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监测家禽禽流感病毒感染状况,掌握家禽感染常见禽流感病毒的病毒谱,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RT-PCR技术分析对环境样本进行禽流感病毒普通型核酸检测,对普通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再进行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3年共采集环境样本310例,共检测出普通型禽流感病毒70例,禽类携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阳性率为22.6%,其中H9亚型是深圳市禽类主要的感染禽流感病毒亚型。鸭是深圳市携带禽流感病毒率最高的禽类(58.8%),病毒携带率与其他禽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12,P=0.002)。砧板、刀具相对其他环境样本病毒检测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1,P=0.045)。不同的喂养方式对禽类携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影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1,P=0.260)。结论 2013年深圳市禽类中存在H7、H9等禽流感病毒,H9亚型是禽类携带的主要亚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康人在步行过程中下肢运动学、动力学、地面反作用力以及表面肌电信号的重测信度。方法:采用VICON (NEXUS 1.8.5)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及NORAXON无线表面肌电图测试13名健康人步行过程中下肢运动学、动力学、地面反作用力以及表面肌电信号的重测信度。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测量标准误(SEM)比较两次测试结果的相对信度与绝对信度。结果:步行过程中步速、下肢运动学、动力学、地面反作用力以及表面肌电信号均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ICC 0.78~0.96,运动学参数测量标准误SEM%为4.18~15.6,动力学参数SEM%为3.31~21.82,地面反作用力SEM%为1.70~16.67,表面肌电信号SEM%为8.00~11.11。结论: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结合表面肌电图可用于评估步行时下肢运动学、动力学、地面反作用力以及表面肌电信号,且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涉禽职业人员人禽流感预防知识,自我防护态度和行为。方法对加禽养殖、贩卖、宰杀加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禽类规模养殖户70人、农贸(菜)市场禽类从业人员37人、禽类散养户6人,54.9%的人不知道人患禽流感的症状,35.4%的人不清楚人禽流感传染源,32.7%的人不清楚鸡蛋、禽肉煮熟后再食用是否可预防人禽流感,58.4%的被调查者知道近期深圳市发现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调查前一个星期每天都在工作场所吃饭的人占22.1%,接触禽类后40.7%的人只用水洗手,31.9%的人从未接种过流感疫苗。58.9%的人觉得自己不可能得禽流感或得禽流感的机会不大,对“定点宰杀,禁卖活鸡”和“定期宰杀,同时搞清洁卫生”的禽流感防治措施持不赞成态度的分别占62.8%、58.4%。结论深圳市光明新区涉禽职业人员人禽流感相关知识知晓率低,防护意识和行为较差,存在较高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及因素,为有效控制该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光明新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上报的儿童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00例儿童感染性腹泻患者作为病例组,并进行1:1条件匹配作为对照;制作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2012年深圳市光明新区共报告感染性腹泻病例2 558例,其中儿童病例(0~14岁)2 373例,年发病率为0.48%。5岁儿童占15岁儿童报告病例的95.7%,感染性腹泻发病时间主要在秋冬季。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为户籍、居住环境、家庭收入、剪手指甲、奶瓶(餐具)消毒、剩饭菜加热、剩饭菜处置、室内有苍蝇;多因素分析进入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为奶瓶(餐具)消毒和室内有苍蝇,其OR值分别为9.790和24.355。结论深圳市光明新区2012年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0~5岁的散居儿童,秋冬季是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高峰,奶瓶(餐具)消毒和室内有苍蝇是儿童感染性腹泻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家庭用药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广东省建立药品销售监测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等距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越秀区4所学校各3个班级的学生家长和街头拦截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家庭储备药物及购药动机、用药习惯、购药费用来源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家庭是否储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670户家庭,调查对象中女性占69.25%(464/670),以40—59岁人群为主,占50.60%(339/670),家庭月总收入在4000—7999元的比例最大,为26.12%(175/670),无≤5岁儿童且无/〉60岁老人的家庭占42.69%(286/670)。49.85%(334/670)和58.06%(389/670)的家庭分别在“发热、咳嗽”和“腹痛、腹泻”选择到药店买药自我医疗。在117户有≤5岁儿童的家庭中,当儿童出现上述症状时选择到药店购药仅占13.68%(16/117)和7.69%(9/117),而到医院就诊的家庭分别占84.62%(99/117)和90.60%(106/117)。被调查家庭储药比例为90.45%(606/670),家庭常备药品中,感冒药、腹痛腹泻类药物储备比例分别为91.91%(557/606)和59.74%(362/6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无≤5岁儿童和≥60岁老人的家庭来说,家庭中只有/〉60岁老人(OR=0.339)、只有≤5岁小孩(OR=0.061)以及前两者均有(OR=0.056)的家庭其储药意愿降低;相对于无慢性病人的家庭,有慢性病人的家庭其储药可能性增加(OR=6.093);相对于低收入的家庭,月收入高的家庭其储药可能性逐渐增加(OR=2.685~9.772)。结论广州市越秀区被调查居民家庭日常储药比例较高,在出现“发热、咳嗽”和“腹痛、腹泻”症状时到药店购药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6.
