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给我国日益增长的不孕不育患者带来了希望,但同时也增加了后代出生缺陷甚至成人疾病的发生风险.本文阐述了影响优生的配子、胚胎、母源因素以及辅助生殖安全性,旨在强调提升下一代健康水平应以配子/胚胎健康为本,可借助基因组学新技术降低遗传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防控胚胎发育源性成年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染色体多态性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进行IVF/ICSI-ET周期不孕不育夫妻的临床资料.根据夫妻一方或双方染色体是否存在多态性分为2组:染色体多态性组(夫妻一方或双方存在染色体多态性)和染色体正常组(夫妻双方染色体均正常).比较分析两组夫妻在IVF/ICSI-ET治疗后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每移植周期活产率.结果 共纳入1 108对行IVF/ICSI-ET助孕的不孕不育夫妻,其中染色体多态性组69对,染色体正常组1 039对.染色体正常组和染色体多态性组的胚胎种植率(34.91%vs 34.62%,P>0.05)、临床妊娠率(49.09% vs 50.72%,P>0.05)、早期流产率(11.37% vs 8.57%,P>0.05)、每移植周期活产率(41.67%vs 43.47%,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染色体多态性不影响IVF/ICSI-ET助孕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3.
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ES细胞体外生长的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原则上应满足两个条件:①促进细胞的分裂增殖;②抑制细胞的分化。前者受到基本培养基、添加剂、血清和生长因子的影响,后者则涉及到动物早期胚胎的胚龄和饲养层细胞种类的选择、条件培养基和生长因子的运用以及其它类型细胞(如滋胚层细胞)的影响。不同动物胚胎在体内发育有不同特点,对体外生长的环境要求不同,针对不同动物,应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建立起真正的ES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人精浆中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精子质量的相关性,以及其在少弱精子症和无精子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11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精液检测的88例患者,根据检测结果分为3组:10例精液正常者、68例少弱精子症患者以及10例无精子症患者.对其中5例精液正常者和5例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浆样本进行细胞因子相关蛋白质芯片检测.利用ELISA法检测精浆中PlGF的含量,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精浆中P1GF含量与精液中精子浓度和活力、患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精液正常组患者精浆中P1GF含量高于少弱精子症组和无精子症组(P<0.05).精浆中PlGF含量与精子的浓度和活力均存在相关性(r=0.362、0.253,P均<0.05),与患者的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精浆中P1GF含量与精子的浓度存在相关性,临床上可为少弱精子症和无精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谷氨酸引起海马神经细胞内游离 Ca2 浓度和 P53蛋白表达的作用 ,提供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存在非基因组快速作用途径 ,并对基因组信号转导产生影响的证据。方法 :用活细胞内荧光探针 Fura2 / AM实时检测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谷氨酸引起海马神经细胞内游离 Ca2 浓度的影响 ,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谷氨酸引起海马神经细胞内 P53蛋白表达的作用。结果 :谷氨酸可引起海马神经细胞内游离 Ca2 浓度快速升高 ,并在 50 0μmol/ L-1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2 0 0μmol/ L-1的谷氨酸可上调 P53蛋白表达。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静息条件下海马神经细胞内的游离 Ca2 浓度无显著改变。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孵育 5min后 ,可快速压抑谷氨酸引起的胞内游离 Ca2 浓度升高 ,并下调 P53蛋白表达。结论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可能通过Ca2 信号的快捷途径 ,启动基因组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 38(PACAP 38)稳定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 + ]i)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 取新生SD大鼠海马 ,用B2 7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神经元 ;经Fura 2 /AM标记后 ,共聚焦显微镜下测定 [Ca2 + ]i。结果PACAP 38(10pmol·L- 1)能抑制谷氨酸 (5 0 0 μmol·L- 1)所致海马神经元 [Ca2 + ]i 升高 ,而Rp型硫化环腺苷酸 (2 0 μmol·L- 1)或氯化白屈菜赤碱 (0 .1μmol·L- 1)能阻断PACAP 38的抑制作用。二丁基环腺苷酸 (0 .1~ 10 0 μmol·L- 1)和豆寇酰佛波醇乙酯(0 .0 1~ 10 μmol·L- 1)也能抑制谷氨酸引起的海马神经元 [Ca2 + ]i 升高。结论 PACAP 38减轻谷氨酸引起的海马神经元 [Ca2 + ]i 升高可能与激活细胞内蛋白激酶A和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药甘黄注射液在异种排斥反应中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药甘黄注射液在异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R技术检测甘黄注射液对猪血管内皮细胞(porcine endothelial cells,PECs)激活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采用^51Cr释放法检测其对NK细胞杀伤与粘附作用的影响。结果:未灭活人血清及人NK-92细胞可以上调猪血管内皮细胞E—selectin和IL-1α基因的mRNA表达,具有激活PECs作用;甘黄注射液可抑制人血清处理和NK细胞处理的PECs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细胞毒实验结果认为,该中药也可以抑制NK细胞对PECs细胞毒作用,而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这与该药抑制NK细胞对PECs的粘附作用是一致的。结论:甘黄注射液不仅可抑制超急性排斥反应中血清对内皮细胞激活作用,而且可抑制延迟性排斥反应中NK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转染人膜辅助因子蛋白基因的猪内皮细胞抗补体的细胞毒作用。方法从人胎盘组织提取总RNA,用RT-PCR技术扩增得到人膜辅助因子蛋白(hMCP)基因全长cDNA,将其克隆到带有巨细胞病毒(CMV)IE启动子的pCI-neo哺乳动物表达载体和以pCI-neo为基础构建成的带有人EF-1α启动子的pEF-neo哺乳动物表达载体上,得到质粒pCIM和pEFM。利用电穿孔基因转移方法分别转染猪内皮细胞(PEC),以G418筛选稳定表达克隆。用正常人血清处理此转基因细胞来检测其抗补体作用。结果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EF-1α启动子引导下的hMCP基因得到了高效表达。死细胞计数和LDH释放实验结果表明,表达hMCP基因的PEC可有效抑制人血清补体对其的裂解作用(P<0.01)。结论克隆的hMCP基因在EF-1α启动子引导下于PEC可高效表达,且使PEC能够抗人补体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新鲜周期和复苏周期囊胚移植的相关参数及其临床结局.方法 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助孕治疗的患者分为新鲜周期囊胚移植组(61例)和复苏周期囊胚移植组(372例),收集其临床结局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囊胚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根据移植天数将复苏周期囊胚移植组分为第5天组(n=308)和第6天组(n=64)2个亚组,分析其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 新鲜周期和复苏周期囊胚移植组患者的年龄和移植囊胚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复苏周期囊胚移植组患者的囊胚种植率高于新鲜周期囊胚移植组(40.2% vs 29.6%,P=0.036),但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8%vs 47.5%,P=0.134).复苏周期囊胚移植第5天组患者的囊胚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高于第6天组(囊胚种植率42.3% vs 30.1%,P=0.016;临床妊娠率60.7% vs 43.8%,P=0.012).结论 复苏周期囊胚移植可比新鲜周期囊胚移植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且第5天移植者比第6天移植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