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胆囊癌是一种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胆囊癌早期通常是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易被一些胆囊慢性疾病所掩盖,可能被误诊为胆绞痛,慢性胆囊炎等,对其早期诊断带来困难,且胆囊癌有高度的淋巴结、远处转移及侵袭周围组织的倾向,发现时多处于中晚期,预后较差。目前手术切除是胆囊癌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预后因人而异,取决于肿瘤的分期、肿瘤生物学性质及肿瘤切除的完整性。术前诊断为胆囊良性疾病而切除胆囊后确诊为胆囊癌的患者占新发病例的一半以上。偶然发现的胆囊癌因为早期被切除,可能会提高胆囊癌患者的生存率。早期发现和尽早进行有效治疗,对提高胆囊癌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综述胆囊癌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后情况,有助于有效检测胆囊癌高发人群,对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我院10a来经手术证实、临床和随访资料完整的Mirizz综合征14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6例,女8例,年龄38~80岁,平均59岁。病程1a6个月~13a。14例均有黄疸病史,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胆绞痛9例,同时伴黄疸6例,发热4例,因右上腹不适就诊者5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胸椎结核侧前方入路治疗瘫痪的手术方法.[方法]病人取侧卧位或俯卧位.旁开棘突2横指纵行切口或弧形切口.切开肌肉层,经肋骨横突切除术的入路抵达椎体的前外侧,自胸膜外分离进入病灶.彻底清除病灶,尤其是椎管内硬膜外的病灶一定要彻底清除干净.达到真正地减压脊髓的目的.其次是脊柱对侧的病灶不能遗漏,以免造成复发.病灶清除完成后先安装椎板后哈氏分离棒,适当撑开使椎体间隙张开便于做椎体间撑开植骨.然后用椎体撑开器将椎体前缘撑开,镶入已备好的髂骨块,如为中胸段则无需作内固定,如为胸腰段则加用椎体钢板内固定.[结果]50例胸椎结核晚发截瘫的病例均经此方法治疗.神经功能术后恢复情况:40例为优,3例为良,3例为可,4例为差.本组病例随访2~6年,平均随访26个月,优者病灶稳定,四肢感觉运动功能自如,行走方便无障碍,躯干部无束带性疼痛,大小便功能正常.良者病灶稳定,行走步态欠正常但行动自如,躯干部无束带性疼痛,大小便功能正常.可者除神经功能恢复尚可外,遗留严重的角形脊柱后凸畸形,需作驼背矫形方能改善.差者均属年龄较大,瘫痪期限较长(4~7年)的病例,术后下肢截瘫及大小便功能未得到明显的恢复.[结论]胸椎结核性截瘫如能尽早给予侧前方入路,彻底清除病灶,减压脊髓和稳定脊柱,术后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其截瘫的恢复率可达90%以上.为了防止继发角状脊柱后凸,最好是术中同时给予内支撑内固定,尤其是发育期间的儿童更应同时进行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整理分析维吾尔医辨证施治白癜风的证候分类及维吾尔药用药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整理分析方法,收集整理新疆5家维吾尔医医院10年内维吾尔医药治疗白癜风的临床住院病历,整理分析白癜风的维吾尔医证候分类与治疗原则、方法、方药及其用药情况,挖掘维吾尔医辨证施治白癜风的证候分类及用药规律。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异常黏液质型白癜风病历362例,其中无味黏液质173例(47.79%),石灰样黏液质46例(12.71%),酸味黏液质43例(11.88%),甜味黏液质40例(11.05%),涩味黏液质36例(9.94%),咸味黏液质24例(6.63%)。采用成熟及清除疗法,内服药物疗法,外用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等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论:白癜风的维吾尔医证候分类及用药规律符合临床辨证实际,为其维吾尔医辨证施治的规范化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6.
