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5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以X线胸片为主要观察指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为SARS临床筛选有效的干预方案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参加国家863重大项目“中医结合治疗SARS临床研究”的北京地区11家医院361例确诊SARS患者的1561张X线胸片的研究,阐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SARS肺部炎症的影响。[结果]从总体疗效来看,X线胸片总积分西医组平均为5.85±6.5。中西医结合组为6.67±7.61;普通型西医组为4.79±5.6。中西医结合组为5.40±6.86;重型西医组为7.67±6.34,中西医结合组为8.16±7.60,以上两组间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 (P>0.05)。但发病7d内开始干预的胸片总积分西医组平均为6.39±6.48、中西医结合组为4.40±4.97,中西医结合组X线胸片总积分明显低于西医组 (P=0.0004);普通型西医组为4.59±5.22、中西医结合组为3.99±4.67,两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 (P=0.12);重型西医组为9.14±7.24、中西医结合组为5.30±5.48,组胸片总积分明显低于西医组(P=0.034);说 明发病7 d内对SARS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肺部炎症的吸收明显优于西医组,总体疗效与重型患者的疗效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对SARS肺部炎症吸收的临床疗效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日趋上升。为了增加对药物性肝病的了解,预防其发生,对1994~1997年本院收治的药物性肝病50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3月11日~4月30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12例SARS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73例,其中普通型60例,治愈51例(85%),无1例死亡;重型13例,治愈9例(69.2%),死亡2例。西药治疗39例,其中普通型20例,治愈13例(65%);重型19例,死亡9例(47.4%),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免疫功能检测: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普通型病人CD_4~ T淋巴细胞由324±179/mm~3上升到786±360/mm~3(P<0.05),重型患者CD_4~ T由357±311/mm~3上升到445±332/mm~3(P<0.05)。单纯西药治疗组:普通型病人CD_4~ T淋巴细胞由343±254/mm~3上升到451±408/mm~3(P<0.05),重型患者CD_4~ T淋巴细胞由229±69/mm~3下降到205±108/mm~3(P>0.05)。结论: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改善SARS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时能帮助患者恢复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赵峰  李秀惠 《海峡药学》2003,15(5):144-145
随着药品零售业GSP认证工作的开展,药品零售业面临着重新洗牌。文章从完善质量体系、创造品牌价值等方面阐述如何以GSP认证为契机,提升药品零售业的核心竞争力,为药品零售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些实战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7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依据分型标准分为轻、重两型,对各型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舌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发热、乏力、干咳、气短、呼吸急促和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重型患者症状多且重,其中最明显的是乏力、气短、呼吸急促。2.普通型患者多见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腻,偶见舌下静脉增粗增长;重型患者舌苔黄腻,随病情进展,舌质由红转暗,在疾病初期舌下静脉增宽较多见。3.重型患者胸片提示病变范围大,极期实变多。4.实验室检查示SaO2、CD3、CD4、CD8、淋巴细胞百分数和绝对值降低。重型患者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普通型患者,LDH,CK,HBDH高于普通型患者。结论:依据上述指标可判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重型病例,并可据此采取果断措施,提高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 DNA全序列,分析S区基因缺失模式、频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慢性HBV感染者59例,其中HBV携带7例,慢性肝炎31例,肝硬化10例,重型肝炎6例,原发性肝癌5例.结果 25.4%(15/59)慢性HBV感染者有s区基因缺失,未发现S基因缺失.Pre-S基因缺失均见于C基因型患者.Pre-S基因缺失患者中,20%(3/15)HBsAg、抗HBs共存,与无S区缺失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reS基因缺失与病程(偏相关系数0.28,P=0.049)、抗病毒治疗(偏相关系数-0.451,P=0.036)有密切关系.结论 Pre-S基因缺失在基因C型、严重肝病及活动性HBV复制患者多见,可能与病程长及抗病毒治疗有关.Pre-S基因缺失可导致HBV免疫逃避或免疫治疗失败,可能是肝脏疾病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的水平,探讨其与中医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制定《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进行全国多中心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等信息,采集血液标本并统一检测指标;参照以往制定和发布的肝硬化诊疗共识和原则,结合文献回顾和临床调查结果,并经过专家两轮论证,形成《肝炎肝硬化常见证候要素辨识标准》,根据该标准,判定患者的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别分析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间血清ACTH、GC水平的差异,以及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血瘀、阴虚、湿热、气滞、气虚、阳虚、水停诸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判定组与非判定组患者间ACTH、GC水平的差异。结果与代偿期比较,失代偿期患者的ACTH和GC水平均升高,其中G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代偿期患者中,只有阳虚判定组患者的ACTH水平显著低于非判定组(P0.05);在失代偿期患者中,只有血瘀判定组患者的ACTH水平显著高于非判定组(P0.05);诸证候要素(除水停)判定组患者的GC水平显著高于非判定组(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ACTH与GC水平反映了疾病的轻重,且初步提示与中医常见病性类证侯要素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例1男,29岁,因"酱油色尿2d,肝生化指标异常1d"入院,既往脂肪肝7年,无肝病史,2d前剧烈运动后出现酱油色尿,伴双腿肌肉肿胀、疼痛、强直,1d前北京宣武医院就诊,查:ALT476U/L,AST2088U/L,总胆红素(TBil)30.9μmol/L,肌酸激酶(CK)39140U/L,肌酐(Cr)69μmol/L,尿素氮(BUN)2.9μmol/L,葡糖糖(GLU)6.84μmol/L;血常规(-);尿潜血(BLD)(+++),尿蛋白(PRO)(+),GLU(+++);泌尿系B超:未见明显异常。于2012年3月12日我院就诊,查体:  相似文献   
9.
HBV为环状、部分双股的DNA病毒,慢性HBV感染可引起严重的肝脏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肝癌及肝功能衰竭等。HBV—DNA的负链上有S、P、C及X4个开放的编码区,S区基因全长1167bp,由S基因、前S基因(Pre—S)组成,Pre-S包括Pre-S1/Pre-S2基因,各有其起始密码ATG。Pre-S还包含T、B淋巴细胞表位,它在HBV复制、宿主免疫反应及病毒进入肝细胞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慢性HBV感染的不同肝脏病患者血清HBV全序列,分析S区基因序列缺失的模式、频率、临床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85例艾滋病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医药改善艾滋病患者血CD4细胞水平变化。方法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将85例患者分为中药组、中西药组和西药组三组,比较用药前和用药半年后患者血CD4细胞变化。结果CD4细胞在中药组治疗前为(203.3±223.8)个/mm3,治疗后为(263.3±261.3)个/mm3;中西药组治疗前为(233.4±180.0)个/mm3,治疗后为(330.4±223.4)个/mm3;西药组治疗前为(116.0±183.3)个/mm3,治疗后(140.1±177.3)个/mm3。结论中药组和中西药组都能明显提高患者CD4细胞水平,与西药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能有效提高机体CD4细胞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