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影像诊断(附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原发性脑内淋巴瘤影像进行分析。方法:对10例免疫功能正常、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CT、MR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以单发为主,大多发生在幕上,CT扫描多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肿块;MR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CT和MR增强扫描病灶多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原发性脑内淋巴瘤少见,影像检查对诊断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2.
慢性骨髓炎是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为骨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反复发作,治疗周期长,临床治疗困难.运用局部滴注抗生素溶液髓腔置管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大大提高了治愈率[1-2].笔者自2008年9月以来对21例四肢管状骨慢性骨髓炎的患者在传统的病灶清除、髓腔置管冲洗的基础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将传统的橡胶引流管改为利用VSD材料进行负压引流,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脊柱包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脊柱包虫病的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7月至2003年10月诊治的14例脊柱包虫病患者,男5例,女9例;年龄5~23岁,平均25.8岁.患者均有牧区生活史,病程为4~120个月,平均26.7个月.除行常规检查外所有患者均拍摄X线片,8例行CT扫描,13例行MR检查,8例行免疫血清学检查.病变多累及胸椎,占35.8%,其次为腰椎和腰骶椎,分别为21.4%和28.6%,颈椎较少见.根据Dew分类,包虫累及髓外硬膜内1例,椎管内硬膜外2例,脊椎7例,椎旁1例,其余3例累及硬膜外周围组织.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脊柱包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的肿胀、疼痛或放射痛,后逐渐发展为脊髓神经损害.X线检查缺乏特征性,仅表现为局部不规则骨质破坏,可伴边缘硬化或钙化.CT主要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的囊状低密度缺损.MRI示病变呈多囊性生长,T1加权像上囊壁与囊内容物均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囊壁呈低信号,囊内容物呈高信号,簇集呈“葡萄串样”;合并感染时,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信号均增强.8例行包虫三项检查的患者中7例阳性,其中3例接受包虫八项检查,均为阳性.组织病理学检查均为细粒棘球绦虫.结论MRI是诊断脊柱包虫病最敏感的方法,在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上具重要作用;CT和免疫血清学检查有助于包虫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防止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临床研究同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随访到的46例,平均随访2.5年,植骨融合按Moon观察标准为主,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分级进行评价。结果 胸腰椎后凸畸形全部矫正(P<0.01)。平均12d下床活动。术后3个月骨性融合率60%;6个月骨性融合率90%。31例并截瘫者神经功能平均恢复3级(Frankel分级);结核治愈率98%。结论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地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可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螺旋CT在综合影像学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中的价值。方法:对18例已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学资料进行病例分析。结果: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2.2%,静脉肾孟造影检查(IVP)符合率为66.7%,CT检查符合率为84.6%,MRI符合率为75%,3种及以上检查方法综合诊断的符合率为93.8%。结论: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需要与临床表现紧密结合,综合影像学诊断包括螺旋CT是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金属异物致巨大膀胱结石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异物诱发膀胱结石偶见。我们遇到1例以金属铁丝为核心形成的巨大膀胱结石,报告如下。男,3 5岁,反复腰痛2月余,加重10d ,拟“腰椎结核”收住入院。患者有排尿中断史10余年。查体: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及一隆起性包块,质地硬,活动度差。腹部平片检查时发现有巨大膀胱结石,内有金属异物。追问病史患者曾有异物插入史。影像学检查:腹部平片示小盆腔内见一横置类椭圆形致密团块,约3 .0cm×4.5cm大小,边缘光滑清楚,团块内见更致密的金属异物影(图1)。CT检查见金属铁丝盘绕状位于结石中心(图2 )。印象:膀胱巨大结石。手术所见:膀胱内见一以金属铁丝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在治疗齿状突骨折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9例急性齿状突骨折的患者,在透视监视下行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并分析其结果。结果9例患者中,术后除1例病人出现短暂左上肢无力外,余均获得了满意疗效。随访11~42个月,平均17个月,齿状突骨折愈合良好,无不稳定或假关节形成。结论前路直接加压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重建环枢复合体稳定性的同时,完全保留了其间的运动功能。精确的操作技术和恰当的适应证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3D SCTA)对显示肺隔离症异常血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的胸部CT平扫、增强及病灶区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的影像资料.结果:12例为肺叶内型,3例为肺叶外型;10例位于左下肺,5例位于右下肺;增强CT显示13例有异常供血动脉自胸主动脉进入两下肺病灶;MIP或MPR显示了经手术证实的16条异常供血动脉中的15条,并清楚显示了其分支和行程,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及其重组技术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血管,对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取代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药对照试验,将68例发病48 h内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丹参注射液和阿司匹林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bid,共14 d;对照组则用等量安慰药替代依达拉奉。采用欧洲脑卒中评分(ESS)、Barthel ADL指数量表(MBI)在治疗前后定期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定。所有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时作生存及ADL随访。结果开始治疗后第14天,治疗组和对照组ESS评分分别为(71.60±16.54)和(62.91±14.25)分,MBI评分分别为(65.87±25.70)和(52.16±23.75)分,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1天时,治疗组ESS(77.64±12.14)分,对照组(69.11±13.15)分,治疗组MBI(71.97±20.65)分,对照组(57.45±21.57)分,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7.7%)(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但慎用于原有肾病患者,治疗期间需注意监测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胸腔镜肺叶切除(VATS)+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已经成为肺癌根治的标准术式之一,目前已有多个中心的文献报道[1-5],VATS近期并发症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低,故可以认为VATS手术是安全的、可靠的.手术的质量或手术方式的优劣使普外科有了一个可靠的评估标准[6-7],胸外科的并发症分级也有了TM&M标准[8-9],从而使胸外科的医师也能够通过统一的标准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我们通过使用TM&M分级标准探讨VATS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在术前、术中各个方面对高危患者及影响因素加以预防,从而更加提高肺癌VATS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