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模拟第二产程延长和女性绝经建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探讨第二产程延长和女性绝经对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40只13周龄健康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Ⅰ组为对照组(10只),正常分娩;Ⅱ组为模拟产伤(10只);Ⅲ组为模拟绝经(10只);Ⅳ组为模拟产伤和绝经2个因素(10只)。于不同时间测定各组ALPP。结果:1周后,四组ALPP值分别为(49.99±2.67)mm Hg、(23.91±2.74)mm Hg、(50.40±2.42)mm Hg和(23.42±3.27)mm Hg;第16周,四组ALPP分别为(48.50±3.51)mm Hg、(30.75±3.82)mm Hg、(27.04±5.24)mm Hg和(22.67±3.17)mm Hg。结论:产后大鼠模拟产伤和绝经均可获得尿失禁模型,且2个因素作用较单一因素作用ALPP下降更为明显,但在恢复的不同阶段,不同原因所致的ALPP改变会因建模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T24-多柔比星(ADM)模拟人类原位膀胱癌多药耐药模型并行耐药性检测。方法 采用细胞移植法将T24-ADM耐药株及T24细胞敏感株移植到两组裸鼠膀胱后定期观察其一般情况。28 d后处死裸鼠,称成瘤膀胱质量、测体积,行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测,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表达,MTT法测瘤组织制成的细胞悬液耐药性。结果 T24-ADM组及T24组裸鼠膀胱的成瘤率分别为80 %(8/10)和90 %(9/10),成瘤膀胱平均体质量和体积分别为 (0.8±0.3)g、(1.0±0.5)g、(875±158)mm3、(903±192)mm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32和t=1.215,P>0.05)。组织病理学:T24-ADM组4只出现右肾增大,T24组2只出现右肾增大,1.0 cm×1.8 cm,色暗灰到暗红。膀胱肿瘤组织切片细胞结构排列较乱,形态不规则,向肌层不同深度浸润,未突破浆膜层,两组间差异不明显。RT-PCR测MDR-1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2,P<0.01)。MTT检测T24-ADM组裸鼠肿瘤细胞较T24组对ADM有明显的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107,P<0.01),且对其他几种药物也有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移植法成功建立了T24-ADM原位膀胱癌耐药模型,并具有多药耐药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睾丸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提高睾丸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住本院的睾丸肿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精原细胞瘤患者28例,平均发病年龄39.8岁,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22例,平均发病年龄23.87岁;其他肿瘤17例。接受以手术切除为主的多模式治疗后,三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65%、68.35%和58.8%。结论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多模式治疗可提高睾丸肿瘤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大鼠不同时期膀胱收缩力的动态变化情况,以探讨糖尿病膀胱病变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制备T2DM大鼠模型,以同龄正常大鼠为对照,在成模后6、12和20周,应用M受体激动剂卡巴胆碱,在不同药物浓度水平下进行离体逼尿肌环收缩刺激实验。结果 6周时实验组的最大收缩力(1.12±0.16)g/mg,比对照组(0.99±0.06)g/mg增高;半数有效剂量浓度(EC50)实验组(1.7±0.4)×10-7mol/L比对照组(2.7±0.3)×10-7mol/L降低;12周时实验组的最大收缩力(1.20±0.12)g/mg与对照组(1.21±0.08)g/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C50实验组(2.2±0.4)×10-7mol/L与对照组(2.3±0.4)×10-7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周时实验组的最大收缩力(1.01±0.05)g/mg比对照组(1.90±0.09)g/mg降低;EC50实验组(2.7±0.4)×10-7mol/L比对照组(2.0±0.4)×10-7mol/L增高。结论不同时期的糖尿病大鼠膀胱收缩力表现不同,随着病程的进展,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对卡巴胆碱的敏感性也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的后入路后腹腔镜肾上腺腺瘤切除术治疗肾上腺醛固酮瘤的效果,及其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泌尿外科54例肾上腺醛固酮瘤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腺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按照ERAS理念优化手术入路分成ERAS组(n=26)和对照组(n=28),ERAS组患者围术期采用后入路手术,对照组患者围术期采用传统前入路手术,两组其他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手术资料、手术并发症和术后随访结果,以及术后首次饮水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肿瘤直径、术前血压、术前血钾和血醛固酮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ERAS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术后血钾和血压均恢复或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ERAS组患者的术后首次饮水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4、24、48 h 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伤口感染、迟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手术入路相比,ERAS理念下的后入路后腹腔镜肾上腺腺瘤切除术治疗肾上腺醛固酮瘤效果满意,且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术后出血,使患者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并能早期下床活动,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会阴穿刺注射吲哚菁绿(ICG)介导的组织荧光显影识别技术在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与盆腔淋巴清扫术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淋巴显影技术患者30例(研究组),平均年龄(62±8)岁;体质量指数(22.8±1.4)kg/m2;前列腺体积(57.5±1.4)ml;术前PSA(81.2±1.2)ng/dl;Gleason评分≤7分的患者占46.73%。