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4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女,9岁,因颜面部及双足背包块4个月就诊于西南医院皮肤科.患儿于2007年11月初出现双侧膝、踝及腕关节肿胀,伴痛,面部和双足背出现包块,迅速增至鸡蛋大小,边界不清,质地偏硬.  相似文献   
2.
皮肤混合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53岁.右鼻孔下方一结节伴轻度瘙痒3年,于2006年3月20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2003年始于右侧鼻孔下方起一粟粒大肤色丘疹,自觉轻度瘙痒,经常掐、挤皮损,仍不能完全去除,并逐渐增大.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系统疾病,亦无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病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液治疗斑秃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用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液治疗100例斑秃患者,并分别选择其中53例和30例作去炎松组和空白组自身对照。结果: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液组、去炎松组和空白组治愈率分别为75%、51%、10%,有效率分别为97%、72%、30%,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液组其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去炎松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斑秃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差异表达基因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构建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状态下差异表达基因的消减cDNA文库。方法 分别提取凝集性生长和非凝集性生长状态下毛乳头细胞中的总RNA,应用SMART cDNA合成技术和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分离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状态下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并建立消减cDNA文库;利用PCR对随机挑选的100个白色菌落进行插入片段的验证,对其中证实有插入片段的30个克隆进行cDNA斑点杂交验证。结果 所构建的消减cDNA文库扩增后得到320个阳性克隆,随机挑选的100个阳性克隆中95%的均有长度在100—600bp的插入片段,cDNA斑点杂交验证显示27个(90.0%)克隆为阳性。结论 结合SMART cDNA合成技术,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成功地构建了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差异表达基因消减cDNA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和克隆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毛发的生长分三期: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生长期是毛囊周期的活动期,特点为毛球内毛母质细胞分裂旺盛,在解剖上分六期:Ⅰ~Ⅴ期为前生长期,Ⅵ期为后生长期,毛发周期所伴随的形态学变化已非常清楚,但对终止生长期和诱发退行期的分子调控机制仍然所知甚少,毛发研究的关键在于找到协调这些阶段相互转换的分子信号,目前研究表明一些细胞因子与毛囊形成及周期相关。1 表皮生长因子家族1·1 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EGF)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强有力的生长因子。EGF受体分布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毛囊的上皮部分,用12 5或13 5d的小…  相似文献   
6.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主因右侧胸肩部、背部出现肤色囊肿并逐渐增多4年余,于2013年7月15日就诊。4年前患者右侧肩部出现3颗玉米粒大小皮损,表面皮肤正常,无痛痒,未予诊治,皮损数量渐增多,呈带状分布于右侧胸肩部、背部。患者平素体健,否认局部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营养中等,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增大。皮肤科情况:患者右胸肩部、  相似文献   
7.
62岁女性患者,右侧乳头及周围暗红斑伴瘙痒2个月余。皮肤科情况:右侧乳头及周围呈环状分布的红褐色结痂,基底部暗红色。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部分颗粒层呈楔形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诊断:扁平苔藓。予以糠酸莫米松乳膏及0.03%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8.
皮肤瘙痒怎么办?大多人平日里多以抠、挠、抓、掐四大手法"作用"于瘙痒部位.抓一抓,对于轻微的瘙痒来说是没问题的,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如不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抓挠反而会加剧问题严重性.  相似文献   
9.
51岁女性患者,双手背结节逐渐增多伴压痛10年,否认关节痛病史。系统检查无异常。皮损组织病理学示真皮及皮下组织内组织细胞形成的栅栏状肉芽肿,中央可见胶原纤维变性。辅助检查:类风湿因子(RF)及抗溶血性链球菌O (ASO)阴性,血尿酸值正常,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阴性,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多,自身抗体谱阴性。结合临床诊断:结节型环状肉芽肿。给予沙利度胺口服及皮损内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后皮损大部分消退。  相似文献   
10.
甲下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常常被延迟诊断或误诊,平均延迟诊断时间为62.4个月,误诊率高达78.9%。本文报道一例误诊为甲沟炎2年的甲下鳞状细胞癌患者。患者,男,49岁。右手第5指外侧缘起皮疹伴疼痛2年。皮损组织病理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于局麻下行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及游离皮瓣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半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