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医药文献计算机检索培训多媒体教学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文献计算机检索是一门崭新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培训中实施多媒体组合课件教学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治疗性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血管生成 (angiogenesis)又称为血管新生 ,是指毛细血管从原血管以出芽方式形成新血管床的过程。是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 (如肿瘤、缺血性疾病、慢性炎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银屑病、创伤愈合等 )的基本事件之一[1 ,2 ] 。血管生成通常存在于胚胎形成、产后组织正常生长以及成年女性子宫内膜的周期性重建和受损组织的修复中。近年来 ,随着对血管新生机制研究日渐深入 ,纯化、重组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FGF)等细胞因子 ,促进血管新生的理论研究成果开始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治疗性血管生成 (therapeuticangio…  相似文献   
3.
单味成分生脉素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建立研究生脉素含药血清促进血管生成活性的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 ,ChickenChorioal lantoicMembrane)实验模型 ,探讨生脉素促进血管生成活性的作用机理 ,阐明生脉素促进血管生成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高、中、低剂量生脉素及空白对照含药血清作为被测物置于CAM表面的载体上 ,作用后制备CAM标本 ,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图像分析 ,得到定量数据 ,进一步统计学分析。结果 :生脉素含药血清具有明显的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作用 ,用药组较空白组有显著性差异 ,中剂量组较低剂量有显著性差异 ,高、中剂量组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萎缩性骨不连:骨折修复过程完全停止,骨端萎缩吸收,骨痂无明显生长,髓腔封闭不通,断端之间无骨性连接,是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骨折端周围血供破坏明显、固定不稳、感染、口服药物及全身因素相关。 动物模型:在医学研究中,在动物身上建立或形成类似人类疾病的模型,通过动物模型可直接或间接反映疾病的发生或发展过程,在了解疾病的基础上开创或改进疾病的治疗。 背景:建立标准萎缩性骨不连动物模型是研究萎缩性骨不连的发生机制与治疗的必要条件,而目前常见的造模方法不能准确模拟萎缩性骨不连的临床实际。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萎缩性骨不连动物模型。 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右侧胫骨中下段截骨,采用环形外固定架固定,维持4 mm 缺损间距;其中实验组烧灼截骨端周围1 mm骨膜,对照组不处理骨膜。实验于2018-01-02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TCMF1-2018002。结果与结论:造模后每组分别出现1例外固定架松动,2组均未发生感染;影像学检查显示造模后6周,2组胫骨骨折断端间均无骨性连接,且无进一步愈合迹象;实验组第12周时影像学与组织学显示呈典型萎缩性骨不连表现;对照组第12周影像学显示8只模型呈现肥大性骨不连特征,6只模型影像学具有萎缩性骨不连特征。提示采用环形外固定支架配合烧灼断端骨膜可成功构建萎缩性胫骨骨不连模型。ORCID: 0000-0002-9406-3242(张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在CT三维重建下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12例跟骨Sanders II型舌形骨折,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10例,女2例;左右各6例;年龄20岁~45岁,平均31.3岁。受伤原因均为高处坠落,均为意外受伤。全部病例均无其他部位骨折或合并损伤。按照Sanders分型,均为TypeⅡ型(ⅡB型4例,ⅡC型8例),结合Essex-Lopresti的分类方法,均为舌状骨折(tonguetype fracture)。1.2治疗方法1.2.1手术时机全部病例均为择期手术。手术时间在6d~10d间,平均8.1d。1.2.2手术体位全部病例采用硬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Anchor钉重建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指伸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锤状指患者采用微型Anchor钉重建伸肌腱止点的手术方法配合中药祛风通络散(主要成分:大黄、防风、荆芥、续断、木通、泽兰、五加皮、伸筋草)熏洗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7月,平均4.5月,结果按Dargan方法评定优7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使用Anchor钉重建伸肌腱止点手术治疗锤状指,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的优点,再配合中药熏洗促进术后功能恢复,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补肾健骨法治疗肾虚型骨关节炎的病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补肾健骨中药治疗肾虚型骨性关节炎后膝关节的病理变化,从而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用Wistar大鼠60只,建立骨关节炎肾虚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芬必得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分别在用药后2、4、8周各组随机处死大鼠行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对比观察。结果中药治疗组关节软骨及超微结构的破坏较其他组轻,软骨同源细胞数增多,关节软骨厚度明显增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健骨中药促进髓内血管生成,维持软骨细胞的正常形态,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改善关节软骨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在股骨粗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应用PFNA(39例)与DHS(36例)治疗的75例患者,从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HS的手术失血量高于PFNA(P<0.05),同时其术后并发症也较PFNA明显增多(P<0.05),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秀率也低于PFNA治疗组(P<0.05).[结论]PFNA在治疗上较DHS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及术后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舌形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术中透视及CT监测下,采用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舌形骨折22例,复位后经术中影像学检查,要求后跟距关节面解剖复位,恢复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和B hler角、Gissane角,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术后6周去除石膏,8周拔除克氏针,逐步负重.术后6月内每月进行随访1次.结果:2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8~24月,平均16.8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前Bhler角平均8.1度,术后平均35.4度;术前Gissane角平均108.4度,术后平均114.5度.术后1年的AOFAS评分平均83.5分.结论:采用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舌形骨折,能有效保证跟距关节后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恢复跟骨的解剖形态,手术损伤小,术后外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0.
2007-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1例腓骨肌腱滑脱症患者,首次采用锚钉置入内固定并自体腓骨长肌腱转移治疗,出院后每月进行随访一次,根据随访时踝关节肿胀、步态及关节活动度进行Mazur评分.术后随访9个月无复发,Mazur评分为96分,达到优秀.结果提示锚钉置入内固定并自体腓骨长肌腱转移治疗腓骨肌腱滑脱症具有不影响距小腿关节(踝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效果可靠,且未发现不良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