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61±7)岁;体质量指数(22.7±1.3)kg/m2;前列腺体积(56.9±1.3)ml;术前PSA(82.4±1.2)ng/dl;Gleason评分≤7分的患者占43.3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采用前列腺穿刺注射5 mg ICG溶液,应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配备的Firefly摄像头进行荧光显影组织的观察及切除,所切除组织进行标记计数并送病理检查。收集术中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终点为生化复发。 结果3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了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注药,1例出现了ICG泄漏情况。30例患者前列腺腺体显影良好且与周围非荧光显影组织区别明显。30例患者均观察到了淋巴结组区域有荧光显影,荧光显影的特征为细管状及团块状,经术后病理明确为淋巴管及淋巴结组织。所有患者切除下的淋巴结总数为970枚,研究组526枚,明显多于对照组444枚。研究组每例患者较对照组多检出2.7枚淋巴结(17.5枚/例vs 14.8枚/例)。研究组显影淋巴结419枚,未显影107枚,荧光识别率达89.6%。两组术后控尿率96.7%,研究组淋巴漏发生率6.7%(16.7%),生化复发率3.3%(13.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经会阴途径前列腺内注射ICG介导的荧光显影方法稳定可靠,安全易行,荧光显影识别淋巴组织敏感性高,但缺乏前列腺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包括肾集合系统癌和输尿管癌,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普及,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日益受到泌尿外科医师的重视。但该疾病术前定性诊断较困难,明确的术前定性诊断对于手术方式的选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术前定性诊断主要有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单孔腹腔镜在本单位泌尿外科应用的初步经验。方法采用单孔三通道,经脐腹腔途径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21例,经后腹腔入路行肾囊肿去顶术19例、肾上腺腺瘤切除术6例、无功能肾切除术5例,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引流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除1例肥胖肾上腺腺瘤患者增加了一个5mm穿刺孔外,其余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验证了单孔腹腔镜在泌尿外科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随着更多的临床实践、器械改进,单孔腹腔镜手术将得到更完善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数字医学技术,利用患者已有的外院CT胶片构建腹膜后腔三维数字模型,探讨医疗资源共享与再利用的可行方法及应用价值. 方法 携外院CT胶片并拟在我院接受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85例,扫描CT胶片(含动脉、静脉及延迟期),经计算机图像处理,最终生成含病灶的腹膜后腔三维数字模型,术时全程验证并参与个性化导引.同时对其中53例肾肿瘤病例根据层厚分为A组34例(层厚5 mm),B组19例(层厚>5 mm),观察肾蒂动、静脉显示符合率,并进行比较. 结果 85例个体化腹膜后腔三维数字模型均成功建立,可自由地进行观察,病灶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大体形态及空间位置符合术中所见,较好地参与及实现了术中个性化导引.A、B组肾蒂血管符合率分别为82.4% (28/34)、52.6% (1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06,P=0.021).结论 基于5 mm层厚的常见CT胶片可重建出具有一定精细度与准确度的腹膜后腔三维数字模型.该方法不仅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为医学影像资源共享和再利用的实现提供了新思路,更将CT所含信息呈现为三维形式以便参与术前规划与术中导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病程3周的2型糖尿病大鼠膀胱M3受体含量及其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糖尿病性膀胱早期发病机制中逼尿肌M3受体的改变情况。方法2 d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型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链脲佐菌素按90 mg/kg体重腹腔注射并结合高糖高脂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于糖尿病病程3周时进行下列实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M3受体mRNA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膀胱M3受体蛋白的含量。结果RT-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膀胱M3受体mRNA的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2.0±5.7)%vs(35.6±11.7)%,P<0.05]。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结果显示:糠尿病组大鼠膀胱M3受体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0.9±2.1)%vs(23.4±4.7)%,P<0.01]。结论本研究证实了糖尿病性膀胱早期M3受体的生物合成上调这一改变,从而解释了糖尿病早期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增加这一现象。这可能是早期糖尿病性膀胱病变的一个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