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经一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一侧半椎板入路在椎管内神经鞘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我们从1999年6月至2006年6月经一侧半椎板显微切除38例椎管内神经鞘瘤。其中肿瘤位于颈段13例,胸段19例,腰段6例。结果所有肿瘤均被全切除,病人术后2周即可下床活动,随访期内(2-48个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经一侧半椎板入路能够最大程度保留脊柱后部的肌肉、韧带和骨结构,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性,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卧床时间短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MR脊髓成像诊断腰椎管狭窄症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MR脊髓成像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水平。方法:观察100例手术证实的腰椎管狭窄症MR脊髓成像表现,着重研究蛛网膜下腔形态改变,神经根鞘袖的成像状况。结果:当硬膜囊前后径<8mm,提示椎管狭窄。其成像表现可分为6种类型:①束腰型;②残根型;③单侧压迹型;④节段性缺损型;⑤藕节型;⑥长柱型。结论:根据MR脊髓成像分型及测量,可为临床设计手术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应用体外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出现分流管堵塞、感染、排异反应等现象。术后随访3个月~1年,24例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自理;7例症状有改善,但生活不能自理;5例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变。结论体外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安全、有效,术后对分流过度或分流不足的患者很容易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颅脑损伤后的常见并发症,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有钻孔引流、包膜切除,积液腔腹腔分流术、颞肌贴附等,我科自2004年至2007年行侧裂开放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25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疝囊造影术在隐匿性及复发性腹股沟斜疝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隐匿性及复发性腹股沟斜疝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不明原因的腹股沟区疼痛患者,当体格检查无阳性发现时行疝囊造影术。结果:在47例造影者中明确诊断26例,其中原发性斜疝22例,复发性斜疝4例。均获手术证实,行疝囊高位结扎或疝修补术后症状消失。另21例造影阴性者中18例经其它治疗于3个月后症状消失。结论:对不明原因的腹股沟区疼痛患者,疝囊造影术是筛选隐匿性及复发性腹股沟斜疝的一种非常实用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6.
近年医院中卫生技术类退休干部呈逐年上升趋势 ,如何合理利用这批人才资源 ,处理好聘与不聘及其与在职人员的关系 ,一直是医疗单位争论的问题。几年来我院在全成本核算基础上对返聘人事制度改革作了积极探索 ,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介绍如下。1 返聘人事制度中的矛盾分析返聘人事制度初次改革之前 ,我院的返聘程序是科室打报告 ,机关审批 ;聘金按中、高级职称分别计算 ,在科室工作的另享受科室奖金 ,出门诊的挂号费归个人。因未实行成本核算 ,实际是“大锅饭”体制 ,所以凡是想返聘的 ,科室都会打报告 ,凡是科室打来报告 ,医院都会批 ,形成人…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5岁.因间断性头痛、呕吐伴视物模糊9个月,加重1个半月入院. MRI检查:平扫示三脑室区见大小约5cm×4.6cm×8.2cm等T1稍长T2信号肿物,其内信号不均匀,可见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后可见肿物呈中度强化,边界尚清晰,在T1WI可见肿物大部分位于右侧脑室内,左侧脑室体部受压.印象:三脑室区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波抗原修复对CD44s和CD44v6抗原的影响及其在颅内转移瘤及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这些肿瘤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微波-0.1%Triton X-100(MW-T)和微波-柠檬酸缓冲液(MW-CA)修复抗原,微波-LSAB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44s和CD44v6在20例正常脑组织、35例脑胶质母细胞瘤和30例颅内转移瘤中CD44的表达情况.结果 MW-CA和MW-T抗原修复处理的IOD显著高于未修复组的IOD值(P<0.01);20例正常脑组织中CD44s和CD44v6表达均为阴性;35例脑胶质母细胞瘤CD44s阳性表达率为100%(35/35),CD44v6表达为阴性;30例颅内转移瘤中CD44s阳性表达率为86.7%(26/30),CD44v6阳性表达率为66.7%(20/30).CD44v6在颅内转移瘤与脑胶质母细胞瘤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微波抗原修复处理可以显著提高CD44s和CD44v6的IOD值;脑胶质母细胞瘤中CD44V6的表达可能与其脑内侵袭过程有关,无CD44v6表达可能与其很少发生颅外转移有关,并有可能成为颅内转移瘤诊治的有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LewisX(LeX),唾液酸化LewisX(sialyl-LeX),LewisA(LeA)和唾液酸化LewisA(sialyl-Le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肿瘤发生,分化,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微波-LSAB法检测90例大肠癌,51例转移淋巴结和30例远离癌组织的正常大肠粘膜LeX,sialy-LeX,LeA和sialyl-LeA的表达状况,并对其中53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LeX,sialy-LeX,LeA和sialyl-LeA阳性物质在远离癌组织的正常大肠粘膜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27/30),16.7%(5/30),86.7%(26/30)和80.0%(24/30),而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3.3%(75/80),92.2%(83/90),77.8%(70/90)和77.8%(70/90),转移淋巴结标本中阳性率分别为66.7%(34.51),94.1%(48.51),62.7%(32.51)和64.7%(33.51)。结论:癌细胞膜Lewis糖抗原的唾液酸化及异常糖基的形成,可能与肿瘤转移行为有关。Sialyl-LeX可以作为预测大肠癌侵袭,转移的肿瘤相关抗原,对评估患者预后较LeX,LeA的sialyl-LeA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