詹劲基  丘天祥  苏展  王铁强  静进  廖日炎  林玲 《医学综述》2008,14(12):1907-1909
目的了解工厂企业女性外来务工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深圳市光明新区内的1485名工厂企业女性外来务工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并分别与361名工厂企业男性外来务工者、133名本地女性工厂企业员工和国内女性常模进行对比。结果工厂企业女性外来务工者的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女性常模(P<0.01);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分和总均分高于工厂企业男性外来务工者(P<0.01);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其他因子分和总均分高于本地女性工厂企业员工(P<0.05)。结论工厂企业女性外来务工者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应引起心理卫生工作者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公明地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新区政府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公明地区1994—2006年法定传染病甲乙丙类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疟疾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淋病、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梅毒、艾滋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外来流动人口发病率较本地常住人口高,主要与流动人口存在高危行为有关。结论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是当前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多项综合防治手段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2002-2007年深圳市公明地区艾滋病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公明地区2002-2007年HIV的流行特征,分析其传染来源和流行趋势,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7年公明地区艾滋病监测资料及个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2002~2007年共发现120例HIV/AIDS病例,男性97例,女性23例;感染主要通过静脉吸毒(51.67%)和性接触(29.17%)途径;120例HIV/AIDS病例中外来流动人员占85.83%(103/120)。结论2005年以后HIV/AIDS在公明地区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今后HIV感染者将大幅度增长,需加大防制力度,防止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9.
选取哈市某所小学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ach儿童行为问卷(CBCL)父母问卷)筛选行为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进行比较。该量表含8-9个因子,退缩、体诉和焦虑/抑郁因子、多动、违纪和攻击因子。发现P3波之潜伏期(PL)靶刺激时行为障碍儿童儿童短,波幅较高,提示ERP测定量评价行为障碍儿童认知功能较为灵敏的一种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2004-2007年布鲁氏菌病部分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深圳市部分监测点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监测结果,并对布病疫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提出布病的防治措施。方法分析2004-2007年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2006年人间布病的发病率和畜间布病血清学阳性率最高,达到22.04‰和4.81%,男性占77%;临床表现中,乏力、多汗和发热分别占69.23%、53.85%和46.15%;职业特征以挤奶工为主;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12月份到次年5月;饮用同一水源,住处与牛栏的距离不足10米的OR分别为2.40、12.00;与分泌物流产物密切接触、每次作业都洗手、作业年限在一年以上的OR分别为20.842、0.156、0.729。结论监测点2004-2007年人间布病患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奶牛间有一定布病的流行;发病人群中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汉族和苗族各占一定比例;人间布病发病季节集中在冬春季;职业特征以挤奶工高发;临床表现以乏力、多汗、发热为主;饮用同一水源、住处与牛栏的距离过近、与分泌物流产物密切接触、作业后较少洗手、作业年限过长为可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