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兵生  胡敏勇  刘强  于路  黄兆铨 《医药导报》2008,27(10):1215-1217
目的 研究炎性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水平的变化及早期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ACS患者稳定斑块、减少炎症反应的作用. 方法 将57例ACS行P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Ⅰ组(n=29) 和治疗Ⅱ组(n=28) . 治疗Ⅰ组予以常规治疗加辛伐他汀20 mg&#8226;d-1, 每晚1 次口服; 治疗Ⅱ组予以常规治疗加辛伐他汀40 mg&#8226;d-1. 另设健康对照组(n=30)与之对照. 在PCI术前, PCI术后即刻及PCI术后2周抽血检测磷脂酶A2(sPLA2)、抗原40配体(CD40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结果 ①治疗组CD40L、sPLA2、hs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 ②治疗组PCI术后即刻CD40L、sPLA2、hsCRP水平均升高, 但只有sPLA2差异有极显著性 (P<0.05). ③治疗Ⅰ组治疗后CD40L、sPLA2和hsCRP 水平分别降低29%, 30%, 27%,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治疗Ⅱ组治疗后CD40L、sPLA2和hsCRP 水平分别降低50%, 55%, 65%,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④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治疗前CD40L、sPLA2 和hsCRP 水平相似, 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后治疗Ⅱ组CD40L、sPLA2 和hsCRP 水平明显低于治疗Ⅰ组水平(P<0.01), 血脂各组分大致相近, 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存在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及炎症加速的过程. 早期应用大剂量他汀药物, 可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减少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炎症反应, 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者研究了cQTd和QTaR在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中的差异,及PCI术对cQTd和QTaR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8例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益心舒胶囊和比索洛尔)和西药组(单用比索洛尔),疗程均为4周.观察用药前后主要临床症状,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 联合组宣性早搏的总有效率为82.8%,明显高于西药组的70.2%(P<0.01);联合组心悸、胸闷、短气等临床症状综合积分总有效率为87.9%,亦明显高于西药组的61.4%(P<0.01).结论 益心舒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胡敏勇  黄兆铨 《中医药学刊》2012,(10):2310-2312
目的:探讨甲基莲心碱(neferine)对氧化损伤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过氧化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7组,即空白对照组(contr01)、溶剂对照组(DMSO)、氧化损伤组(H202)、氧化损伤加入槲皮素对照组(quercetin+H202)、氧化损伤加入莲心碱低、中、高浓度组(甲基莲心碱+H202、甲基莲心碱一M+H202、甲基莲心碱一H+H202)。将3001xmol/LH202作用于加入槲皮素及不同浓度甲基莲心碱预培2h的心肌细胞,继续培养24h,以细胞毒四唑盐(MTr)比色试验,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流式细胞凋亡率、Caspase酶活性为检测指标。结果:甲基莲心碱呈剂量依赖性降低H202对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降低MDA、LDH量,增加细胞GSH—px活性,并显著抑制Caspase一3和9活性,减少细胞凋亡数量,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基莲心碱可保护和修复过氧化氢诱导的心肌细胞的损伤,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增加细胞GSH—px活性,进而抑制Caspase一3和9活性,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例1,男,65岁,反复胸闷5年,因胸痛伴大汗2 h入院.体检:R 24/min,P 60/min,BP 95/55 mmHg(1 mmHg=0.133 kPa),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口唇轻度发绀,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底闻及少许细湿啰音;心界正常,HR 60/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基莲心碱(neferine)对氧化损伤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过氧化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7组,即空白对照组(control)、溶剂对照组(DMSO)、氧化损伤组(H2O2)、氧化损伤加入槲皮素对照组(quercetin+H2O2)、氧化损伤加入莲心碱低、中、高浓度组(甲基莲心碱+H2O2、甲基莲心碱-M+H2O2、甲基莲心碱-H+H2O2)。将300μmol/LH2O2作用于加入槲皮素及不同浓度甲基莲心碱预培2 h的心肌细胞,继续培养24h,以细胞毒四唑盐(MTT)比色试验,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流式细胞凋亡率、Caspase酶活性为检测指标。结果:甲基莲心碱呈剂量依赖性降低H2O2对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降低MDA、LDH量,增加细胞GSH-px活性,并显著抑制Caspase-3和9活性,减少细胞凋亡数量,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基莲心碱可保护和修复过氧化氢诱导的心肌细胞的损伤,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增加细胞GSH-px活性,进而抑制Caspase-3和9活性,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DCM)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时心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 42例DCM患者的血清cTnI水平及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DCM患者血清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 0 .3 11± 0 .3 78vs 0 .0 13± 0 .0 0 9ng/ml,P <0 .0 0 1) ,DCM组中 17例血清cTnI水平升高 ,且cTnI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 (P <0 .0 1) ;DCM组中血清cTnI水平高者 6个月死亡率 2 9.4% ,而血清cTnI水平正常者为 4.0 % (P <0 .0 5 )。结论 DCM患者心力衰竭急性加重cTnI水平升高 ,其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对判断预后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脉搏波速度(PWV)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治疗冠心病患者9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47)和实验组(n=48),对照组在住院期间行冠心病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14d为一个疗程.同时应用国产KingRich VBP-9动脉臂-踝指数及脉搏波测定仪器分别在入院1d和14d后测定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比较前后脉搏波速度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脉搏波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 后实验组脉搏波1 549.00 cm/ s,低于对照组1 635.00 cm/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以明显减慢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改善动脉弹性或管壁僵硬度,这是其能够有效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临床上较为常见,冠状动脉变异特别是起源变异的发生概率为1%~2%,其中右冠状动脉起源变异占80%。右冠状动脉常见变异为开口位置异常,而先天性缺如却少见,有人认为右冠状动脉先天性缺如与胚胎时期冠状动脉异常发育或未发育完全有关。本文就1例右冠状动脉缺如并左冠状动脉双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