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脓毒症是机体对于感染导致失调的宿主反应所引发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脓毒症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脓毒症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本文从中医气机升降出入角度讨论MODS发生,认为脓毒症时外邪引起的脏腑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即气机逆乱是MODS发生的根本病机,且其具有始于肺、困于中焦,后期气血皆乱的特点。临床应重视调理气机,升降相宜,初期重在治肺,宜调气降气,尤重视恢复中焦气机,后期调气不忘治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伲福达联合普伐他汀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经双源螺旋CT血管造影(CTA)发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20%以上的62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伲福达和普伐他汀口服;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和洛伐他汀口服。血压不达标者加用氢氯噻嗪,血脂不达标者他汀剂量加倍。治疗12个月后复查血压、血脂和冠脉CTA,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别。【结果】治疗组血压平均下降(22.7±10.3)mmHg,对照组血压平均下降(17.6±8.5)mmHg。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治疗后分别下降33.7%、44.6%,对照组分别下降29.4%、35.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脂质斑块、纤维斑块、混合斑块引起的冠脉狭窄程度分别下降22.6%、16.7%、12.5%,对照组分别下降17.8%、12.9%、9.2%,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伲福达与普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有效逆转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降低血管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nterleukin-1 receptor-related kinase-1,IRAK1)/TNF受体相关因子6(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TRAF6)/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大鼠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epsis induced myocardial dysfunction, SIM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参附注射液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假手术组只寻找盲肠段但不进行结扎穿孔,其余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模型。造模后,大鼠尾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 mL·kg-1),12 h后重复注射1次。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包括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IDs)、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IDd)、左室射血...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休克血管活性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脓毒症休克是指严重脓毒症患者经充分液体复苏后其低血压状态仍无法纠正,是脓毒症进展中的危重类型。研究表明,对于脓毒症休克患者,维持较高水平血压并不比保持较低水平血压对患者预后有明显改善效果。因此,血压维持在何种水平,如何选择升压药物,是脓毒症休克治疗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基于最新的临床试验及脓毒症休克现行治疗方案对升压药物的合理选择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全面了解山东省中医医院急诊科医疗资源与服务现状,为提高急救医疗质量及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发放调查问卷方式,对山东省106家中医医院急诊科进行急救资源调查,汇总分析医院急诊科基本情况、人员配备情况、人才培养情况、急诊科中医药服务能力、急诊科现状及问题等。结果:(1)急诊科基本情况及人员配备,急诊科(室)面积从20 m2到3 752 m2不等,共有医师1 22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7人、硕士研究生245人、本科生710人;(2)人才培养,2015年发表论文平均2.25篇/院,平均每年送往上级医院进修人次1.6人,平均每人进修时间4.51月,年培训经费平均2.06万元/院;(3)急诊科中医药服务能力,书写病例按照中医病例规范书写医院占61.3%;开具中药以注射剂最多的医院占66.0%;(4)急诊科现状及问题,认为医院领导对急诊工作重视程度重视者占83.0%,认为急诊医生收入与医院总体医生收入相比中等以上者占64.2%。结论:各市县相关部门逐渐重视中医医院急诊科的发展,急诊规模建设在不断扩大,急诊人才引进不断增加,急诊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但中医急诊医学的发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降压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96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A(33例)、B(31例)、C(32例)3组,A组:硝苯地平缓释片+依那普利治疗,B组:单用依那普利治疗,C组:单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压不达标加用氢氯噻嗪,治疗12个月。试验前测血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指标。B超检测颈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12个月后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治疗前对照。结果A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明显消退(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明显降低(P〈0.01)。B、C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降压治疗可明显消退颈动脉斑块,并可显著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强化降脂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比较不同他汀类药物作用的差别。方法将74例经双源螺旋CT血管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分别给予普伐他汀20mg,/d和洛伐他汀20mg/d口服,12个月后复查冠脉CTA观察斑块变化。结果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治疗后分别下降31.5%、42.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共发现175个粥样斑块,导致126支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治疗组脂质斑块、纤维斑块、混合癍块引起的冠脉狭窄分别减少23.7%、15.4%、12.5%,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钙化斑块引起的冠脉狭窄分别下降3.6%、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胆固醇,能明显逆转冠脉粥样斑块.降低冠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9.
范开亮 《山东医药》2013,(47):68-69
目的观察对胃大部切除患者行术后肠外肠内联合序贯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将同期行胃大部切除术的6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行肠外肠内联合序贯营养支持(术前将鼻空肠营养管置于胃中,术中由麻醉师配合将营养管置于屈氏韧带以下40cm)、对照组进行全肠外营养,两组均于手术7d后开始经口进食并逐渐停止肠内、肠外营养。术后第7天检测两组营养指标,包括体质量及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包括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7天观察组体质量及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下降幅度均显著减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或0.01)。结论对胃大部切除患者行术后肠外肠内联合序贯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符合生理、安全、有效、价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IM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和PubMed中有关血必净注射液治疗SIM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7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cTnI)方面,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在治疗5 d后[MD=-0.30,95%CI(-0.57,-0.03)]和治疗7 d后[SMD=-1.78,95%CI(-2.83,-0.74)]均优于常规治疗(P <0.05);在降低患者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方面,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在治疗5 d后[SMD=-0.85,95%CI(-1.25,-0.45)]及治疗7 d后[SMD=-0.89,95%CI(-1.39,-0.39)]均优于常规治疗(P <0.05);在降低B型钠尿肽(BNP)方面,血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