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2.
基层乳房保健的现状是妇女对乳房保健需求大,基层保健院筛查乳腺癌的主要方式是乳腺近红外线扫描,缺乏乳腺专科诊治,假阳性率较高,达不到早期诊断的目的,因此,建立一个专家指导下的以基层保健院乳腺专科医师为主体的乳腺肿瘤监测网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讨论了空心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9例224侧乳房局限性腺体增厚和或乳腺肿块的乳腺疾病患者进行空心针穿刺活检,常规病理检查.结果炎症6例,纤维腺瘤11例,错沟瘤1例,乳腺增生155例,乳腺增生伴不典型增生14例,乳腺癌37例.结论空心针穿刺活检可对乳腺疾病进行准确的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微创技术在乳腺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微创技术是21世纪外科发展的主流,凡能够减少组织手术损伤、有利于机体功能恢复的治疗措施都属于微创技术的范畴。目前,微创技术在乳腺外科的应用可总结为一枪(穿刺活检枪)、一仪(前哨淋巴结探测仪)、二镜(乳管镜和乳腔镜)、二保(保乳手术和保腋窝手术),以及乳腺肿瘤的消融和靶向放疗,主要用于乳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DCIS癌患者的诊治特点。结果 DCIS占乳腺癌的14%。治疗方式仍以乳房切除术为主(占68%),乳房再造术占同期DCIS手术的32%。全组局部复发及死亡各1例。结论随着多项乳腺检查技术的开展,乳腺DCIS的诊断水平不断提高,手术方式也在演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广东地区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筛选高危人群,为乳腺癌的早期干预提供线索。方法在门诊患者和正常体检的妇女中,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选取35~60岁乳腺癌病例284例,以1:2成组配对原则在相应年龄段内选取非乳腺癌妇女673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数据时,首先将数据按绝经前后分层;以是否为乳腺癌患者为结果变量,其余变量为自变量,分别通过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绝经前、后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并以此建立绝经前、后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用判别分析法分别对绝经前、后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判别。结果绝经前妇女患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服用避孕药史、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有不良情绪、有不良事件、劳动强度大、无乳腺组织活检史、很少参加运动等。绝经前妇女患乳腺癌的预测模型为:1/{1+exp[-(-4.314+1.333服用避孕药+1.167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0.404有不良情绪+0.613有不良事件+0.754劳动强度大-0.716有乳腺组织活检史-0.839经常运动)]}。此模型有统计学意义(x^2=165.83,P=0.000),并且其预测不发生乳腺癌的正确率为74.2%,预测发生乳腺癌的正确率为58.4%。绝经后妇女患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文化程度低、情绪调节能力差等。绝经后妇女患乳腺癌的预测模型为:1/{1+exp[-(1.211+2.269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1.617文化程度高-0.635情绪调节能力强)]}。此模型有统计学意义(x^2=116.32,P=0.000),并且其预测发生乳腺癌的正确率为78.9%,不发生乳腺癌的正确率为55.2%。结论绝经前、后妇女患乳腺癌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绝经后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对预测发生乳腺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绝经前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对预测不?  相似文献   
7.
门诊小儿包皮环套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为了减少传统包皮环切术并发症,探索新的手术方法和途径。方法 回顾1997年6月—2001年6月应用一次性小儿包皮环套手术包,在门诊局麻下,应用环套术,治疗包茎或包皮过长的儿童1100例。结果 1096例环套术治愈,4例中途改传统环切术治愈。近期总的并发症为13.86%。结论 门诊一次性小儿包皮环套扎术宜选择5岁左右患儿。该手术方法创伤小,简单、快捷,切口外观整齐、漂亮,适合于门诊及小儿外科一日门诊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X线钙化在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998年1月-2005年10月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281例乳腺X线片钙化。回顾性分析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钙化特点。结果281例乳腺钙化中181例为乳腺癌,占64.4%,良性疾病100例,占35.6%。乳腺恶性钙化一般具有颗粒较细、数目较多、密度较低、分布相对较广的特点。形态多为泥沙样、叉样、短棒状、断针样、多种形状,部分钙化沿导管走行。良性乳腺钙化一般具有颗粒较粗、数目较少、密度较高、分布局限的特点。形态多为沙砾样、斑片状、轨道状、圆孔状。结论乳腺X线摄影钙化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71例疑难性乳头溢液患者术前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联合乳管内视镜(FDS)检查,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本组手术后获得病理检查结果的71例(其中57例病变在2级以下导管),FDS诊断导管癌的符合比例为14/18,TCT为12/15,两者联合检测阳性比例为16/18。对于病变发生在2级导管以下者,FDS联合TCT有利于疑难乳头溢液的诊断,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演变中新生血管表达状况,旨在选择乳腺癌发生发展中新生血管的特异性标记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以CD105、FⅧ、CD31、CD34为标记,对100例乳腺不同病变组织,包括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导管内癌(DCIS)、微浸润导管癌(MDC)各20例,40例非特殊类型浸润型导管癌(IDC,NOS),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DH、DCIS、MDC和IDC(NOS)中,CD105标记的MVD分别为8.25±5.78、10.05±4.23、25.35±7.62和37.33±5.86,FⅧ标记的MVD分别为10.60±8.99、16.60±3.47、16.90±5.62和17.90±5.62,CD31标记的MVD分别为16.80±3.90、19.40±4.58、20.74±6.67和22.74±6.67,CD34标记的MVD分别为14.40±12.82、25.20±5.39、26.32±4.89和40.32±4.89,仅CD105标记的MVD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05标记MVD用来评估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新生血管表达,可能更具价值,这将为今后抗血管生成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