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估额颞枕顶超大骨瓣减压术对幕上恶性脑梗塞( supra-tentorial malignant in-farcts,STMBI)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临床和放射学诊断为STMBI的患者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后死亡率;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Bar-thal指数。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共26例研究对象,其中手术组13例,对照组13例。术前两组年龄、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结果显示,手术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为84.6%和69.2%(p>0.05)。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Barthal 指数在手术组更好(p<0.05)。结论:STMBI 患者早期行额颞枕顶超大骨瓣减压术与保守治疗相比,不仅降低了死亡率,还改善了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合适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降颅压,观察组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应用脱水剂,比较二者预后情况等。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患者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死亡率10.00%、预后良好率53.33%,对照组死亡率26.67%、预后良好率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有助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愈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重建技术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2例术前诊断脑膜瘤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患者,术前常规行头颅3D—CTA检查,了解脑膜瘤的血供,肿瘤与周围大血管、静脉窦的关系,以及肿瘤对颅骨的侵犯情况。结果:术前3D—CTA检查能清楚的显示肿瘤的血供,肿瘤与周围大血管、静脉窦的关系和肿瘤对颅骨的侵蚀情况;术前模拟手术入路与术中所见吻合。结论:3D—CTA为脑膜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更科学更直观的影像资料,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是脑膜瘤术前评估中非常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瘤基底与前、中、后颅凹底附着的脑膜瘤统称为颅底脑膜瘤,约占脑膜瘤的35%~50%.颅底解剖结构复杂,颅底脑膜瘤常包裹脑神经、基底动脉、颈动脉及其分支,甚至侵袭脑干.  相似文献   
5.
颅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基底与前、中、后和侧颅底附着的脑膜瘤统称为颅底脑膜瘤,占脑膜瘤的35%~50%.颅底解剖结构复杂,神经血管密集、功能复杂重要,术野深在狭小,颅底脑膜瘤常包裹脑神经、基底动脉、颈动脉及其分支,甚至侵袭脑干.迄今为止颅底脑膜瘤的治疗仍以外科手术为主,但肿瘤全切通常困难,而且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颅底脑膜瘤的手术对神经外科医师仍极具挑战性.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发展,颅底脑膜瘤的治疗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对颅底脑膜瘤的手术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家犬脑出血(ICH)模型补体C3、C4与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关系。方法:30只家犬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影像组和血肿组3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影像组和血肿组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脑内注入法制备ICH模型。正常对照组和影像组分别于术后6 h、24 h、72 h、5 d、7 d检测外周静脉血C3、C4含量,各时间点行头颅CT扫描并计算水肿比值。血肿组分别于术后6 h、24 h、72 h、5 d、7 d检测血肿液C3、C4含量。各时间点采用Purdy PD评分标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结果:影像组和血肿组外周血、血肿液补体C3、C4含量术后6 h开始升高,72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影像组、血肿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术后6 h外周血C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H后Purdy PD评分即有所下降,72 h下降为最低,之后逐渐升高。结论:ICH后补体C3、C4激活可能参与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和继发性脑损害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时机颅骨修补对颅骨缺损患者脑血流、脑功能的影响,探讨行颅骨修补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选择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患者102例,根据颅骨修补手术时间不同分为A组(一期手术后4~6周)17例、B组(一期手术后7~8周)20例、C组(一期手术后9~11周)23例、D组(一期手术后3~6个月)27例、E组(一期手术后6个月以上)15例.分别观察各组颅骨修补手术前后颅内血供、神经、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采用CAD/CAM三维成形钛网颅骨修补手术均获成功.颅骨修补后,各组神经、认知功能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均<0.05);除A、B组术后神经、认知功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术后两两比较P均<0.05.各组手术前患侧脑血流速率与健侧相比明显降低,两侧血流速率不对称(P均<0.05),修补后患侧血流均明显提高(P均<0.05),术前两侧血流不对称性得到改善;除A、B组术后患侧血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术后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颅骨缺损一期手术6周后颅骨修补时间越早,越有利于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患者版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一种医患共同参与的临床路径工作模式。方法 将70例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试验组发放患者版临床路径表并由责任护士或主管医师按路径表进行相应指导;对照组医生、护士实施常规的临床路径方案。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100%和96%,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评分分别为(88.6±7.2)分和(74.3±10.7)分,住院时间分别为(8.3±1.3)d和(9.2±2.1)d;两组对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和住院时间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 患者版临床路径可以提高病人及家属参与治疗过程的主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缓和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单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腘静脉和股静脉血流速度、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以及凝血综合指数(CI)变化。结果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和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神经肌肉电刺激前相比,两组神经肌肉电刺激时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均增加(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时相比,观察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第7天时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增加(P<0.05),而对照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第3、7天时CI、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均增加(P<0.05);观察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第3、7天时CI、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比较,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能有效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骨缺损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方法 选择我科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78例颅骨缺损综合征的患者对其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患者通过精心的治疗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均顺利出院,随访6月-1年颅骨缺损综合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对颅骨缺损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大大提高病人的自信心.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能更好的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