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单病种临床路径预防性使用不同抗菌药物以及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预防感染方面的疗效与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对预防性使用频率较高的3种抗菌药物(头孢呋辛、头孢替安、头孢西丁)以及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380例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实行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的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疗效,并运用成本-效果分析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4种方案取得的疗效相同,未用抗菌药物组、头孢呋辛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低于头孢替安组、头孢西丁组。结论:慢性胆囊炎单病种临床路径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或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是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2.
通过1例女性患者因头部外伤,给予酚磺乙胺3 g,醒脑静注射液20 m L,乙酰谷酰胺0.6 g,甘油果糖250 m L,qd,静脉滴注对症治疗;2 d后停用酚磺乙胺;用药至第13天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后约1 h出现寒战发热(39.4℃);第14天静滴醒脑静注射液后再次出现发热寒战,该患者发热寒战与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存在因果关系,故考虑该发热寒战是醒脑静注射液所致。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7a。因臀部、大腿被刀刺伤,于1998年8月20日来我院急诊室治疗。清创缝合后,常规给予精制破伤风抗毒素(卫生部北京生化制品所,批号93092-3)1500u,im做过敏试验: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05ml,观察30min,呈阳性。采用脱敏疗法: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02ml,im。20min左右,患者自诉头晕、胸闷、恶心、气短、咳嗽。查体:神志清楚,全身皮肤潮红,满布丘疹,面唇发绀,呼吸急促,脉搏细速,双肺布满哮鸣音…  相似文献   
4.
背景:肥胖对健康的损害与脂肪分布有关,体质评价不仅要评价全身脂肪的数量,还要重视脂肪的分布。近年来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的评价在健康和体质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根据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进行体脂分型,观察体脂分布对身体机能和素质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横断面调查,于2005—07/08在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及福建省体育科研所完成。对象:按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从福州、厦门、三明3个城市中抽取20~59岁居民7614人,以10岁为1个年龄组。按照国内成年人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的分类标准分为外周型非超重组、中心型非超重组、外周型超重组及中心型超重组。方法:按照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对7614名成年人进行调查。项目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台阶指数、握力、背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纵跳、俯卧撑、仰卧起坐和反应时。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不同体脂分布类型调查对象的血压变化、高血压患病率及机能、素质指标的总体变化;分析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中心型超重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外周型超重组和外周型非超重组(P〈0.01)。②中心型超重组的台阶指数、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纵跳、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各指标显著低于外周型非超重组(P〈0.01);中心型超重组的握力、背力显著高于外周型非超重组(P〈0.01)。③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与收缩压、舒张压和背力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坐位体前屈、纵跳、俯卧撑、仰卧起坐和单眼闭脚站立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成人体脂分布有性别以及身体机能、素质指标的差异,但总体以中心型超重组对身体机能、素质影响最大;即使是非超重组,中心型分布对机能、素质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妊娠11~13+6周子宫动脉多普勒参数在低危人群中的正常参考值,同时评估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妊娠11~13+6周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组。收集两侧子宫动脉多普勒指标,包括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舒张早期是否有切迹,以及孕妇基本临床资料和胎儿出生信息,将以上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00例孕妇,包括正常妊娠结局组740例和不良妊娠结局组60例。两组孕妇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孕周和胎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孕周的增加,子宫动脉两侧平均搏动指数(mPI)、平均阻力指数(mRI)和两侧舒张早期切迹检出率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ROC曲线分析显示,mPI、mRI及两侧舒张早期切迹预测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42、0.574、0.521,三者联合预测妊娠结局的AUC为0.648;孕妇BMI、年龄mPI、mRI及两侧舒张早期切迹预测妊娠结局的AUC为0.751。结论 建立了低危人群在妊娠11~13+6周子宫动脉多普勒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在妊娠11~13+6周单纯应用子宫动脉多普勒参数预测妊娠结局的价值有限,将子宫动脉参数与临床相关指标结合可提高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腹主动脉瘤(AAA)患者行腔内修复术(EVAR)后发生消化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4月至2017年11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行EVAR的AAA患者,根据术后1周至3个月是否发生消化系统症状分为发生消化系统症状组和未发生消化系统症状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探讨AAA患者行EVAR术后发生消化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独立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患者72例,其中发生消化系统症状组34例,未发生消化系统症状组38例。最终纳入二元logistic模型的指标包括:肠系膜上动脉最大直径/肠系膜下动脉最大直径(SMA/IMA)(OR=0.143,95%CI=0.026~0.790,P=0.026);腹主动脉分支小血管数(OR=0.156,95%CI=0.049~0.500,P=0.002);封闭侧髂内动脉直径(CLA)(OR=9.014,95%CI=2.480~32.755,P=0.001);封闭侧髂内动脉与未封闭侧髂内动脉直径比(CLA/NCLA)(OR=5.361,95%CI=0.356~80.680,P=0.225)。ROC分析提示SMA/IMA(曲线下面积=0.772)、腹主动脉分支小血管数(曲线下面积=0.807)、CLA(曲线下面积=0.863)对于预测EVAR术后发生消化系统症状的准确度较高。Pearson相关性检测显示:SMA/IMA与腹主动脉分支小血管数显著相关(P0.05)。结论 SMA/IMA降低、腹主动脉分支小血管数降低、CLA直径增大是行标准EVAR术后发生消化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SMA/IMA与腹主动脉分支小血管数有一定相关性。对于拟行EVAR手术的患者可测量SMA/IMA、CLA直径,根据所得数据评估EVAR术后发生消化系统症状风险,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体外对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名健康人BMSC及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传代培养;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的IL-17;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的健康人外周血中Th17细胞所占百分比.结果 AML患者BMSC与健康人PBMC共培养后,上清中IL-17表达水平为(292.32±37.25) pg/ml,与健康人BMSC与PBMC共培养上清中的IL-17水平[(169.64±17.47)p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LL患者的BMSC与PBMC共培养后,上清中的IL-17表达水平为(159.89±23.71)pg/ml,与健康人BMSC与PBMC共培养上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ALL和AML患者BMSC与健康人PBMC共培养体系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10.13±2.19)%、(13.77±4.04)%、(21.53±5.05)%,AML患者与健康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L患者与健康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患者BMSC促进外周血CD4+T细胞分化产生Th17细胞,AML患者BMSC可能在免疫抑制调节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老年人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的转归.方法 对我院14例MGUS患者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MGUS临床特征及转归时间,探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浓度变化.结果 MGUS无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表现,从MGUS到MM转归时间为4~20年,平均10年;MM主要为IgA型和IgG型,其中IgA型6例,IgG型6例,轻链型2例;MGUS患者免疫球蛋白浓度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呈折线型上升者占少数.结论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有向MM发展的可能,对于MGUS患者需密切观察,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0.
1659例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探讨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转归及病原菌的流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血液科1999—2006年1659例住院患者发生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情况。结果全部住院患者中,405例(24.4%)发生感染,其中社区感染为38例(2.3%),医院感染为367例(22.1%);在医院感染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痰培养常见病原菌为阴沟肠杆菌(26株,19.3%)和铜绿假单胞菌(20株,14.8%);血培养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9.3%),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14.3%和10.7%;院内细菌感染中耐药株占4.21%,共检出真菌114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占35.1%,医院感染死亡率7.4%。结论血液病房患者的感染率较高,耐药菌占一定比例,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检出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