(P<0.01),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及I/R+MLT组(P<0.01),I/R+MLT组MDA含量及SOD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褪黑素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后在体大鼠心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心脏性猝死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发生率较高.该文从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等方面对心脏性猝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1病例介绍 患者,男,14岁,因"活动后气促8年,加重伴胸闷2月"于2013-09-22入院。患者自幼体质差,易感冒,于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气促,四肢乏力,肌肉进行性萎缩,无畏光、脱发,无皮肤、面部红斑等不适。曾于2008年至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行左小腿腓肠肌肌肉活检,提示肌营养性不良,肌电图检查表现为肌源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CAVB患者被随机分为RVOTS组(25例)和RVA组(25例),全部植入房室全能(DDD)型起搏器,分别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以DDD模式或心房同步心室抑制(VDD)模式起搏,心室起搏比例为100%。所有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术后6个月两组LVEF、FS无显著差异(P均>0.05);术后12个月,ROVTS组LVEF[(57.29±2.87)%比(50.03±2.98)%]、FS[(34.24±2.59)%比(29.06±3.72)%]显著优于RVA组(P均<0.05)。结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左室收缩功能显著好于右室心尖部起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和阿托伐他汀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高胆固醇血症兔主动脉斑块面积和TNF-α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高胆固醇饮食8周后,随机加喂淀粉(淀粉组,n=6)或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组,5mg·kg-1·d-1,n=6)或罗格列酮钠(罗格列酮组,3mg·kg-1·d-1,n=6)或罗格列酮钠联合阿托伐他汀(联合组,阿托伐他汀钙5mg·kg-1·d-1、罗格列酮3mg·kg-1·d-1,n=6)喂养4周。以普通饲料喂养兔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n=6)。各组兔共喂养12周后,取兔主动脉测定内膜斑块面积,同时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24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和单核细胞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胆固醇饮食各组兔血浆和外周血单核细胞1TNF-α水平升高(均P〈0.01);与淀粉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和罗格列酮体内干预都能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兔主动脉斑块面积百分数、血浆和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水平,且二者联合干预降低程度更显著(P均〈0.01);兔主动脉斑块面积与血浆/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和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α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且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心动过缓孕妇安装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分析2008年3例因妊娠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安装起搏器孕妇的资料。结果3例均于终止妊娠前安装临时起搏器,并行剖官产分娩,母婴安全。结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妊娠期的严重合并症,严重心动过缓者孕前、孕期可以安装起搏器,如果对安装永久起搏器有顾虑者,可安装临时起搏器。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宜。  相似文献   
8.
褪黑素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外源性褪黑素(MLT)对在体大鼠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及缺血再灌注+褪黑素(I/R+MLT)组,I/R组及I/R+MLT组在体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完全阻断10min,再灌15min,术中监测记录心电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随后测定局部受损心肌中MDA(丙二醛)的含量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并用电镜检查心肌结构。结果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I/R+MLT组好于I/R组(P<0 .01);I/R组MD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I/R+MLT组(P<0.01 ),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及I/R+MLT组(P<0 .01),I/R+MLT组MDA含量及SOD活性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 .05);电镜下I/R组心肌细胞结构损伤明显,而I/RMLT组心肌细胞结构基本正常。结论 褪黑素对在体大鼠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与抗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心电图P波的变化。方法选择10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PAF组),100例无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无PAF组),采用体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两组的V1导联P波时限(Pt)、V1导联P波终末负电势(Ptfv1)和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 PAF组、无PAF组的Pt分别为(120±10)ms、(99±11)ms,Ptfv1分别为(0.051±0.023)mm·s、(0.026±0.010)m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AF组、无PAF组LAD分别为(33.6±3.9)mm、(32.7±4.2)mm,LVD分别为(44.6±4.1)mm、(42.7±4.3mm),LVEF分别为(56.6±4.9)、(59.7±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阵发性房颤可引起心电图Pt及Ptfv1值增加,与左心房内径大小无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右心室主动固定电极和被动电极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12~2009.12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20例(RVS组)与同期应用被动电极行右室心尖部起搏20例(RVA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1个月起搏参数、术中右心室电极到位所需X线曝光时间以及术中及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中即刻及术后1个月随访起搏参数RVS组与RV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电极到位所需x线曝光时间RVS组稍长[RVS组为(315±69)s,RVA组为(213±43)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两组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使用主动固定电极进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