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6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iNOS特异性抑制肽。方法:将iNOSFAD结合区及其附近序列的基因片段装入pET-28A( ),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His.bind^TM亲和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使用纯化蛋白筛选Ph.D.-12^TM噬菌体库,筛选iNOS活性抑制作用较高的噬菌体克隆,测序并合成其中具有一致序列的短肽。结果:得到具有较高表达量的目的蛋白,经His.Bind^TM柱亲和层析纯化后纯度大于95%,以纯化蛋白筛选Ph.D.-12^TM噬菌体库,经4轮筛选获得10株iNOS活性抑制作用较高的噬菌体克隆,测序发现其中5株序列完全相同,合成该12肽,初步研究表明其对iNOS表现为高浓度抑制,低浓度兴奋的作用,而对nNOS及eNOS则没有影响。结论:以iNOSFAD片段蛋白为靶蛋白筛选得到的克隆对iNOS活性具有特异性影响,可根据这些特征设计合成小分子前导药物,创造新的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2.
急性氰化物中毒主要由于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aa_3,阻断组织细胞的生物氧化过程,引起中毒性缺氧。有关急性氰化物中毒的毒理及防治,国内外均已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慢性氰化物中毒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许多疾病与慢性氰化物中毒有关,并且这些疾病多是难以治愈的。因此,在有高效价抗毒药物治疗急性氰化物中毒的今天,对慢性氰中毒的研究日趋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 p1 2 0参与的信号转导途径与 CML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RT-PCR)的方法 ,从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CML )细胞系 K5 6 2 细胞中扩增包括 c-cbl基因上游调控区及 5′翻译起始区的一段共 52 3bp c DNA序列 ,反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 .1 ( ) ,转染 K5 6 2细胞系。通过 MTT及集落形成实验检测转基因 K5 6 2 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 ,研究 c-cbl反义 RNA封闭c-cbl转录产物对于 K5 6 2 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该种反义封闭作用使 K5 6 2 细胞增殖及集落形成速度明显减慢。结论 :p1 2 0 CBL与 CML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Ⅱ对乳大鼠心肌细胞时钟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致左心室肥厚是否与时钟机制有关。方法 分离纯化培养的7d龄乳大鼠心肌细胞,分别加入AngⅡ和(或)替米沙坦(Tel)处理,然后提取总RNA ,用RT PCR检测评价心肌细胞时钟基因(Bmal1,mPer2 ,Dbp)的转录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心肌细胞相比,0 .1μmol·L- 1AngⅡ处理72h使心肌细胞时钟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上调;0 .1μmol·L- 1Tel能拮抗0 .1μmol·L- 1AngⅡ对心肌细胞时钟基因转录上调的作用。结论在正常培养乳大鼠心肌细胞中,时钟基因以日周期节律方式振荡表达,AngⅡ诱导其表达增强,Tel从受体水平拮抗AngⅡ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脑屏障的存在,导致药物不能有效到达靶部位发挥作用,极大的影响神经系统药物的发展和进步。纳米技术已被证明是用于脑靶向治疗的一种有效工具,尤其在脑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应用甚广。功能化纳米粒通过表面修饰等提高药物的顺应性,在药物原来的治疗基础上,达到更加精准的靶向性,高效率在靶部位聚集,起到治疗作用。本文主要综述功能化纳米粒及其功能化策略,总结了影响功能化纳米粒脑靶向运输的因素,同时对功能化的纳米粒在脑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和应用进行阐述,为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外研究脑缺血促神经发生的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与海马神经元,并采用氧糖剥夺模型(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 OGD)模拟在体缺血,通过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细胞化学、酶活性测定、亚硝酸盐/硝酸盐(nitrite/nitrate,NOx) 含量测定等多种方法研究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以及介导这种效应的分子机制。结果: (1)OGD通过直接和间接(神经元)作用增加神经干细胞中BrdU+ 细胞比例。(2)OGD上调神经干细胞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并下调神经元中nNOS,且都有利于神经干细胞增殖。(3)采用nNOS基因敲除小鼠来源的神经干细胞以及神经元(用于共培养)进行实验,发现OGD并不能升高神经干细胞中BrdU+ 细胞比例。 结论: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中nNOS水平变化共同参与了OGD诱导的促神经干细胞增殖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行为学、脑缺血面积及脑出血量的影响。方法:10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胞磷胆碱组和依达拉奉高、中、低剂量组,采用Ⅶ型胶原酶诱导的大鼠脑出血模型,观测各组大鼠脑出血后12,24,48 h的神经行为学和48 h大鼠脑缺血面积及患侧大脑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依达拉奉高剂量组各对应时间点的神经行为学分值显著降低,脑缺血面积亦显著缩小;中剂量组12 h和24 h时的神经行为学分值也降低;各组脑血红蛋白测定值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能有效减轻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出血后继发性缺血性损伤,但对出血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通胶囊对脑缺血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低压低灌方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应用MCIP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通过开放式颅窗观察脑通胶囊对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结果:脑通胶囊能扩张软脑膜微循环微血管,加快微循环血流速度。结论:脑通胶囊具有改善软脑膜微循环,抗脑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nNOS选择性拮抗剂7-硝基吲唑对脑缺血后神经元再生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腹腔注射7-硝基吲唑(30 mg.kg-1)。B rdU、NeuN标记法测定海马齿状回的细胞扩增及新生细胞的分化,跳台实验法测定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在脑缺血后d 8缺血侧海马齿状回的B rdU阳性细胞数比对照侧多大约3倍,7-硝基吲唑进一步促进了脑缺血所诱发的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扩增,并促进新生细胞的存活,改善脑缺血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论nNOS对脑缺血诱发的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再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脑通胶囊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经皮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加冰水冷浴造大鼠血瘀证模型,观察脑通胶囊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采用家兔血小板聚集试验,研究脑通胶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结果 脑通胶囊可明显降低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并可明显抑制家兔血小板聚集.结论 脑通胶囊可明显改善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同时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