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64篇
  免费   997篇
  国内免费   446篇
耳鼻咽喉   99篇
儿科学   310篇
妇产科学   160篇
基础医学   577篇
口腔科学   157篇
临床医学   2071篇
内科学   998篇
皮肤病学   614篇
神经病学   373篇
特种医学   5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263篇
综合类   3897篇
预防医学   1573篇
眼科学   129篇
药学   1556篇
  16篇
中国医学   1562篇
肿瘤学   363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455篇
  2022年   416篇
  2021年   377篇
  2020年   409篇
  2019年   455篇
  2018年   415篇
  2017年   268篇
  2016年   312篇
  2015年   381篇
  2014年   886篇
  2013年   627篇
  2012年   729篇
  2011年   808篇
  2010年   772篇
  2009年   833篇
  2008年   768篇
  2007年   805篇
  2006年   674篇
  2005年   687篇
  2004年   677篇
  2003年   584篇
  2002年   400篇
  2001年   398篇
  2000年   406篇
  1999年   317篇
  1998年   292篇
  1997年   277篇
  1996年   254篇
  1995年   243篇
  1994年   244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观察并评估角膜电刺激对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模型的影响。方法:实验 研究。健康雄性Spa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组后抽出8只作为正常大鼠组。余下32只先予 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抽出8只作为糖尿病组,余下 24只糖尿病大鼠采用孟加拉玫瑰红联合532 nm激光方法建立AION大鼠模型。将24只造模成功的 AION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分别为AION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电刺激组,予以角膜电刺 激(刺激参数为:电流1 mA,频率20 Hz,波宽1 ms/phase,刺激时间1 h,隔日1次,刺激2周);假电 刺激组,电极安放位置与电刺激组相同,仅不接通电源。2周后5组大鼠进行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 层扫描和视觉诱发电位,然后处死,行视网膜及视神经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数据采用 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大鼠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为(211±13)μm, 糖尿病大鼠组为(206±16)μm,AION模型组为(240±54)μm,假电刺激组为(216±11)μm,电刺 激组为(198±4)μm,5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54,P=0.038)。其中AION 模型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高于正常组、糖尿病组、电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正常组与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ON模型组与假电刺激组未见明显差异。视觉诱发电位示 AION模型组N1潜伏期较电刺激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P<0.001);AION模型组P1潜伏 期较正常组、糖尿病组、假电刺激组、电刺激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2.5、2.6、3.2, P<0.05);电刺激组N1-P1波幅大于假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P<0.001)。结论:角膜电 刺激能促进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肿胀的视盘变薄,加速视盘水肿的消退,同时在 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索白藜芦醇对酒精诱导雄性大鼠骨量减少和骨强度降低的影响。方法 30只12周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3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给予0.4 mL/100 g的20%乙醇溶液,每周3次。治疗组接受白藜芦醇40 mg/kg治疗,每日一次,治疗为期12周。治疗结束时收集血清和股骨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股骨骨密度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cro-CT显示治疗组大鼠股骨干骺端较模型组具有更多骨小梁以及更佳的骨微观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结果显示治疗组股骨的极限载荷和峰值负荷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检测结果表明治疗组的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酒精诱导雄性大鼠骨量减少和骨强度降低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脉包括经(气)络和血(脉)络,清代周学海《读医随笔》将气络末端称为"气之细络",脉络末端称为"血之细络"。心之气络涵盖心脏起搏与传导系统等广泛调控机制,心之脉络涵盖冠状动脉循环系统,心之气络与脉络相互协调,营卫相偕而行,共同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营卫异常而发为心律失常,基于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损其心者,调其营卫"(《难经·十四难》)治疗原则指导心律失常辨证论治,同时充分结合现代致病因素和致病特点,分别选用调节卫气营血之方药,标本兼治,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自2019年12月在武汉爆发以来,国内迅速播散,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极大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党中央和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亲自决策,亲自指挥,要求对疫情依法科学有序联防联控,全国上下,全民动员,众志成城,积极投入到这场战"疫"之中。该病传染性极强,重症患者较多,死亡患者剧增,早诊断是关键。核酸检测属于病原微生物检测,是早诊之金标准,直接影响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整体实施。采取核酸检测和影像学肺炎检查相结合、中西医救治并重的综合防控措施,终于促使湖北及武汉疫情达到了可控状态,其他省市疫情取得了个体化战果。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是患者临床治愈标准的主要部分,只有核酸检测阴性才能出院,继续进行为期2周的出院后康复隔离观察,但有些患者出院后核酸检测再次呈阳性,即所谓的"复阳"现象。本文从理论、文献、临床的多维度对COVID-19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转阴-复阳现象进行了科学分析,对复阳的可能原因及是否具有传染性提出来客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阐述在“一带一路”倡议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与交流的意义,从政策支持、医疗卫生及高等教育合作交流、高校学科建设等方面探讨广西与东盟国家医学信息学人才交流的可行性,分析目前医学信息学人才交流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黄石、荆门地区产后妇女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母乳喂养率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7年12月—2018年3月在湖北省黄石市、荆门市的三所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产妇社会人口特征、孕产相关资料、母乳喂养相关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1 023名产妇纳入分析,平均年龄(29.0±5.7)岁。已婚占98.3%,初产占54.0%,大专及以上学历占53.9%。研究对象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平均得分为(45.5±12.3)分。多元线性回归的结果显示:当前不存在乳腺问题(B=2.08,P=0.036)、有母乳喂养经历(B=3.62,P<0.001)、家人提供母乳喂养指导或经验(B=3.20,P=0.001)、丈夫支持母乳喂养(B=5.87,P=0.001)及产后30 min内有医护母乳喂养帮助(B=3.02,P=0.003)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更高。结论 产后妇女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可能与其健康状况、母乳喂养经历、社会支持及母乳喂养卫生服务有关。应对产后妇女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持,加强母乳喂养卫生服务提供,以提高其母乳喂养的自我效能,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糖尿病肠道病变患者使用阿卡波糖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肠道病变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卡波糖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P2hBG、HbA1C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肠道病变患者给予阿卡波糖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筋膜内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数据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41例,男,26例,女15例,平均年龄(47.3±9.2)岁,采用筋膜内热针治疗;对照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9±8.7)岁,采用相应椎体小关节注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3、6、12月的视觉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腰屈曲范围(range of lumbar flexion, LFR),以及比较患者治疗后1 a内症状复发率。结果 79例患者治疗后获完全随访。2组患者治疗后均无并发症发生。试验组患者治疗后6、12个月VAS评分、JOA评分、LF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VAS评分、JOA评分、LFR评分优于实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一组内患者治疗后... 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