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6篇
  2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
β-丙内酯在Vero细胞HFRS疫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β-丙内酯灭活双价Vero细胞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疫苗的最佳条件。方法 采用不同终浓度的β-丙内酯和不同的灭活时间对疫苗进行灭活,用细胞培养法进行病毒增殖试验,以确定灭活效果。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β-丙内酯的最佳水解条件和3批双价Vero细胞出血热纯化灭活疫苗β-丙内酯残留虽。检测3批双价纯比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 疫苗经终浓度为1:2000和1:4000的β-丙内酯作用24h,均可完全灭活病毒;疫苗中的β-丙内酯在37℃水浴下,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其含量逐渐下降,水解2h后已无β-丙内酯检出;3批经β-丙内酯灭活的双价Vero细胞出血热纯化疫苗均未检出β-丙内酯残留,在家兔体内诱导产生针对汉滩型和汉城型病毒的中和抗体效价均达到1:20。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疫苗经终浓度为1:4000β-丙内酪4℃灭活24h,然后再于37℃水浴中水解2h,既可达到完全灭活病毒且无β-丙内酯残留的目的;采用此方法灭活的双价Vero细胞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疫苗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重型、危重型(以下简称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省某定点医院2020年1—4月重症隔离病区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未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症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62例危重症COVID-19患者。其中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10例,未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52例。62例患者中14例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感染率为22.6%;10例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感染率为16.1%,分别为耐碳氢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4例,耐碳氢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6例;合并非多重耐药菌或真菌感染共9例(11株)。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例组中心静脉置管比例、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使用抗菌药物种类≥4种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危重症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为抗菌药物使用种类≥4种(OR=17.104,95%CI:1.805~162.033),清蛋白为保护因素(OR=0.834,95%CI:0.709~0.982)。结论 危重症COVID-19患者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清蛋白水平,有利于预防与控制危重症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超短波并黄氏响声丸治疗声带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超短波配合黄氏响声丸及冬凌草片治疗声带小结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共 4 4例 ,男 14例 ,女 30例 ;年龄 15~ 4 6岁 ;声嘶 1~ 8个月。所有患者声带前中 1/ 3交点游离缘处白色或淡红色结节样小突起 ,均为双侧 ,部分患者声带粘膜充血水肿 ,发声时声门闭合不全。随机分成治疗组 2 4例 ,对照组 2 0例。2 治疗方法对照组用黄氏响声丸 (无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 2 0 0 0 0 6 17) ,1次 2 0粒 ,1日 3次口服 ;冬凌草片 (济源市制药总厂生产 ,批号 2 0 0 0 10 2 9) ,1次 4片 ,1日 3次口服。 2 5 d为一疗程 ,共…  相似文献   
5.
卡托普利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影响因素。方法以比色法为分析方法 ,采用综合评分法评价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卡托普利渗透泵控释片的体外释药符合零级释放规律 ,释药速率受HPMCK1 5含量、渗透压促进剂用量影响较大 ,在一定范围内 ,释药孔大小和片芯硬度对其影响较小 ,与溶出方法、介质 pH值、桨转速无关。 结论体外释放规律符合控释制剂要求 ,可进一步进行体内释药行为考察  相似文献   
6.
徐顺霖  黄峻  朱进  丁贵鹏  刘宁波  朱毅  徐璐 《江苏医药》2005,31(4):276-278,i001
目的研究低氧心肌细胞周期及缺氧过程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表达的变化,探讨缺氧心肌在凋亡前是否存在增殖能力和自身修复。方法采用SD大鼠乳鼠进行心肌细胞培养,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缺血6 h和缺血12 h三组;以四唑盐比色试验(MTT)检测心肌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免疫组化检测cyclinD1和CDK4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细胞缺氧处理6 h后,细胞周期中S 期比例增高(P<0 01),12 h后,S期比例下降(P<0 05);cyclinD1胞浆表达和CDK4 胞核表达增加。结论在缺氧所致死亡、凋亡过程中心肌细胞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增殖过程,cyclinD1 和CDK4 表达增加参与了细胞增殖,缺氧损伤可刺激心肌细胞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7.
注射过程中产生的疼痛问题已然成了胰岛素治疗上的“拦路虎”,使许多将要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友望而却步,或使已经开始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中途放弃。研究证实,在各种导致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中,因注射疼痛导致的不愿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比例达50.8%。  相似文献   
8.
忘记了……您是否曾说过:“早上我吃药了吗”有时候我们会忘记自己是否吃药了,但是大多数人都可以慢慢回忆起来。如果您的忘性比较大,那么有很多可以帮助您回忆的窍门。  相似文献   
9.
已经退休的老张过年准备回老家住几个月再回北京。但是摆在老张面前的最大问题便是胰岛素。老张患糖尿病20年了,目前胰岛素治疗方案是:三餐前诺和锐16单位,睡前来得时18单位。也就是说老张每天需要打66单位的胰岛素。一支胰岛素笔芯也就是300单位,只够老张打4~5天。医保卡因为地方限制,回老家买的话没办法报销。医院每次最多又只给开1个月的药量,老张想来想去决定让北京的孩子定期帮忙开药快递回老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猪尾型鼻胆引流管改制的新型胆管塑料支架与普通胆管塑料支架在姑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0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内窥镜科因肝门部胆管癌导致的梗阻性黄疸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姑息性治疗的38例患者资料,其中20例患者使用猪尾型鼻胆引流管改制支架(新型组),18例患者使用普通塑料支架(普通组)。随访至2021年5月30日,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胆管炎发生率、胆红素下降水平、支架通畅时间等指标。结果 新型组和普通组的操作时间分别为(19.85±1.07) min和(22.00±3.38) min,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607)。新型组和普通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1.45±2.39)d和(11.33±3.5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938)。新型支架与普通支架术后第5天较术前总胆红素降低幅度中位数分别为122.85 μmol/L 和 96.25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P=0.042)。新型组远期胆管炎发生率低于普通组[10.0%(2/20)比44.4%(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新型组支架引流通畅时间高于普通组[(109.45±32.67)d比(82.11±20.9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32)。结论 相比普通胆管塑料支架,猪尾型鼻胆引流管改制的新型胆管塑料支架在姑息性治疗肝门部胆管梗阻时,可降低远期胆管炎发生率、延长胆管支架通畅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