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中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毒副作用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从本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随机选择95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分别给予左旋门冬酰胺酶和培门冬酶治疗。观察两组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治疗总缓解率和毒副反应发生率方面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用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过程中,利用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进行治疗均能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并导致一定毒副作用的出现,但培门冬酶治疗在用药次数和住院时间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 OPG)与2型糖尿病及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个体、2型糖尿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各30例。用ELISA方法测定OPG,生化法测定空腹血糖( 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观察组间各指标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组及合并冠心病组血清OPG、FPG、HbA1c、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0.01),ISI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FINS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2型糖尿病组HbA1 c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 P<0.01)。结论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OPG水平、血糖、胰岛素及HOMA-IR明显增高,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生与血清OPG、血糖、胰岛素升高以及胰岛素抵抗有关,OPG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可能与胰岛素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4.
儿童白血病联合化疗已经在其综合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患儿长期缓解、延长生存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化疗带来的各种副反应尤其是心脏毒性日益受到重视。临床治疗中,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常见,大剂量环磷酰胺心脏毒性亦常有报道[1]。但常规剂量环磷酰胺的心脏毒性少见报道。现报道1例儿童白血病使用常规剂量环磷酰胺后发生心脏不良反应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循环微小RNA-92a(microRNA-92a,miR-92a)表达与血糖的关系。方法将93例SAP患者分为A组:降糖治疗+空腹血糖(FPG)<7.0 mmol/L 18例,B组:降糖治疗+FPG≥7.0 mmol/L8例,C组:非降糖治疗+FPG<7.0 mmol/L 61例,D组:非降糖治疗+FPG≥7.0 mmol/L 6例。比较4组患者血糖水平与循环miR-92a表达的关系。结果 SAP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34.4%,降糖治疗后,仍有30.8%FPG≥7.0 mmol/L。A组与B组miR-92a是否>-0.1或>0.5水平的OR值分别为2.67或0.17,C组与D组OR值分别为0.36、0.48。A组miR-92a>-0.1的患者为88.9%,显著高于C组的41.0%(P<0.01)。B组miR-92a>0.5的患者为75.0%,高于A组的33.3%(P>0.05)。结论单纯测定FPG诊断2型糖尿病漏诊率高。循环miR-92a有助于FPG<7.0 mmol/L的SAP合并2型糖尿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白介素-35(IL-35)水平的变化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关系。方法:连续入选冠心病患者98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组(30例),不稳定型冠心病(UA)组(4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IL-35浓度。采用二维改良Simpson′s法测量LVEF。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血浆IL-35水平显著降低,且UA组和AMI组血浆IL-35水平显著低于SA组。与对照组相比,SA组和AMI组LVEF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IL-35水平与LVEF显著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IL-35水平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4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经急诊或择期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明确诊断的AMI患者共415例,其中年龄≤50岁的中青年患者126例,按年龄分为两组:青年组(29例),年龄≤40岁;中年组(97例),40岁〈年龄≤50岁。对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结果:青年组大量吸烟者(20支/d,10年以上)显著多于中年组(55.2%比30.9%);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者显著少于中年组(3.4%比23.7%,27.6%比41.2%),合并血脂异常者显著多于中年组(58.6%比36.1%)。梗死相关血管分布特点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者青年组显著多于中年组(72.4%比43.3%)。住院期间青年组无一例死亡,中年组死亡两例。结论:大量吸烟和血脂异常为4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发病因素,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者相对少见,单支血管病变多见,住院期死亡率低,短期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刘伶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2):174-175
目的:对2028例电子喉镜检查和手术的患者出现的不同反应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法:对所有行电子喉镜检查的患者面带微笑,给患者留下好的印象。结果:98%的患者能顺利完成电子喉镜检查和手术。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顺利配合检查和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对斑块破裂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62例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异常率、他汀类药物治疗率以及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比较各组冠心病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的UAP发生率;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测量、分析责任血管狭窄病变处、近端参考血管、远端参考血管外弹力膜截面积、斑块破裂、钙化斑块比例及冠状动脉重构情况.结果 非他汀组患者LDL-C未达标率为96.4%(27/28),应获得而未得到他汀类药物治疗率为46.4%(13/28);他汀组患者LDL-C达标率为26.5%(9/34).他汀组UAP发生率显著低于非他汀组(χ2=34.491,P=0.001),他汀组LDL-C达标者与未达标者U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68).他汀组LDL-C显著低于非他汀组(2.457±0.802 vs 3.218±1.130,Z=-9.760,P=0.001);他汀组未达标患者LDL-C水平显著低于非他汀组未达标患者(2.816±0.640 vs 3.370±0.963,F=-3.613,P=0.001).他汀组斑块破裂的发生率低于非他汀组(38.2% vs 60.7%,χ2=3.107,P=0.150〉0.05),正性重构率亦明显低于非他汀组(29.4% vs 46.4%,χ2=1.905,P=0.09〉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UAP发生率显著降低.使用他汀治疗可使斑块破裂减少,其独立于冠脉重构之外.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最主要效果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复杂病变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215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3组:单枚支架植入组(n=75)、两支架植入组(n=72)和多枚(≥3枚)支架植入组(n=68),术后长期随访,观察术后12个月随访终点时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