探讨维吾尔医白热斯油处方搽剂及其单味药、即:补骨脂、白花丹、黄芥子、黑种草子和駆虫斑鳩菊生药材水提物等通过对G-361细胞存活率、增殖以及黑色素产生的影响。对维医白癜风专用12种处方水提物进行酪氨酸酶激活实验、根据激活率(OD值)进行排序并定位。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白热斯油处方搽剂及其组分药材水提物、对G-361细胞72 h细胞存活率、增值以及黑色素产生进行观测。经检测、对维吾尔医12种治疗白癜风专用药材水提物酪氨酸酶激活率超出200%的有4个专用处方、白热斯油为第3位,高于其它9种处方(P<0.001)。各药材及各浓度72 h培养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72 h培养细胞增殖和黑素产生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1、而且最佳浓度集中在125μg/m L和62.5μg/m L、其中后者较为稳定。白热斯油处方及其组分药材水提物在适宜浓度,对72 h培养G-361细胞有增殖作用、使黑色素含量增加、且细胞存活率正常、未发现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收集2010-2018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终末期肝多房棘球蚴病实施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ELRA)治疗的患者人口学信息和相关临床病历资料数据,根据ELRA术前是否接受相应的诊疗分为6个组,无相关病史(A组)、抗虫化疗史(B组)、抗虫化疗+药物保肝史(C组)、穿刺或内镜减黄+药物保肝史(D组)、肝血管介入治疗+抗虫化疗史(E组)、肝切除+抗虫化疗史(F组)。采用Mann-Whinty检验比较分析各组之间医疗费用差异。共82例患者接受ELRA手术,男、女性别比为39:43,平均年龄(36.1±11.8)岁,主要民族有藏族、哈萨克族和汉族,患者主要来自新疆、西藏和四川。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接受ELRA治疗的医疗费用主要包括西药费、检查类费、材料费、手术费和特殊材料费等。82例患者平均总费用为(241 155.0±119 746.5)元,其中西药费占比最高(41.1%),其次是检查费(15.7%)、材料费(13.4%)、手术费(9.6%)、特殊材料费(7.5%)。C、D组总费用高于其他4组(P<0.01);西药费、检查费、护理费和治疗费C、D组高于其他4组(P<0.05);特殊材料费、血费、抢救费和床位费C、D组高于A组(P<0.05)。术前无相关病史者总体费用和各项费用均比有其他相关病史者低;术前有黄疸/肝功能不全因素可增加总体费用及大部分子项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喀什地区少数民族的主动脉疾病基因突变类型,分析其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包含马凡综合征在内的19例新疆维吾尔族主动脉疾病家系的37个相关致病基因进行基因检测|、分析,并对其近亲家属完成sanger验证。结果 本研究纳入19个主动脉疾病家系,共检测出23个突变位点,有11例先证者(57.89%)存在一个或以上的基因突变。其中有1例(5.26%)为明确的致病性突变;8例(42.11%)检测出意义未明性突变;7例(36.84%)检测出良性/可能良性突变。23个突变位点中包括有1个(5.26%)明确的致病性突变位点,14个(60.87%)意义未明的基因突变,8个(34.78%)良性/可能良性突变。对14个意义未明突变位点采用SIFT及Polyphen2 HDIV软件预测,发现6个(42.86%)为有害性/可能有害性 突变。对8个良性/可能良性突变位点进行上述软件预测,结果均为有害性/可能有害性突变。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23个突变位点,其中22个尚待以后更多的患者数据进行验证。基因诊断有助于患者及其近亲属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和方法于1990年3—5月对新疆巴楚、米泉、乌什和伊宁4县不同民族居民1709人进行调查,上述地区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率分别为9.2%、1%、1.6%和3.3%,显然以南疆盆地的巴楚县为最高。巴楚县和米泉县的维吾尔族和汉族的感染率分别为8.9%(45/541)和3.2%(8/251)。经统计学处理,两者间存有显著性意义(x~2=8.4338,P<0.005)。在米泉县检查回族160例,全为阴性。  相似文献   
10.
以家犬驱虫为中心的棘球蚴病控制措施在新疆两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新疆呼图壁县和温宿县区域试验,验证以家犬(包括牧犬)驱虫为中心的棘球蚴病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控制效果。 方法 1987-1990年在新疆呼图壁县和1990-1994年在新疆温宿县分别建立棘球蚴病控制试验区,采用消灭病原以阻断循环链的控制策略,即“犬犬驱虫、 月月投药”的措施,对试验区所有家犬用吡喹酮药饵剂型进行预防性驱虫。实施控制措施后,每年在试验区检测犬的细粒棘球绦虫和绵羊的棘球蚴感染率,以评价驱虫效果。 结果 经过连续3~4年实施“犬犬驱虫、月月投药”措施,呼图壁县和温宿县的家犬细粒棘球绦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从实施前的18.5%和14.7%降为0;两县新生绵羊的棘球蚴平均感染率比控制模式实施前降低了85%以上。 结论 以家犬驱虫为中心的策略,即“犬犬驱虫,月月投药”的措施对控制家犬的棘球绦虫病和绵羊的棘球蚴病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